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部分考题
单选题
1、苏联十月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 )
答案:马卡连柯
2、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的是( )
答案:活动课程
3、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提出“杂事儿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
答案:循序渐进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
答案:个人本位论
5、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 )
答案:个人修养法
6、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他,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答案:无意注意
7、李红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 )
答案:逆向迁移
8、王悦接到高考录取书已经十多天了,人心情愉悦经常觉得平淡的事业能让她很高兴,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答案:心境
9、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是谁”“我将来做什么”这类问题常困扰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
答案: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0、汪涓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他明知这样没必要,就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 )
答案:强迫症
辨析题
11、负强化就是惩罚。
错误,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简答题
12、简述激发与维持内在学习动机的措施
【答案要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任务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13、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答案要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材料分析题
班主任王老师就一位学生的化妆问题,先后找她谈了两次话。
问题:试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对这两次谈话加以评析。
【答案要点】德育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疏导原则;导向性原则
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情感教育
《综合素质》
考情分析
一、题型与题量
单项选择题29道×2分=58分;材料分析题 3×14=42分;作文题50分。
二、考点分布情况
教师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考题难度
难度有所增加,幼儿、小学、中学三个层次不同,2道逻辑题,教育学根据材料预设问题。
考题
1、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 )
特点。
答案:示范性
2、刘老师正在上课,学生路路突然站起来,指出刘老师讲解中的错误,刘老师板着脸说“路路,老师不如你,以后由你来上课好了!”说完,刘老师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下列选项中,对该教师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维护了正常的教学顺序
B.漠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C.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D.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正确答案:D.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3、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答案:D.差异性
4、教师张某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依据相关法律,他可以采用的法律救济途径是( )
答案:A.教师申诉
5、赵某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被校长在全校教师会议上点名批评,周某听完后,不辨是非,蒋校长打成重伤,依法对王某追究( )
答案:刑事责任
6、留守儿童小华身上有些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办?
A.关心爱护,加强养成教育
B.宽容理解,降低对其要求
C.严厉责罚小华
D.联系家长
7、学校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作为导师的手把手地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体现了( )
A.廉洁从教,勤恳敬业
B.因材施教,乐于奉献
C.团结协作,甘为人梯
D.治学严谨,勤于创新
8、刚被学校领导批评过的宋老师郁闷地走进教室,看见学生在大声喧哗,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他们训斥一番,该做法体现了宋老师( )
答案:不能自我调适
9、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有关的是( )
答案:C。吕蒙
10、属于大多数地震发生的类型一项是( )
答案:B. 构造地震
11、以短篇小说创作儿著称的是( )
A.莫泊桑 B.巴尔扎克C.托尔斯泰D.普希金
答案:A.莫泊桑
12、先秦思想家中,主张施仁政王道的是( )
A.管子B.墨子C.荀子D.孟子
答案:D.孟子
13、下列选项中,对“只有内正其心外修其行,才能表里如一”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若能内正其心外修其行,则必能表里如一
B.不能内正其心外修其行,则不能表里如一
C.若能表里如一,则必能内正其心外修其行
D.若想表里如一,就必须内正其心外修其行
答案:A.若能内正其心外修其行,则必能表里如一
材料分析
1、赵峰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发言积极,课间时间却不愿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就由我来教教你吧。。”
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峰,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其他方面却只字不提。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
问题: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赵峰老师,你会如何做?
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四、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戴维是英国皇家学员的爵士,在科学上做出过重大贡献,有人要戴维列举自己对科学的贡献时,戴维说:“最大的贡献时发现法拉第”,法拉第原是一名书籍装订工,没有上过大学,戴维发现了他的才能,让他做了自己的助手。法拉第后来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请根据上述材料给出的启示,联系实际,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人才需要“发现”
得人才者的天下,这是如今喊的震耳欲聋的一个口号,但人才的问世,也不是那么容易,通常需要有两方面的合力:一是人才自己拼命往外拱,争取脱颖而出;二是伯乐们得热情发现与提携;这个“发现”,应该广义理解,其中除了狭义的发现外,还包括挖掘、扶持、使用、指导缺一不可。
鲁迅……整天靠抄古碑打发日子,1918年春天,正在编辑《新青年》杂志的钱玄同,与鲁迅交谈时,发现他谈吐不凡,思想激进,很有批判意识,就主动约他写一篇批判旧礼制的文章……
郁达夫……..收到一个陌生文学青年的来稿,文章很有灵气,……那个轻年就是后来誉满文坛的沈从文,没有郁达夫的发现,沈从文不要说当做家了….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的大放异彩,则的益于戴维的发现,……”
如何评价一个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如何根据一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合造的培养?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所要面对的问题。应该善于以发展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偏科的学生……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根据个性和理想,继续挖掘他的学生的潜能,激励他的学习欲望,……….
当我们都以“发现”人才为荣,当我们培养人才为荣是,人才才会真正媛媛不断而来,呈现人才荟萃的大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