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7:06:35
文档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1反哺跪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反哺跪乳的含义,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知恩、感恩、报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关心我们成长,我们作为子女应该怎么做?二、研读诗文反哺跪乳《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羊羔有跪着吃奶的感恩举动,乌鸦有衔食喂母的报恩情义。四、小结拓展师:小动物们都知道报答父母,作为子女,我们该怎么做?交流讨论。2游子吟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
推荐度:
导读1反哺跪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反哺跪乳的含义,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知恩、感恩、报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关心我们成长,我们作为子女应该怎么做?二、研读诗文反哺跪乳《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羊羔有跪着吃奶的感恩举动,乌鸦有衔食喂母的报恩情义。四、小结拓展师:小动物们都知道报答父母,作为子女,我们该怎么做?交流讨论。2游子吟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
1  反哺跪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反哺跪乳的含义,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知恩、感恩、报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关心我们成长,我们作为子女应该怎么做?

二、研读诗文

反哺跪乳

《增广贤文》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羊羔有跪着吃奶的感恩举动,乌鸦有衔食喂母的报恩情义。

四、小结拓展

师:小动物们都知道报答父母,作为子女,我们该怎么做? 交流讨论。

2  游子吟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生活中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从中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情。

二、研读诗文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母亲为远行的孩子赶制新衣,将衣服缝的严实紧密,担心孩子在外迟不归家,谁说孩子小草般微小的孝心,能报答的了春天阳光般温暖的母爱呢?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1、谈谈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你要做个怎样的孩子,去报答父母;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深明大义的徐母》

2、谈感受

3  孟母三迁

教学目标:

1、懂得在生活中要遵纪守法,用道德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2、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2、教师:孟母为什么要三次搬家?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孟母三迁

《三字经》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二、不能拒绝的原因

1、教师:前几天,小丁交了几个新朋友。他们经常到学校附近来等小丁,今天带他到这里玩,明天带他去那里玩。你瞧,他们又来了。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孟母三迁”的道理。对青少年来说,选择怎样的人做朋友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对一些不该做的事,我们要坚决说“不”,尽管有时拒绝的话很难说出口

三、拒绝与不拒绝之间的心里冲突

1、教师出示教科书中小强的好友在小强做作业的时候邀请小强一起看卡通片的情境图片。教师: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分别讲述理由,全班讨论,并评价哪一种做法最好。

2、教师小结。

四、拒绝的方式

1、教师: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我们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但生活中,也有一些活动不适合我们参加,也有一些事情是我们不能做的。这时候,我们该如何拒绝呢?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

1、阅读《知子莫若母》——鲁班

2、谈感受

4  燕诗示刘叟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

3、体会作者白居易所表达的思母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微视频:“女孩与爸爸的对话”

女孩:爸爸,那是一只什么鸟呀? 爸爸:那是一只喜鹊 女孩:喜鹊吃不吃糖葫芦呀? 爸爸:它不吃。 女孩:为什么它不吃糖葫芦呀? 爸爸:因为它不听话。 女孩:它为什么不听话呀? 爸爸:因为它总喜欢在外边玩,不回家。女孩:它为什么不回家呀? 爸爸:因为它长大了,就忘了回家了! 女孩:它为什么忘了回家? 爸爸:小喜鹊长大了,它就能够自己飞走了,它就飞呀飞,一直飞到很远的地方。

教师提问:看完视频你想到了哪些词汇?

教师提问:视频中爸爸说“小喜鹊长大了,飞走了,忘了回家”,这是什么心态?

教师:让我们看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一诗,探寻片头父母给予我们的爱。

二、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燕诗示刘叟(节选)

(唐)白居易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三、学生诵读。

四、记忆比赛。

五、总结

六、拓展延伸

1、阅读《学医疗亲》——孙思邈

2、谈感受

5  岁暮到家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我会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孩子出门在外,谁最牵挂孩子?孩子远游归来,又是谁最开心?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老师范读一遍

2. 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遇到不会认的字圈画出来,多读几遍。

3.老师带读几遍。

4.抽生朗读古诗。

5.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

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诗意。

2.对子同学互相说说诗意

3.老师讲解诗意

4.抽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积累古诗

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诗。

五、师小结。

6  好学三喻

教学目标:

1. 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我会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学到老 活到老”这句话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和他的意思差不多。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好学三喻

(汉)刘向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名。

1.老师范读一遍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遇到不会认的字圈画出来,多读几遍。

3.老师带读几遍。

4.抽生朗读古诗。

5.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

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诗意。

2.对子同学互相说说诗意

3.老师讲解诗意

4.抽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积累古诗

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诗。

五、师讲述课后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师小结:我们要坚持学习,争取做一个饱读诗书得人。

7  焚膏继晷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

焚膏继晷

(唐)韩愈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司马光惜书的故事 ,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

8  观书有感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俳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朱熹读书法的故事 ,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

9  勤学苦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增强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说说你读过那些书。

