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坤
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3期
摘要:从总提出“三全育人”要求,到国家顶层设计工作方案,再到逐步落实到高校进行试点工作实践,这是高等教育落实总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有效思路。从“三全育人”在高职院校中实施的意义入手,提出实施路径和创新思路,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实施路径
一、高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国家对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开办校企班、校企联合招生等,更加影响了学生、家长甚至是部分高职教师对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偏重的认知,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重技能轻德育是比较普遍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学苗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就已“厌学”,不得不为了就业而选择继续求學,对于带着这样目的而学习的学生来说,如果学校不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只教书不育人,那么高职院校就没有完成好总要求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这一使命和任务。
(二)可行性
从“三全育人”改革的条件看,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仅是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工作这是高职院校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三全育人”的改革实践,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协同整合学校各项教育工作以及各项育人元素,为学生提供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各项资源,从而达到育人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而目前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改革的研究方面,特别是现阶段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三全育人”改革的实践路径研究还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体系,还有可研究的空间。
二、三全育人在高职院校的实施路径
(一)学校顶层设计学校大思政背景下的“三全育人”改革方案
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至“三全育人”改革实践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从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因此,学校要从建设规划、队伍保障以及协同机制保障方面建立保障机制体系,确保“三全育人”工作落实见效,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需要提升和加强非思政教育者对大思政的理解及支持,明确责任与目标
在高职院校各个领域工作的教职工,或多或少认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对于跨学科教学、或本职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并未达到普遍性的认知程度,有些非思政教育者或者不感兴趣,或者不愿意去做,又或者根本不会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没有将本职工作与思政工作结合的能力与方法。甚至还有部分非思政教育者对高校大张旗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反感,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投入和大开展对学生的就业及未来并不会产生什么看得见的影响,这些都是建立大思政格局与“三全育人”改革的阻碍。因此,“大思政”能否顺利开展,必须从上到下提高认识,贯彻执行,提升非思政教育者对大思政教育机制的认可、明确思政教育者与非思政教育者责任与目标是本课题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至“三全育人”改革实践中的有效性问题
全程、全员、全方位涉及到全体教育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上课下、课内课外全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与引导,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涉及到教师思政、学生思政、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实践思政、文化思政、环境思政、网络思政、管理思政、后勤思政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改革与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过程中,方法与机制的有效性必须有效协调与沟通,达到实现的预期目标。
三、“三全育人”实施的创新思路
(一)在全员育人方面要开拓创新
在学校教育方面,高职院校以专业技能教育为中心工作,要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融入在专业教学中;在家庭教育方面,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家长、辅导员、专业教师联系平台,发挥三者协同育人作用;在企业教育方面,要充分发挥顶岗实习基地的企业文化育人作用;在社会教育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第三年顶岗实习的特殊性,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辅导员要做好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和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在全程育人方面的创新性
一是要发挥第一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各门基础课对于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二是要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课的育人作用,以“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为教学改革模式,发挥大师工作室、专业社团、创新创业团队的重要育人作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就业竞争力;三是发挥第三课堂课外活动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综合社团、志愿者活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作用,拓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平台;四是发挥网络课程的育人作用,开展网络思政教学探索和尝试,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新手段与新方式;五是发挥第五课堂寝室劳动的育人作用,通过打造优质寝室文化与寝室环境卫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
(三)在全方位育人方面的创新性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五育人”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至教师教学、辅导员管理、行政(后勤)人员服务、校园文化熏陶、校园办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改善的过程中,形成学校人、事、物皆育人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年9月10日
[2]武贵龙.三全育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J],北京教育,2018.12
[3]杨彬.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启动[N].中国教育报,2018-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