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徐州市机场路生态风景林带规划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7:03:16
文档

徐州市机场路生态风景林带规划设计

第37卷第3期江苏林业科技Vol.37No.32010年6月JournalofJiangsuForestryScience&TechnologyJun.2010文章编号:1001-7380(2010)03-0025-04徐州市机场路生态风景林带规划设计王振营1,秦飞2,3,王鹏2,3关庆伟33(1.徐州市农业委员会,江苏徐州221009;2.徐州市林业站,江苏徐州221009;3.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收稿日期:2010203224;修回日期:201020420
推荐度:
导读第37卷第3期江苏林业科技Vol.37No.32010年6月JournalofJiangsuForestryScience&TechnologyJun.2010文章编号:1001-7380(2010)03-0025-04徐州市机场路生态风景林带规划设计王振营1,秦飞2,3,王鹏2,3关庆伟33(1.徐州市农业委员会,江苏徐州221009;2.徐州市林业站,江苏徐州221009;3.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收稿日期:2010203224;修回日期:201020420
第37卷第3期

江 苏 林 业 科 技Vol.37No.32010年6月

Journal of J iangsu Forestry Science &Technology Jun .2010

文章编号:1001-7380(2010)03-0025-04徐州市机场路生态风景林带规划设计

王振营1,秦 飞2,3,王 鹏2,3 关庆伟33

(1.徐州市农业委员会,江苏 徐州 221009;2.徐州市林业站,江苏 徐州 221009;

3.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收稿日期:2010203224;修回日期:2010204207  作者简介:王振营(1962-),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林业技术推广。xzlyqf@126.com

  3通信作者;关庆伟,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林业,生态风景林。E 2mail:guanjapan999@yahoo .com.cn

摘要:介绍了徐州市机场路绿色通道低效防护林带的改建设计。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设计了普通地段、低洼地段、盐碱地段3种基本改造模式,丰富了树种多样性,提升了道路景观效果。

关键词:防护林带;生态风景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S73112  文献标识码:A

The pl ann i n g of eco 2scen i c forest a long a i rport road i n Xuzhou C ity

WANG Zhen 2ying 1,Q I N Fei 2,3,WANG Peng 2,3,G UAN Q ing 2wei 33

(1.Xuzhou Agriculture Comm ittee,Xuzhou 221000,China;2.Xuzhou Forestry Technique Service Center,Xuzhou 221009,China;

3.College of Forest Res ources and Envir on 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 )

Abstract:This thesis intr oduced the reconstructi on design of the l ow efficiency “Green W ay ”shelter belt in Aer odr ome Road in Xuzhou City .The ai m s of reconstructi on was t o i m p r ove ecol ogical and scenic functi on .W e designed 3modes at different site conditi ons such as ordinary r oad,l owerland and alkaline land .

I n this way,we could enrich the diversity of

trees and enhance the r oad scenery .

Key words:Shelter belt;Eco 2landscape f orest;Design   进入21世纪以来,徐州市围绕“绿色生态徐

州”的目标,全力推进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大幅度提

升了城乡绿化水平。但与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足,部分路段防护林带的生态

功能和景观效果不好。对城市主出入道路绿色通道

低效林,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改造,对提升

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将徐州市机场路

生态风景林带建设工程相关工作进行整理,以期为

同类工作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徐州市机场路为国道104线的一部分,从城市

中心直至观音机场,其中从主城区到机场段长3013

k m ,标准一级公路,双向6车道,路宽35m 。是徐州

市区至机场及南为南京、上海的主要出入通道。

2003~2004年,徐州市规划建设了2侧各50m

以杨树林带为主体的绿色通道。但是,由于当时建

设标准低,加之管理粗放,林带断带严重,林相单一,病虫害严重,生态及景观功能低。徐州市属于南暖温带,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平均为49919kJ /c m 2,日照时数为242312,日照百分率达到55%。年平均气温1317~1411℃,全年≥0℃年积温平均508712~521013℃。全年无霜期平均207d 左右区。年平均降水量782~946mm ,降水日数83~99d 。年降水相对变率15%~19%。1a 中降水分布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60%,其他三季约占40%。由于东近黄海,西连华北平原,纬度居中,加上地形起伏不大,受海陆季风影响明显,气候年际变化较大,气象灾害比较频繁,其中,对造林工程影响最大的,一是春旱、初夏旱和秋冬连旱,二是5月中旬到6月上旬的干热风(轻约3a 2遇,重5a 1遇)危害。徐州市机场路全线处于黄泛冲积平原,地面标高变化较小,海拔34~37m;沿线土壤为盐潮土和

2 工程设计

2.1 设计目标

根据机场路的功能定位,沿线绿色通道林带低效林的改造,以增加和丰富森林资源为目标,通过树种结构调整和补植完善,努力打造出1条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体现徐州现代化建设水平的绿色生态景观走廊,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生态优良、景观优美”,形成1条从市区延伸到农村的生态风景林带。

