
研究性学习设计: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当与动物和平相处,保护它们和它们美好的家园。
2.动物与人之间有过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9月7日晚间,俄罗斯西部城市别尔哥罗德的街头上,1只忠心耿耿的狗儿为了解救主人和路人,奋不顾身扑上1枚即将爆炸的手榴弹,被炸得血肉模糊,牺牲了生命,而它的主人以及周围的路人,由于它以自己身体阻挡了手榴弹爆炸的威力,仅仅表皮擦伤而已。
当天晚上,一个名叫谢尔盖.库利科夫的18岁青年,喝得烂醉在街道上横冲直撞,行人纷纷避而远之,一位老人实在看不下去,走上前指责他,库利科夫一怒之下冲着老人破口大骂,还挥起拳头狂揍老人,并掏出1颗手榴弹抛向人群,瞬间人们瞪大眼睛呆住了,一场惨剧即将上演。
此时,人群不远处,1只正和主人一起散步的狗儿,突然意识到将会发生什麼事,猛然挣脱主人手中的绳子,钻进人群,一跃扑上正在冒烟的手榴弹,刹那间爆炸声响起,众人吓了半天才回过神来,看到这只仁勇的狗儿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而人们安然无恙,大家既惊愕又感动,默默无语。
当地立即审判此案,谢尔盖.库利科夫因故意杀人、非法持有武器等罪名,判处有期徒刑5年零7个月。
二. 课题研究的准备和计划:
我们积极地进行网上查找,并仔细观察身边人保护动物的情况,做出仔细的考虑并着手拟定了具体的研究计划:
1. 研究课题:动物及其保护问题
2.活动目标:帮助人们了解目前的动物生存状况,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和动物长期和睦相处。
3. 小组成员:徐卢凯
4.活动安排过程:
第一阶段:通过各种方式查阅动物保护的相关资料,对研究的对象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阶段: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相关照片。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制作成果,完成采访记录,拟写调查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
我通过上网,看书,专家指导等多种渠道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对动物保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课题研究初战告捷。
第二阶段:我通过到附近的市场实地考察,发现仍存在贩卖野生动物的商贩,并拍摄了一些照片。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天,但我受益匪浅。
第三阶段:我对收集的资料和考察的信息进行有目的的整理归纳,并着手拟写调查报告,希望同学们对动物及其保护问题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调查报告:
1.提出问题: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杀害野生动物的情况,但国家做出了应对措施,并有了收效。
2.研究内容和方法:
2.1相关情况:中国动物种类十分丰富,初步统计,无脊椎动物约有17万种,鱼类约2400种,两栖爬行类约500种,鸟类1186种,哺乳类430种。但是,中国的濒危动物同样不少。,如: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中华鲟在分类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变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珍稀动物已濒于灭绝。保护和拯救这一珍稀濒危的“活化石”对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都有深远意义。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
中华鲟的保护状况:
1。 实行全江禁捕和科研用鱼,将中华鲟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国家先后投资支持湖北省、四川省在长江沿岸建立渔政站,并帮助渔民转产转业;1983年全面禁止对中华鲟的捕捞,并严格科研用鱼;1988年《野生动物保》出台,中华鲟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录。严格执行了全江禁捕,从而保护了亲鲟和幼鲟洄游,最大限度的保存了产卵种群。
2.开展中华鲟科研,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1983年,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省水产局、宜昌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中华鲟人工繁殖协作组取得了葛洲坝下中华鲟人工孵化的成功,此后不久便开始向长江增殖放流中华鲟苗和幼苗。据统计,1983-1988年,共增殖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苗近600万尾。1999年12月投放10万尾10CM以上大规格中华鲟苗,超过15年来同种规格鲟苗的总量。3. 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集中全社会力量来保护中华鲟。在沿江各级及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社会保护中华鲟的意识日益提高,沿江渔民误捕中华鲟后均能自觉放生,发现不法分子偷捕能举报,市场上经营利用中华鲟的行为已绝迹。
中华鲟如今的生存状态:中华鲟的产卵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当长江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10月份水库将大量蓄水,将水库水位从145米提高到175米,使下泄流量显著减少,10月平均流量从建坝前的18980米、3/秒减少到11090米、3/秒,减少了百分之41,这将使本来就不大的中华鲟宜昌产卵场的面积进一步缩小,使中华鲟的自然繁殖受到更为不利的影响。今后应加强对中华鲟的保护工作,对用于人工繁殖和科学试验亲鲟的捕捞数量和捕捞地点、时间,应严格,切实保护沿江和河口区的幼鲟,扩大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的规模,让中华鲟这一珍稀物种得以长期生存繁衍下去。
2.2中国濒危动物保护现状:
在中国,想要在野外看到这些濒危动物,大多数原有的分布区已很难见到它们的踪迹了,只能在个别原分市区或是在自然保护区内才能见到。目前自然保护区已是这些濒危动物的最后存留地,同时也是中国濒危动物的良好庇护所,濒危动物的野外数量濒危动物的种群数量稀少,而且继续呈下降趋势。不同种类的濒危动物的临危程度不同,因而种群数量有异。大型动物种群个体数少,濒危程度高,数量减少较快;小型动物种群个体数较多,濒危程度尚低,野外数量减少稍慢。动物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窄的,数量下降较快,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宽的,数量下低较慢。
濒危动物的保护野生动物在受到人类经济活动干扰以前,都是以它们各自特有的生存方式来适应自然界的,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类经济活动诸多影响,使得许多野生动物变为濒危动物,如何保护它们和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是拯救濒危动物的关键。根据中国濒危动物的现状,保护濒危动物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l保护野生的动物种群保护濒危动物首先是保护它们的野外种群和个体,使它们能够在各自的分布区内满足生存的基本要求(包括食物、水、隐蔽物、栖息环境,繁殖条件等);不得惊忧和捕杀野生濒危动物,未经许可不能私自捕捉和饲养野生濒危动物。保护野外的动物种群是保护濒危动物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濒危动物能否生存和延续它们的种群。
2栖息地的保护保护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取食区域、繁殖条件、求偶或迁徙通道,是恢复濒危动物种群的重点工作。通过实践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区。寻求保护濒危动物的最有效途径。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保护对象为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100多处。这些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濒危动物种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建立救护和繁殖种群对很难在自然状态条件下繁衍或是种类数量已经达不到自然扩大种群的濒危动物,应特别批准救护繁殖单位采取人工繁殖措施和饲养的自然繁殖,为濒危动物扩大种群创造条件。
4减少和消除不利因素人口的增长,粮食产地的开垦,城市的扩大,湖泊、湿地的开发.森林的减少,河流的污染,这些人为因素和经济活动却无时不在干扰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应当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减少和延缓这些不利因素对野生动物,特别是对濒危动物构成的威胁,使这些濒危动物能在昕采取措施的保护与扶助下,尽可能使濒危动物按照自然规律去演替和发展它们的种群。
5加强管理,严惩偷猎,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野生动物保和各项保护野生动物法规,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偷猎行为,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偷猎、走私和贩运国家保护动物的犯罪分子,实行对濒危动物的重点保护。保护濒危动物不单纯是一般地保留该动物物种,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濒危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它关系到野生动物这一可再生资源的财富持续利用、对正常生态系统的维持以及各种遭传物质的长久保存,造福当今人类和我们的子孙后代。
2.3中学生应该为保护动物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给它们一个美丽的家园。
2.积极举报那些不法分子,和杀害野生动物的人或行为斗争到底。
3.积极宣传,让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为我们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