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使用部位:主要用于道路、地面、铺装层、垫层、地骨等。
二、常见质量问题:露砂、起粉(特别是低标号混凝土)、开裂(中高标号混凝土)或表层干缩硬化,内层混凝土尚未初凝,混凝土压面困难、压面时混凝土开裂等。
三、主要原因:施工振捣时过振;施工压面措施不当及养护不及时;风大、气温高、湿度低,混凝土水灰比低,混凝土表层失水快而养护不及时等。
四、施工技术交底:
1.降低混凝土配比砂率和施工坍落度,宜控制坍落度在80±20mm,如施工条件许可,可控制在30~50mm,路面混凝土拌合物会显得石子多些。
2.严禁现场加水,允许后掺适量减水剂,提高混凝土坍落度,但必须用搅拌车充分搅拌均匀。
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第一次平整压面,然后混凝土将会一段时间的泌水,过2~4小时左后(视天气和现场施工情况而定),混凝土表面将逐渐收水,这时混凝土表层水灰比过大,使硬化混凝土表层疏松,是造成路面露砂、起粉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在混凝土完全收水后,接近初凝时(用手按、刚好有手印),进行二次压面,保证表层混凝土强度与内层混凝土一致,才可有效避免露砂,起粉现象。如有条件,期间最好进行多次抹面压光,效果更好。如果只采用二次压面,必须掌握好压面时间,在混凝土完全收水后混凝土终凝前进行。
4.抹面时禁止向混凝土表面泼水压光,否则容易造成露砂。建议:为提高低标号路面混凝土表层耐磨度,可在抹面前在混凝土表面均匀洒上少量水泥粉,然后再压面,可避免露砂起粉现象,提高路面表层耐磨度,大大延长路面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5.尽早养护,压面完毕,混凝土表面略为干爽时,应尽快覆盖湿麻袋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以利于混凝土强度增长,预防混凝土开裂。混凝土硬化前应避免用水直接冲刷混凝土表面。
6.施工采用振捣时,不得过振。振捣应以拌合物开始泛浆为止。
7.路面混凝土尽量避免气温高、风大、湿度小时施工。当天气炎热时,工作面部要铺得太大,边浇筑,边平整压面、压纹和养护。
8.如施工过程中出现压面时开裂现象时,可采取如下办法处理:由于表层水分蒸发过快,导致表层干缩硬化,失去塑性(就像田间泥浆硬化现象),而不是混凝土凝结硬化,这时可在混凝土表面均与洒上少量雾状的水,在混凝土表面反复搓压,使表层混凝土恢复塑性,再压面,然后立即覆盖湿麻袋养护,将不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任何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