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选题的题目
高校素质教育的现状研究
二.研究题目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题目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地改革,国家越来越希望的人才是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型人才。大学生是未来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的后备军,历史的重任当之无愧的落在了大学生的身上,然而,当今大学生的状况却令人担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经过多次调查,对大学生的素质面貌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当代大学生革新意识强,崇尚实事求是,厌恶形式主义;“优胜劣汰”竞争观念增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提高;自主自立的精神日见增强,依附和依赖意识显著弱化。这些是他们的优势。但他们的素质失范之处却让人更为忧虑:价值取向迷乱,将人生价值定位于自我,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立和分离;责任意识淡薄,重权的享有轻义务的承担,重向社会的索取轻对社会的奉献;社会公德失范,缺乏遵守社会公共生活规范的意识和习惯,不讲礼仪、不守秩序、损坏公物、见难不帮;审美情趣错位等等。
因此,在高等教育已经发展成为大众化教育的今天,能否使青年通过高校的教育和培养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的素质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高校素质教育现状研究的意义
1.在高校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对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因此研究高校素质教育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实行和推广素质教育。
2.从近几年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来看,现行的教育、传统的社会观念、教师的职业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使我们对素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了解了高校素质教育能让我们去看清这些误区。
3.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就新形势下实施和发展素质教育来看,除了受人们的认识因素制约以外,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相互影响,也会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实施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和发展。只有了解了高校素质教育的现状,我们才会看到这些因素,从而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3.文献综述
前言:
素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是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思想教育等教育方式的整合,体现了整体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大”教育理念。它关系到我国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国民素质的增强,高校作为我国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推行素质教育尤为重要。21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且是国家间教育的竞争、全民素质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21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这是同志在共青团建团80周年的庆典上讲的一句话,他明确了青年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新世纪中的历史使命,给予了青年极高的期望。在高等教育已经发展成为大众化教育的今天,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代表着当代青年的整体现状,能否使青年通过大学的教育和培养,担负起祖国建设的重担,成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新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知识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周期越来越短。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无法跟上高科技以及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素质教育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生科学素质滞后、人文素质缺乏、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差等问题上。虽然我国教育一直高呼素质教育的旗号但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困难重重。
本次研究的主题是围绕高校素质教育的现状来进行,研究范围主要是我国的高校的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其的实际价值。在主体部分中将按照高校实施的素质教育的前因后果与具体表现展开。
主体部分:
虽然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很多高校却很容易把这一概念弄不清楚,对它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安徽医科大学的肖圣龙教授在他的文章《关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中提到:党、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着眼于中华民族21世纪的伟大复兴,于1999年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在我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但从近几年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来看,现行的教育、传统的社会观念、教师的职业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使我们对素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当然,有些大学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也会阻碍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就如重庆大学的教授赵泽洪在他的文章《重庆市高校教育素质现状及其对策》中说到:就发展学生的个性而言,有的高校过分强调通识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及个性教育。实际上,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富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从1996年到1999年就获得省级以上建筑设计奖54项,其中国际竞赛奖3项。这是他们将通识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才能所取得的成果。为此,高校素质教育应围绕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核心,扩大选修课、实践课的比例,改进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精神的教育生态环境。
