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区域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6:58:18
文档

区域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区域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上海市浦东新区宣桥幼儿园金沈燕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是师幼双方共同构建的一种活动,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把师幼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更强调两者之间的互动、呼应与协调。有了一个具体的切入点,才不会让教师有处处要关注,处处关注不好的感觉,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最终影响到整个一日活动的教育过程。我的切入点便是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操作
推荐度:
导读区域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上海市浦东新区宣桥幼儿园金沈燕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是师幼双方共同构建的一种活动,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把师幼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更强调两者之间的互动、呼应与协调。有了一个具体的切入点,才不会让教师有处处要关注,处处关注不好的感觉,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最终影响到整个一日活动的教育过程。我的切入点便是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操作
区域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上海市浦东新区宣桥幼儿园  金沈燕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是师幼双方共同构建的一种活动,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把师幼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更强调两者之间的互动、呼应与协调。有了一个具体的切入点,才不会让教师有处处要关注,处处关注不好的感觉,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最终影响到整个一日活动的教育过程。我的切入点便是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操作与物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发展,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与环境的机会和教师指导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在活动中,幼儿与环境、教师、其他幼儿之间发生着多种形式的互动。其中平等的师幼关系,良好的师幼互动显得尤为重要的。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同教师应一样作为主体出现。教师并不是发号施令的“万事通”,而是应以平等的方式同幼儿进行交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努力成为幼儿学习互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只有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才能发掘幼儿身上的强点、亮点、闪光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才能。“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幼儿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因而它能给幼儿带来更多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在“区域活动”中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教师适时、适当地鼓励和支持幼儿对他们自己的问题兴趣在深度和复杂性方面深入钻研,引导他们观察再观察,思考再思考,呈现再呈现,这将使“区域活动”发挥它应有的功效,进一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与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是有所区别的,“区域活动”中是以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师幼互动过程。那怎样才能实现“区域活动”中良好的师幼互动呢?

一、要创设能激起师幼互动的环境

1、材料准备

    区域中的材料除了教师自己提供,也可以发动家长或者由幼儿来收集。教师要根据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兴趣所在投放材料,并要不断增添、更换,调节操作的难度,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例如在科学区投放水瓶,记录纸等,让幼儿发现水的投影、折射等现象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当活动中出现问题时,师也可同幼儿共同商量:“你们觉得用什么才能做的更好呢?”幼儿也分别说出自己的意愿,有的说超市的东西用自己家的空的废物可以做,有的说蔬菜,钱没有了可以自己画等。在自己创造的环境中,幼儿更容易产生共鸣。例如:美工区的向日葵,就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纸条的长度,颜色,自己制作,自己贴花瓣;超市可以发动家长提供一些可再利用的废物,例如空的牛奶瓶、易拉罐、食品袋等,丰富其内容,建构区也是如此。只有教师与幼儿投入大量心血的环境中,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持续的热情及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

2、心理环境

  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区域环境,但重要的是要开设一个开放的、和谐的、自然、安全的心理环境。教师在这活动中千万不能以“万能者”的身份去将知识强加给他们,应作为幼儿同伴的身份参与他们到当中去,让他们感觉到大家都是平等的个体。因为幼儿只有在一个他们感到安全的环境中才能更自由的表达和谈论他们的情感。

案例一:在“区域活动”棋类游戏中,教师如果只在一旁不加入到他们当中去,这就很难很好地和他们沟通,他们也会觉得不自然。于是我对正在下飞行棋的小枫和奕奕说:“我也来和你们一起下棋吧,但我不会,你们来教我吧!” 小枫和奕奕欣然答应了。在下的过程中,他们还不时与我交流,“老师你要飞到绿色的框里”、“你要小心,我要吃掉你了!”,有时他们也会表达自己情感:“保佑呀,我要六!”、“哈哈,我吃掉你了”、“再给你一次机会”等等。在活动中,幼儿已将我视为他们的伙伴、朋友,大胆地发表了他们的意见,自然流露了他们的情感。正是这种宽松、平等的心理环境,才引发了较好的互动。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做到支持、合作与引导

1、 共同合作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区域活动”中一些探索还不能够完成,因此需要教师的共同合作。

案例二:“区域活动”操作区中的国旗拼图游戏,幼儿们对拼图游戏很喜欢,但拼图难度较高,小朋友常会半途而废,玩到一半就不想再继续了。拼图游戏不仅需要细心观察、分析,而且还需要幼儿的耐心。于是我就参与了拼图游戏,同他们一起合作玩拼图。这吸引了许多幼儿,“我们一起来玩拼图好吗?”孩子们响亮的回答:“好!”,证明了这一举动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拼搭过程中,我发现幼儿总是没有规律的乱拼,所以较难拼完整。因此,在同他们进行共同合作时,我常提醒他们:“把图的边缘先找出来,这样会好拼一些;我来拼头,你们来拼身体。”等。不一会功夫,一幅图就拼好了,小朋友们高兴极了,都还说要再来拼。

2、情感支持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教师的支持不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可以说情感支持是实现良好师生互动的动力。