2.2 设计思路

2.2.1 生态功能的提升:营造多树种、多层次的乔灌混交林 道路是城市景观生态格局中的重要廊道。机场路绿色通道作为徐州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沿线2侧生态农业的绿色屏障。因此,机场路绿色通道建设的首要原则就是坚持生态优先,重点考虑防护林带对车流带来污染的阻隔和吸收,设计在满足其道路林带防护功能的同时,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周边自然条件,采取块状混交、乔灌混交的方式,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增强林带的生物生产力。利用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减少汽车流量对沿线2侧环境造成的影响。

造林树种的选择,根据地区性调查[1-3]成果,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合理选用乡土树种和已引种驯化成功的优良树种,做到因地选树,适地适树。重点解决盐碱地段、低洼地段的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这两大问题,分别选择耐盐碱、耐水湿、具备较高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相关树种和造林模式,并和本地区原有的生态环境相协调,产生良好的生态效果,形成顶极森林群落类型。

2.2.2 景观功能的提升:林相、季相和空间、时间配合 设计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推敲出合适的空间尺度感和层次感,充分发挥植物景观的功能。鉴于行人和行进中的车载人员视觉感受的差异,设计将乔木林作背景,视觉景观以大块面、大尺度、大组团为主,50~150m的景观单元尺度,以形成大的景观,大的气势;强调瞬间的有效观赏尺度,以满足行车观赏的需要。以灌木林作为前景,减小景观单元尺度,以符合行人观赏的特点。

景观单元的构建,通过不同树种的林相、季相变化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以体现植物不同的景观特征,给人们提供一种动态的景观感受。另一方面,采用乔、灌、草,高、中、低的合理搭配,形成高低错落的林冠线,丰富视觉感受。植物配植做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季相景观。

对关键节点地区(机场广场),采取园林式设计,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模纹图案,体现徐州深厚的历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3 典型林带设计

2.3.1 普通地段 普通地段2侧共长2418km,面积127113hm2,占本次规划造林长度的59%。该地段土壤条件好,适宜多种树种栽植。设计从近公路边沟起,由内至外,分别为2m火棘+迎春+连翘带、5m紫薇+紫叶李带、12m女贞+石楠带、10m 栾树+臭椿或黄连木或柿树带、12m雪松、6m毛白杨带,树冠由内向外逐渐提高。毛白杨林带外侧设3m边沟,边沟外侧设3m生产路,沟肩栽植蔷薇等灌木。在落叶树段,地面遍植麦冬等耐阴、耐瘠、管理粗放的冬绿型地被物(见图1、封二)。

2.3.2 低洼地段 低洼地段位于铜睢交界处至房村镇东及机场立交西,2侧共长511k m,面积45133 h m2。此区段排水困难,地下水位高,每年夏季都有较长时间积水,主要不利因素是涝渍灾害。因此,设计方案主要选择耐湿涝性强的树种,辅以开沟排涝降渍等措施。设计从近公路边沟起,由内至外,分别为2 m火棘+月季带、5m紫薇带、15m女贞+金丝垂柳(或苏杉1号)+三角枫带(或乌桕)、19m杂交柳树带(或苏杉1号)、6m杨树带,树冠由内向外逐渐提高。杨树林带外侧设3m边沟,边沟外侧设3m宽生产路,沟肩栽植金银花等灌木(见图2、封二)。

2.3.3 盐碱地段 盐碱地段位于张集至潘塘段,2侧共长212km,面积1110hm2。设计方案主要选择对盐碱忍耐力强的树种展开。从近公路边沟起,由内至外,分别为2m火棘+连翘带、5m紫薇+紫荆带、15m蜀桧+女贞带、14m黄连木+乌桕带、8m 铅笔柏带、6m毛白杨。树冠由内向外逐渐提高,毛白杨林带外侧设3m宽边沟,边沟外侧设3m宽生产路,沟肩栽植紫穗槐等灌木(见图3、封二)。

2.3.4 机场区设计 机场区以机场前T形路为中心,范围包括南北向的机场入口通道(长610m)2侧各200m和东西向的机场路南侧200m的区域,规划总造林面积32hm2。利用北高南低、水面丰富、地貌多变的自然特色,设计以“绿海祥云,林涛荷香”为主题,设计为3个区域:机场入口通道2侧、机场立交连接线内、和机场路南侧。在机场入口通

