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枣泉煤矿五分区+1200m车场、+1200m轨道石门及联络巷平、剖、断面图》S2628-158-1(G1),设计长度24.741m,坡度1°21′25″,巷道开口位于+1200m车场向西36.151m处的南帮,开口坐标为:X=4205236.250,Y=36372102.991,Z=+1199.784 (底板) ,结束点位于五分区运输上山Z3测点向下48.7m出处, 结束点坐标为:X=4205225.805,Y=36372078.208,Z=+1200.298。为了施工的安全及质量,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一)巷道断面:
巷道开口断面设计为直墙半圆拱型,断面设计掘进宽度为4300mm,掘进高度4050mm,掘进断面积16.38㎡;永久支护后净宽4000mm,净高3800mm,净断面积13.48㎡。
(二)永久支护方式及参数:
1.锚杆:巷道拱部均选用Φ20×2500mm左旋螺纹钢锚杆,帮部锚杆选用Φ20×2000mm左旋螺纹钢锚杆,以上锚杆均均充填一节MSK2335和一节MSZ2370树脂药卷进行锚固;锚杆间排距均为800×800mm;托板为穹形铁制,规格为长×宽×厚为150mm×150mm×10mm。拱部锚杆锚固力要求达到60KN,帮部锚杆锚固力要求达到50KN,预紧力矩拱部要求达到300N•m,帮部要求达到200N•m。
2.网:巷道全断面挂Φ6.5mm的钢筋网,网片尺寸2800mm×900mm,网孔尺寸100mm×100mm,钢筋网搭接布置,搭接长度100mm,钢筋网长边采用竖向钢筋绕纵向钢筋折回50mm,并与竖向钢筋焊接;短边采用纵向钢筋绕竖向钢筋折回50mm,并与纵向钢筋焊接,采用14#铁丝格格进行连接,扭结不少于三圈。
3.锚索:开口处布置锚索桁架加强支护,锚索桁架托梁采用11#矿用工字钢,托梁长2500mm(孔距2000mm),锚索直径为φ21.8mm,长度按8300mm,每眼充填4节MSK2370树脂药卷,每根锚索配套使用一块300×300×16mm穹形锰钢托板(带调心球垫)。
附图1:巷道开口断面支护图
4.混凝土:巷道拱、帮部均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喷射厚度为100mm,混凝土强度为C20;巷道底板采用混凝土铺底,铺底厚度为100mm,强度为C20。
(三)开口施工方式:
巷道开口施工采用放小炮的施工方式,开口前5排循环进度为0.8m,掏槽眼深度为1.2m,其它眼深度为1.0m,掏槽眼装药量为0.3kg,辅助眼及底眼装药量为0.15kg,周边眼装药量为0.15kg。
附图2:巷道开口断面炮眼布置三视图
(四)开口临时支护方式:
1、金属前探梁临时支护
(1)3-3断面采用4根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前探梁采用Ф57mm×4000mm×4mm的无缝钢管加工,前端焊接Ф30×500mm 圆钢,安装前探梁时插入岩壁;金属吊链采用40T刮板链条加工(详见吊链加工示意图),前探梁和吊链备用量为使用量的50%。
(2)每根前探梁使用3个金属吊链通过螺母固定在顶部锚杆上。前探梁前端伸入工作面岩体450~500mm,前探梁间距以锚杆间距为准,前探梁与巷道之间采用规格为1200×100×50mm的小杆接顶背实,每根前探梁配备4块背板和2块木楔,背板和木楔使用量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备用量为使用量的50%。
(3)每循环前探梁眼孔随周边眼一起施工,前探梁眼深2300mm,不装药。
2.端墙防护网设计
采用Ф6mm柔性钢丝绳编制端墙防护网(以下简称防护网),网格尺寸为100×100mm,护网高度不得低于暴露断面的80%,宽度与巷道同宽。
附图3:3-3断面前探梁临时支护示意图
附图4:前探梁临时支护加工安装示意图
(五)排矸方式:
+1200m车场与五分区胶带运输上山联络巷施工采用防爆装载机配合刮板输送机及胶带输送机将矸石运送至地面,再由胶轮车将矸石转运至排矸场。
二、安全技术措施
1、测量人员按设计给定施工中、腰线,根据标定的施工中腰线画出施工巷道中心位置及巷道轮廓线。
2、该巷道开口施工采取放小炮的方式,防止放炮崩坏管线及设备。
3、将开口点10米范围内缆线落地用旧皮带掩盖。
4、巷道开口及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敲帮问顶工作,及时清除顶、帮隐患,及时进行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5、永久支护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支护设计,严禁随意变更支护设计。
6、开口施工过程中,必须由项目部带班领导负责指挥现场作业。
7、严格按照巷道中、腰线进行施工,开口施工前要画好巷道轮廓线。
三、重大危险源及有害因素辩识
(一)顶板管理
1、危险源辨识
(1)没有按照规定施工中、腰线组织施工。
(2)没有认真执行敲帮问顶,顶帮有活矸、活煤。
2、预控措施
(1)巷道开口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巷道施工中、腰线组织施工。
(2)巷道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每班人员进入工作面前,必须对巷道进行敲帮问顶工作,确认安全后,作业人员方可进入迎头工作。
(3)每班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巷道内及迎头的浮碴清理干净,不得留于下一班。
(4)严格按照各工艺程序进行施工,确保每一工艺操作都符合质量标准化要求。
(5)每班下班前,必须清理巷道内及迎头的杂物,确保巷道文明生产符合质量标准化要求。
(6)临时支护要紧跟迎头,严禁空顶、空帮作业。
(二)一通三防
1、危险源辨识
(1)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按规定佩戴、使用瓦斯检查仪。
(2)工作面检点设备不完好。
(3)通风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2、预控措施
(1)按照规定使用瓦斯传感器,爆破工、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电钳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瓦斯检查工必须携带光学甲烷检测仪。
(2)必须使用“风电闭锁”,保证停风后工作面自动停电;使用“瓦斯电闭锁”,瓦斯浓度超限时能够自动停电。