案例三:一次在建构区中,玩得起劲的小然告诉我要搭街心花园给我,我很期待他的作品。可是当他搭完了两条马路就来告诉我:“老师,我还是搭别的送你吧!”我奇怪的问:“为什么呀?”“我不会花园的中心,上次也是杰杰帮我搭的。”于是我对她说:“杰杰会搭,你肯定也会的,你去试试看好吗?没关系,我会在你身边和你一起想办法的。”于是小然又回到建构角在搭花园,她搭了又拆,拆了又搭,一会花园不圆,一会又把中心搭成宝塔,经过几翻尝试小然终于搭好街心花园,还装饰了很多花,她高兴极了,邀请我去参观。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对他进行帮助,只是坐在她身边,看着她。在她最没有信心、沮丧的时候,我的话无疑给了她一种希望,让她重拾信心,让她有勇气去自我实现。

  3、“慢半拍”的提示与引导

  在“区域活动”中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应学会“慢半拍”,发现幼儿存在问题时,不要急于将自己的想法和意念强加给幼儿,要让幼儿有思考的机会,然后再加以适当的引导,让他学习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

案例四:在科学区中,乐乐和小杰正在玩水瓶投影记录的游戏,他们玩了半天,看看记录纸却无从下笔,过来好久都没有在记录纸上记录,我在一旁心里可着急,可是这下我就要“慢半拍”,不能过去直接给与他帮助,而是先观察,然后适时介入引导:“你看看,用什么办法能把记录结果记下来呢?你看到了什么?”在给予他小小的提示、引导后,乐乐很快就找到了办法,他把自己看到的图片用笔画了下来,有大有小、有长有短,这下他终于开心地笑了,成功体验让他感受到了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乐趣。因此,“区域活动”中教师不要剥夺幼儿尝试、探索的机会,“慢半拍”的提示与引导正是实现良好师幼互动的好方法。

三、在区域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1 从区域活动开始确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在多种互动的行为事件中基本上是围绕着教师与幼儿之间明显的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照顾与被照顾的行为内容进行的,而彼此平等的前提下进行的以交流信息,情感体验为主题的非指导性、非管理性、非照顾性的互动行为却很少发生。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整,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的促进者。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轻纪律约束和简单地传授知识,更多地去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发展,重过程轻结果,让幼儿适应教师的角色转变,让孩子感觉“老师越来越可爱了”,吸引幼儿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使良好的师幼互动真正对幼儿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2 从区域活动开始关注与幼儿的情感交流 

    在前面问题中我们提到教师和幼儿相互平行的、平等的互动少之又少。俗话说“亲其师万能信其道”,不关注情感交流的互动是缺乏教育价值的。教师在互动中的注意力或与幼儿互动的主题更多停留在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处理和控制上,师幼间接直接以情感交流为主的有意识互动是非常少的。普林格尔考察的幼儿社会心理的四类需要中第一种就是对爱及安全感的需要,如果不能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社会心理需要,还要让他们感到被厌恶、不被信任、不被尊重,没有安全感,这样怎么让他们有良好的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带着对幼儿怀有喜爱的情感去开启与幼儿的互动,让教师和幼儿互动双方拥有开心愉悦的经历。 

3 从区域活动开始关注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 

    有这样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在老师开启的以共同游戏为主题的师幼互动行为事件中,教师并没有实施负向的施动行为,但是幼儿的反馈行为却表现出一定的畏惧性质。研究者作了以下解释:尽管有时幼儿对教师发起的共同游戏主题并不感兴趣,但却因为畏于教师的尊严,不情愿地予以接受的。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便思考怎样让孩子对原本不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和教师产生积极的互动,又由此引发在区域活动中促进不同幼儿发展的思考。我们在区域活动中观察把握不同的幼儿,对不同幼儿提供不同的内容、不同活动,对不同幼儿给予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评价,真正让幼儿获得发展。 

     我现在只是一名新教师,但我深深感到,幼儿在与教师的积极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从教师关怀、理解、包容的态度中获得了自信、快乐;而教师也发现教育理念的提升、互动方式的转变,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他们的语言、思维、探索过程、表达方式是那么的新奇、独到而富有创造性,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了一种只有师生间才能拥有的情感。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 我们要减少活动倾向的权威干预,提倡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再也不是“制造兴趣”——幼儿被“填充”进区域,而是顺应幼儿的个体需要与意志,活动什么、活动节奏、活动顺序、活动伙伴、活动规则由幼儿自己决定、商量、协调。也就是说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作为老师仅仅是旁观者、观察者,但并不是什么也不管,适时介入也蛮重要的

    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也会发生一些出人意料的事,一般情况下老师无法简单地用是非、对错来评判。我们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理解和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意愿,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我觉得作为老师要努力读懂幼儿,在介入游戏时要人性化,要顺应幼儿的个体需要与意志,真正发挥幼儿游戏活动的潜能。

    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关注幼儿,把视线保持在和幼儿统一的水平上。要让幼儿随时看见教师的眼睛,在这种心灵的交汇,情感的互动中,使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长处,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一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让每一位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在幼儿园教学生活中,区域活动只是一个小点。在区域活动中体现师幼互动也只是师幼互动中的其中一小部分,无论是教学、生活、运动、习惯等方面,老师对幼儿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无论如何,师幼互动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

文档

区域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区域活动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上海市浦东新区宣桥幼儿园金沈燕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是师幼双方共同构建的一种活动,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把师幼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更强调两者之间的互动、呼应与协调。有了一个具体的切入点,才不会让教师有处处要关注,处处关注不好的感觉,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最终影响到整个一日活动的教育过程。我的切入点便是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操作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