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增加了0—36个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要求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30%以上。根据要求,对辖区居住的0—36个月龄儿童,应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在儿童6月龄、12月龄时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月龄、24月龄时给家长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的方法;在30月龄、36月龄时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1、捏脊: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沿脊柱)
【操作】:用涅法至下而上捏3—5遍,称捏脊法。捏脊一般操作5遍,最后2遍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抚摸几遍,使肌肉放松。
【作用】: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健身体的作用。
【临床应用】:本法单用可用于小儿疳积、腹泻等症。
2、摩腹:
【位置】腹部
【操作】术者用掌面或四指指腹摩腹5分钟。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临床应用】:摩腹较分推腹阴阳作用缓和。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寒湿泻。
日常保健时,顺时针与逆时针摩的次数或时间相等即可。
3、足三里:
【位置】:四指并拢,横放膝盖下与胫骨交叉点往处1寸。
【操作】:可用艾条灸或用手经常按摩。
【作用】:健运脾胃,具有强壮、补益气血、补虚的作用,是强壮要穴,对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有一定的疗效。
【临床应用】:胃肠道系统疾病、下肢病、虚劳等。
4、迎香穴:
【位置】: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5—8毫米处,左右各一。
【操作】:双手分别按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与同侧迎香穴,其余三指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6周,每天3次,天天坚持。
【作用】:祛风通窍,理气止痛。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嗅觉减退,面神经麻痹或痉挛。胆道蛔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