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真诚
家长与孩子相处也需要真诚,要适当的把家长的真情流露出来,当孩子体会到你对她的真情时,决不会无动于衷。
说话不算话是不真诚的突出表现,另外:
(1)和孩子沟通时,态度要专注。
(2)和孩子沟通时,保持冷静,表达想法而非情绪。
(3)对孩子的许诺要说到做到,对孩子制定的规矩要严格执行。
2.尊重
家长只有学会尊重孩子,才有希望成为他们的朋友,才有机会了解孩子的想法。否定,指责, 讽刺,打击会极大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真正的尊重就是顺应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的心灵。
(1)重视与孩子相处时的礼貌。不命令,不责骂。
(2)只要是没有危险的事情,孩子自己的事情由她自己做主。
(3)不在他人面前倾诉自己孩子的缺陷,错误,使其难堪。
(4)少给孩子禁令,让孩子尽可能多的做事。
(5)不要嘲弄孩子。
3.信任
信任会给孩子一种力量和激情。
(1)从内心深处相信孩子。
(2)多对孩子说信任的话。
(3)重视与孩子在肢体上的接触。
4.理解
(1)要有一颗“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
(2)要多和孩子相知,相亲。
(3)终身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担当起家庭教育的重任。
5.宽容
当一个人不慎犯有过失和错误,造成了损失和不良影响,自己心里都会感到痛苦和内疚。这时,最需要的恰恰是一份宽容。宽容不是怂恿孩子去犯错,也不是无原则的忍让。宽容源于心中对孩子负责任的爱。孩子犯错时,如何沟通与宽容?
(1)心中永远流淌一条爱河。
(2)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
(3)教会孩子面对错误,勇敢承担责任。
6.平等
(1)经常召开家庭民主会议。
(2)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同伴。
(3)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4)善于向孩子学习。
应对孩子的六种不良行为。
1.爱哭
爱哭的孩子,大部分原因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才哭的。
(1)听到孩子的哭声不要紧张的回应,而是让她先停止哭。
(2)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意见。
(3)不要事事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哭,家长应该走开,不理会她。
(4)任何情况下,不要向孩子的哭闹让步。
(5)对于年纪稍大的孩子,要给予适当的批评。
(6)称赞一次他认识的不爱哭的孩子,对于她的表现的改进,要给予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