62江 苏 林 业 科 技第37卷道2侧相对平坦的区域,2侧各200m内,以常绿树种和彩叶树种混交,构成祥云图案;其中,近路侧以女贞等常绿小乔木为主,最外侧以4m以上雪松高大常绿树种作为背景树种,营造四季常青的绿色林海;在女贞与雪松之间的区域,以市花紫薇及紫叶季、乌桕、黄连木等彩叶树等组成祥云样乔木林模纹,大小乔木结合,高低疏密、远近合理搭配,错落有致,跌宕起伏的复合立体的群落式配置。机场立交连接线内,丛植高大银杏、重阳木、木瓜等,树下满铺冬绿型地被物,以木槿、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等镶边。机场路南侧,地势极低、水面丰富,大量种植荷花,塘埂栽植耐水湿的池杉等常绿树和河柳,水塘南侧地势较高处栽植女贞、毛白杨等,构成林涛荷香。整个区域,在四季常青的绿色海洋中,锦簇的花团和霜天红叶构成彩色的祥云,南北呼应,形成色彩绚丽、磅礴的气势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见图4、封二)。

3 小结

“生态风景林”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是我国特色城市森林的新发展[4]。将机场路绿色通道低效林按生态风景林进行改造,在徐州是首次。作为城市的主要出入口通道,其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城市与乡村的景观、文化、生态、地域标识性等多个层面,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存在统一的内容,景观设计的关键是对“人”的关注与尊重。笔者对徐州市机场路生态风景林带的设计只是一个探索,要横跨城乡的城市出入道路绿化景观功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和理论中作进一步的总结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谢广民,秦 飞,池 康,等.徐州城市森林规划布局与树种配

置[J].江苏林业科技,2007,34(2):55257.

[2] 张瑞芳,吴 静,秦 飞,等.徐州市木本植物种类及其利用研

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增刊):32236.

[3] 谢广民,吴雨龙,卢 芳.徐州市彩叶树种及其应用的调查与

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06,33(5):34237,47.

[4] 秦 飞,关庆伟,李亚丽,等.生态风景林研究进展[J].江苏林

业科技,2009,36(3):51254.

(上接第18页)

参考文献:

[1] 王义文.城市林业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

1992(1):42248.

[2] 孙 冰,粟 娟,谢左章.城市林业的研究现状与前景[J].南

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21(2):83288.

[3] 朱文泉,何兴元,陈 玮.城市森林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

2001,20(5):55259.

[4] 张晖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与城市病的综合治理[J].上海经

济研究,2000(5):45249.

[5] 李 锋,刘旭升,王如松.城市森林研究进展与发展战略[J].

生态学杂志,2003,22(4):55259.

[6] 丁向阳,戴美琪.论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作用[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1):22225.

[7] 郦 煜,夏旭蔚,林 辉,等.森林生态城合理规划范围和森林

问题指标的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4(4):48251.

[8] 蔡春菊.扬州城市森林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

究院,2004.

[9] W illia m E Rees.Revisiting Carrying Capacity:A rea2Based I ndica2

t ors of Sustainability Populati on and Envir onment[Z].1996,htt p:

∥www.bestfootf or ward.com.

[10]杨开忠,杨 咏,陈 洁.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理

科学进展,2000,15(6):6302636.

[11]沈文清,马钦彦,刘允芬.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状况研究进展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8(2):3122317[12]尉海东,马祥庆,刘爱琴,等.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倡

[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2):1882192.

[13]闫家锋,关庆伟,邓送求,等.徐州云龙山侧柏林生物量和生产

力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9,23(2).48250.

[14]丁 扬.苏北杨树人工林生物量与碳贮量的研究[D].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2008.

[15]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J].生态学报,1996,16(5):4982508.

[16]姜群鸥,邓祥征,战金艳,等.黄淮海平原耕地转移对植被碳储

量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8,27(4):8392846.

[17]徐州市统计局.徐州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2008.

[18]刘 华,雷瑞德.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的研究方

法及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4):8352843.

[19]秦 飞.李云岘.徐州绿地生态系统发展规划[J].中国城市林

业,2007,5(2):28229.

[20]张瑞芳,吴 静,秦 飞,等.徐州市木本植物种类及其利用研

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增刊):32236.

[21]谢广民,秦 飞,池 康,等.徐州城市森林规划布局与树种配

置[J].江苏林业科技,2007,34(2):55257.

[22]秦 飞,关庆伟,陈 平.石灰岩山地工程造林技术设计及效

果调查[J].林业科技,2009,34(4):27231.

[23]秦 飞,李同立,陈 平,等.石质丘陵造林辅助措施优化分析

[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3(5):41245.

[24]彭镇华.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3.

72

第3期王振营等:徐州市机场路生态风景林带规划设计

文档

徐州市机场路生态风景林带规划设计

第37卷第3期江苏林业科技Vol.37No.32010年6月JournalofJiangsuForestryScience&TechnologyJun.2010文章编号:1001-7380(2010)03-0025-04徐州市机场路生态风景林带规划设计王振营1,秦飞2,3,王鹏2,3关庆伟33(1.徐州市农业委员会,江苏徐州221009;2.徐州市林业站,江苏徐州221009;3.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收稿日期:2010203224;修回日期:201020420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