在高校素质教育的主体中,学生无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大多数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漠视与忽略也是造成高校素质教育实施不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广西管理干部学院团委朱小根在他的文章《高校素质教育探析》一文中说: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缺乏。我国长期来以高校哲学思想教育代替心理教育,偏重于对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当大今学生几乎是独生子女,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思想比较复杂,打破了我国传统的大一统意识形态,因此相当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许多学生面临新环境、新问题时堪于应付,心理负担过重,社会适应能力较低。同时,高校学生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呈下降趋势。目前在高校学生中,不注意公共卫生乱扔垃圾者增多;肆意破坏学校公物者增多;不报从管理顶撞老师者增多;汹酒砸酒瓶者增多;迟到、旷课和考试作弊者增多;而发奋图强刻苦学习的同学减少;自觉做好事乐于奉献的同学减少;见义勇为敢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的同学减少。上述情况虽说是高校学生中反映出来的一个侧面,但从中看出在这方面加强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于这些不良现象,不少教授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安阳大学的王庆飞老师在他的文章《高等学校深化素质教育研究》中就提到了一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做良师益友;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创造适应素质教育的考试方法。虽然这些解决办法只是一小部分,但却表现了大学老师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与推广。高校素质教育要想真正搞好,这条路还很长,但只要每个人都去努力,我相信曙光就在前面。
总结:
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不熟练,对该领域的专家教授了解并不是很全面,因此在资料搜集之中难免出现疏漏。但是,在我们所搜集到的文献中不难发现,我国当前的高校素质教育现状情势不容乐观,而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教师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需要校方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更需要全社会的合作与导向,才能使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理念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
4.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 不仅有好的学习成绩, 而且具有包括有关人生幸福的所有方面,如正确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敏锐的思维、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生活姿态、有效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能够为实现共同的目标, 发挥更大的性、判断力和创造力, 具有更强的个人责任感和开拓精神。这将是具有既善于学习和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又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新一代。研究高校素质教育有利于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有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2)核心概念的界定
高校,泛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与大学词义相近。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 以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 培养能力, 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所以“, 素质教育是符
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能全面地发展和完善人的先天素质,使人的先天潜能和后天个性特征获得最大程度的完善和发
展,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不同素质和品格的人才。
(三)研究内容
1.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和现状,包括高校教师怎么将素质教育融入于课堂教学及平时与学生的交往中,也包括学生对素质教育的了解程度,重视程度,以及怎么去接受素质教育。
2.影响高校素质教育的因素。
3.对高校素质教育现状的对策。
(3)研究方法的选择
1.文献法:搜集国内有价值的文献参考。
2.调查法:在各大高校发放问卷,通过问卷对他们进行了解。
3.访谈法: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老师、同学进行访谈,获取一些直接信息。
附录:
(1)问卷法
1.调查目标:清楚、准确地了解现在高校素质教育的现状。
2.调查内容及其维度:调查当前高校素质教育实施与接受的情况。
3.调查对象:高校教师和高校学生。
4.调查进行方式:通过在高校发放问卷的形式。
5.调查表:
1.请问你的职业是()
A.高校教师 B.高校辅导员 C.高校学生 D.其他
2.请问你对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了解吗()
A.了解 B.不了解
3.请问你对现行的教育方式满不满意()
A,满意 B.不满意
4.(教师答)你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进行素质教育()
A.是 B.没有
5.(学生答)你是否觉得自己接受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A.是 B.不是
6.你觉得素质教育有没有真正得到重视或推行()
A.有 B.没有
7.你觉得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行有没有困难()
A.很困难 B.一般 C.不困难
8.你认为素质教育的推行对高校学生有没有影响()
A.很大影响 B.不是很大 C.没有
9.你对素质教育的看法是
10.你对素质教育有什么样的期待
(二)访谈法
1.高校教师
A.你觉得自己是否真正了解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内涵?
B.在你的教学过程中有没有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C.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有没有影响,有没有必要?
2.高校学生
A.你是否真正了解素质教育?
B.你觉得在大学期间你真正接受了素质教育吗?
C.你觉得接受素质教育和没有接受素质教育有什么区别?
参考文献:
[1]肖圣龙.关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16,(03)
[2]赵泽洪.重庆市高校素质教育现状及其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2002年,9,(01)
[3]朱小根.高校素质教育探析[J].广西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14,(03)
[4]王庆飞,高等学校深化素质教育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19,(05)
[5]单玉霞,在新形式下如何加强高校素质教育[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12,(05)
[6]张婷婷,谈高校素质教育的合力效应[J].科技视界,2012年,(12)
[7]孙正洪,素质教育与高校改革[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1)
[8]赵小贺,素质教育问题及研究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3)
[9]喻明达,浅议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4)
[10]张庆华,浅谈高校的素质教育[J].科技情报,2005年,(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