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些年我国建筑结构逐渐朝着复杂化、多功能方向发展,并且高度也在不断增加,此时对基础的要求更高,只有保证基础的稳定和承载力,才能保证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当前建筑基础施工技术较多,其中钻孔灌注桩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基础施工技术。当前钻孔灌注桩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行业,在基础稳定性、承载力、成本控制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为此,工作人员需要在明确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主要作用的同时,合理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并且加强该技术应用过程的管控,提升钻孔灌注桩应用效果,保证建筑基础的稳定。
关键词:灌注桩;施工技术;重难点;控制措施
1 灌注桩技术应用特点
(1)提升建筑基础的稳定性。在深度较大的基础结构中尤其能够发挥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性。工作人员可以有效利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深度大的工程中合理设计桩体直径,将建筑物的稳定性提升。(2)施工便捷性也十分明显。在具体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个操作环节较为简便,所用的机械设备也相对轻便,能够构建相对稳定的桩基础[1]。(3)能够穿越多种类型的土层,可以将桩基础嵌入都基岩当中,有助于整体施工质量效果的优化。(4)受外界环境影响小,施工中的噪音较小,振动相对较小,所以对既有建筑物和整体环境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当然,想要将钻孔灌注桩的各种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原材料等多方面因素的管控,将成桩质量最大限度地提升,精细化管理每个施工工序和步骤,将施工质量尽量提升。
2 灌注桩施工重难点分析及技术控制措施
2.1注浆浆液的科学配置
(1)在配置浆液过程中,使用人员需要用常规水泥浆液配置方法有效地混合水和水泥浓缩液,保证比例科学合理,同时要将混合液进行充分地拌匀,将浆液配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2)在完成浓缩液配置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合理封口浆液,避免外界空气接触到材料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通过封口处理能够保证后期灌注桩灌浆的质量[2]。(3)施工人员在分配水泥灌浆浆液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实际要求的分析,做好水和水泥比例的合理控制,通常需要控制好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将楼板模板和支撑结构强度提升,保证两者之间的距离符合规定标准要求,避免楼板模板和横梁模板之间存在较大的强度差异。有的楼板需要在施工中应用,承受的负载较大,此时设计人员需要注意将此类结构适当增加支撑,将楼板结构稳定性提升。
2.2 钻孔
工作人员要实时观察钻孔作业的进展和质量情况,如果出现空位偏斜等不良问题要及时调整钻孔机械设备,将钻孔位置进行更正。在地层结构不稳定的区域,钻孔作业非常容易发生坍塌等不良现象,如果遇到此类问题要及时将钻孔作业暂停,并且对护筒的质量进行仔细检查,找出漏水的原因后将护筒修复如初。工作人员要加强控制钻孔的速度和时间,根据地层结构特点做好钻孔速度的调整,将钻孔质量水平提升,保证有效地开展钻孔灌注桩作业。
2.3 成孔与清孔
在完成钻孔作业后需要检测和验收成孔的质量,对孔洞周边解耦股稳定性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塌孔、缩径等不良问题,当确定其稳定性能够达到规定要求后可以进行清空施工,全面清理孔洞内部的所有杂物。泥浆清孔是常用的清孔方式,主要是用流动性较强的泥浆清除孔洞内的杂物,保证后期能够顺利地开展混凝土灌注作业。
2.4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首先施工人员在制作钢筋笼之前需要系统地检查钢筋笼制作材料的质量,当材料质量达标、数量足够后可以开始制作钢筋笼。其次,在制作钢筋笼阶段,需要严格遵守设计图纸中的规定,避免凭借经验盲目施工,保证按照设计方式进行钢筋笼的绑扎。再次,施工人员在制作钢筋笼过程中要注意钢筋笼的主筋为整根钢筋,尽量避免存在接头,如果不得不焊接,那么需要对焊接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焊接牢固性,避免在后期施工中出现弯曲甚至是断裂的不良现象[3]。另外,要利用专门的探孔器探测孔洞,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复查审核钢筋笼所有的焊接口是否质量达标,如果发现松动或者存在质量隐患之处要立刻将安装工作暂停,重新焊接处理后方可继续安装钢筋笼。最后,在吊放钢筋笼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钢筋笼的吊放速度进行妥善控制,用机械设备和人工协作的方式稳定的吊放钢筋笼,避免钢筋笼过度摇摆,避免损伤护筒。
2.5 灌注混凝土
灌注混凝土阶段决定了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决定着基础的稳定性。施工人员在钻孔、清孔后需要按照施工工序有序地开展灌注混凝土作业。混凝土的关注质量从很大程度上受到清孔质量和成孔质量的影响,所以在施工前需要确保成孔、清孔工作达标。在具体灌注时,要注意按照要求完成各项操作,保证后续施工的高效完成。其中混凝土混合料的质量对钻孔灌注桩桩体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工作人员要加强监测分析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只有质量达标的混合料才能投入使用。灌注工作尽量连续完成,在完成灌注后还要做好养护管理工作。
3 灌注桩施工中其他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3.1 孔底沉渣控制
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孔底沉渣,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泥浆的比重和粘度,其比重和粘度根据地下水位和地质确定,如较高地下水位处,易坍孔,泥浆比重适当调整大些和粘度稠些,但比重过大易使孔壁泥皮脱落成形成泥渣,在成孔后,在进行首次清孔时并不断地注入比重和粘度合适泥浆,应将砂量高粘度差的桩孔的泥浆进行替换;采取正循环进行二次清孔,务必排净孔底泥渣和岩渣,并加注比重大和粘稠度的泥浆。钻孔完毕采用测绳探测孔深且孔的底部沉渣不大于20 cm的厚度。
3.2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
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成桩质量有直接影响,坍落度主要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初凝时长、润滑性及触变性能,坍落度合理的混凝土可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灌注性、连续性和密实性,一般应控制在18 cm~22 cm范围内,要配制出合理坍落度的混凝土必须重视以下几点:一是生产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符合桥梁工程使用要求,特别是水泥的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粗骨料超径、级配均要满足要求,并控制好细骨料的含泥量,所使用的材料要进行二次复检方可投入使用;二是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4];三是做好混凝土生产环节质量控制工作,校准拌和站上料系统称量装置,合理设置拌制时长,并严格遵守配合比进行配料投料,合理设置拌制时长;四是要设有专人对混凝土坍落度等指标在施工现场的进行验证;五是按设计要求做好混凝土的试块取样及养护工作,并确保取样的真实性。
3.3 桩头质量控制
当破掉桩顶浮浆层后,应保证设计的桩顶高程及桩体质量。在破除桩头后发现,由于桩顶混凝土与孔内泥浆有接触,内部包裹有泥砂粒和夹杂浮浆等,影响桩头质量。目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控制:一是彻底要清孔,采取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将岩渣、泥皮顶至桩顶,在桩头处堆积成浮浆层;二是灌注中应精确测算出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应控制好超灌量;三是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避免将上下反复移动导管,控制导管要没入混凝土面下2 m~6 m的范围内。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合理控制各个影响因素可能会导致其质量不高。为此,工作人员需要综合分析该技术施工细节,加强每个细节的管控,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充分发挥钻孔灌注桩技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云龙.建筑基础之混凝土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9(11):1-165.
[2]霍燚.干作业钻孔灌注桩施工新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4.
[3]熊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6,35(27):126-127,128.
[4]杜明浩.人工挖孔桩在蚌埠地区某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城市勘测,2017(3):163-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