(3)定期检查电气设备,消灭电气设备失爆。
(4)风机必须由电工负责看管,风筒吊挂平直,不论工作面是否有人,必须保证风机正常运转,因停电或其它原因造成停风时,工作人员全部撤出,并在巷口设栅栏,留专人看管,同时通知调度室、项目部通风队和本队及时处理。复工时,瓦斯检查工必须由外向里认真检查工作面瓦斯浓度,确认安全后,由瓦斯检查工负责撤栅栏,恢复生产。若瓦斯检查工检查工作面瓦斯浓度超限,必须断电,及时设置栅栏,由项目部通风队编制排放瓦斯措施,进行排放瓦斯。
(5)避免无计划停风,严禁随意停开风机,私自拆接风筒或扒开风筒作业。
(6)瓦斯检查人员必须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手册。当瓦斯浓度达到0.8%时,停止用电钻打眼。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3%时,必须停止工作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向本队、矿调度室及通风队汇报进行处理。
(三)机电设备管理
1、危险源辨识
(1)电器设备失爆。
(2)带电检修,人员检修时误送电。
2、预控措施
(1)对井下供电设备要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 严禁使用非防爆设备,杜绝电气设备失爆,消灭爆炸火源,严禁带电作业。
(2)机电设备定期检修维护,保证其正常工作。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机电设备,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442条规定:
(3)所有开关必须上架。
(4)单台或多台开关摆放时,必须设置局部接地,接地极符合规定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2Ω。
(5)设备投入使用前,由机电技术员对设备开关保护动作值按照规定进行整定计算,操作人员按照整定值对开关的保护进行整定,设备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擅自改变开关整定值。
(6)设备操作和检修必须由经过培训合格并取得操作证的专职人员操作,检修。
(四)爆破作业危险源、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1、危险源辨识
(1)由于起爆条件不合格可能引发早爆、晚爆、拒爆等事故,主要有:
a 爆破材料不合格,可能导致早爆、晚爆、拒爆。
b 由于雷管未扭结短路、与导电体接触、穿化纤衣服等产生静电等原因引起的杂散电流、设备管理完好存在漏电引起早爆伤人事故。
c 由于发爆器电流不足或爆破线路故障引起缓爆,同时爆破后人员未按规定进行等候,提前进入爆破地点,造成伤人事故。
d 出现拒爆未发现、未处理,导致打眼出渣等过程中引爆拒爆雷管、或处理不当,引起意外起爆伤人事故。
2.爆破材料的运送不符合规定,如:雷管和炸药混装混运,运送设备不符合规定,运输环节导致火工品丢失,一次运送材料超重,卸料时受到撞击,与导电体接触等。
3.存放地点选择不合理,存放工具不完好,导致爆破材料丢失,雷管与导电体接触、被冒落顶板、过往车辆等意外撞击引发爆破事故。
4.钻眼、装药、封泥不合理不符合规程要求导致爆破事故,炮眼深度、封泥长度不符合规定、装药量过大等引起爆破意外事故;装药时用力过猛,引起意外早爆。
5.未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三人连锁爆破制”、“自联自放”爆破管理制度,由于爆破管理混乱导致爆破伤人事故。
6.未按规定严格设置警戒,人员误入警戒区或警戒区有人,警戒距离过短,造成爆破伤人事故。
7.爆破后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留有拒爆、危岩悬矸等安全隐患。
8.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在瓦斯超限、煤尘堆积飞扬等隐患下进行爆破作业,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9.爆破前未对爆破地点的设备、设施、电缆、风筒等进行妥善保护,导致设备设施损坏、供电、供风故障等。
2、预控措施
(1)操作准备
a.确定当班使用炸药。雷管数量,领取合格的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b.领取并检查防爆发爆器。
c.将发爆器钥匙扭到充电位置,指示灯要发亮。
d.禁止用短路方法检查发爆器。
e.发爆器完好,电量充足。
(2)领取并检查爆破母线。
a.必须使用橡胶双线铜芯绝缘线。
b.爆破母线的长度大于120m。
c.爆破母线接头除锈、扭结并用绝缘带包好。
(3)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交,做到任务明,隐患排查彻底。每班爆破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爆破制”,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的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严禁装药、爆破。
(4)电雷管插入药卷后,必须用脚线将药卷缠住,并将电雷管脚线扭结成短路。
(5)爆破警戒线直巷不小于100m。
(6)出现拒爆时,距离炮眼0.3m以外另打距离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起爆。
(7)爆破前,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时,严禁装药、爆破。爆破后,待工作面的炮烟被吹散,爆破工、瓦斯检查工和班组长必须首先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如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8)爆破后,待工作面的炮烟被吹散,当班班长组织爆破工、瓦斯检查工首先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如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其它严格按《+1200m车场与五分区胶带运输上山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及《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