二、书中有哪些有趣的事。

勤学苦读

《三字经》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三、书中有哪些值得你钦佩的人。

四、你在读书中有哪些收获。

五、熟练背诵课文。

六、总结。

板书设计

勤学苦读

三字经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10  劝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增强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诗人孟郊简介。

唐代诗人,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二、《劝学》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三、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会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五、学生诵读。

六、记忆比赛。

七、《天一阁》——明朝-范钦。

板书设计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1  养身莫善于习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强身健体的意思,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能熟练地背诵文章。

3、从小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文章蕴含的道理,背诵文章。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说说你喜欢哪项运动。

二、说说你参与过哪些运动。

养身莫善于习动

(清)颜元

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

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

三、运动给你带来了哪些欢乐和有趣的事。

四、你最喜欢和谁一起运动,为什么?

五、熟练背诵课文。

六、总结。

板书设计

11、养身莫善于习动

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

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

12  徐霞客传

教学目标:

1、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强身健体的意思,理解文章蕴含的道

2、能熟练地朗读、背诵文章。

3、从小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文章蕴含的道理,朗读、背诵文章。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徐霞客简介

徐霞客(1587—1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江苏江阴人。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4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徐霞客游记》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2014年11月25日,中国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认证活动在京启动,主办方将在2015年5月19日公布第一批认证入选名单。

二、《徐霞客传》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

 三、译文

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敏捷得如同猿猴,强健得如同黄牛。

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五、学生诵读。

六、记忆比赛。

七、《蹴鞠》——古时候人们的强身健体之举。 足球起源于中国。 板书设计

徐霞客传

清•钱谦益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

13  营州歌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读通古诗,知道作者。

2. 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 能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录音,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出示古诗,听录音

2.简介作者高适

高适,生年说法不一,卒于七六五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天宝八载(七四九年)任封丘尉,不久即辞去,客游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安史之乱后,升侍御史、谏义大夫。至德二年(七五七年),出任淮南节度使。后又任蜀、彭二州刺史,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官终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有《高常侍集》传世。他是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3.小组学习

营州歌

(唐)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1) 读通全诗

(2) 理解诗意

4. 大组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

营州少年从小就习惯了茫茫的原野和丛林,旷阔的原野孕育了他们粗旷豪迈的性情。在城外的郊野上,时时可以见到他们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骑在骏马上奔驰猎射的矫健身影。这种崇尚通武的精神真让人叹服。听说,他们个个好酒量,千钟万杯也修想灌醉他们,而且,十岁的孩子,就都会骑马奔驰了。这可真叫我们中原人感到惊奇,甚至不可思议了。

5、朗读,试背

14  减字木兰花竞渡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读通古诗,知道作者。

2. 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 能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出示古诗,听录音

2.了解作者黄裳

(1044-1130)字勉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举进士第一。政和中知福州。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卒,年八十七。赠少傅。喜道家玄秘之书,自称紫玄翁。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让人心醉,观赏把玩不已。《宋史翼》有传。有《演山集》六十卷。词存集中,凡五十三首。代表作有《卖花声》、《永遇乐》等。

3.小组学习

减字花木兰竞渡

(宋)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 读通全诗

(2) 理解诗意

4. 大组交流

(1)指名朗读

(2)古诗赏析:

上阕首句“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以“高举”、“飞出”两个动态的词语,写出龙舟赛开场的景象,开篇就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渲染出来。“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这一句,写各条龙舟上的人擂鼓欢呼,声抵云霄,如同轰响的“春雷”,震人心魄。这些鼓声使划船人士气高涨,他们将小舟划得飞快,使它“直破烟波”,像离弦的箭一般前进。“远远回”是指龙舟到达远处再折回来。上阕两句,犹如一个紧追龙舟的特写镜头,将龙舟从出发到加速,再到折回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其问数艘船争渡的激烈气氛,以及船上人高涨的气势,无不清晰呈现。

下阕转而写周围的人群:“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震”字准确重现了万人雷动的场景,可见此时已有龙舟胜利抵达终点,因此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惊退”的主语并非围观者,而是参加比赛的人,他们争相竞渡的豪气,能“惊退”万人,以豪语写豪情,相得益彰。“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衔”字的运用,将龙舟夺胜的姿态写活了。“金碧楼”与前面的“红旗”、“杨柳”、“烟波”一起,在视觉上丰富了整个场面。“第一归”呼应了“竞渡”的主题,对首句的“飞出深深杨柳渚”进行了完美的收结。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竟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一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5、朗读,试背

15  从军行

教学目标:

1、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强身健体的意思,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能熟练地朗读、背诵文章。

3、从小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文章蕴含的道理,朗读、背诵文章。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二、《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三、译文

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就直捣龙城。大雪使军旗失了颜色,风声夹杂着战鼓声。我宁愿成为一名百夫长去冲锋陷阵,也不想做一个书生。

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五、学生诵读。

六、记忆比赛。

七、《六艺》——古时候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 礼节、音乐、射箭、驾驭、书写、算术,即礼、乐、射、御、书、数。

板书设计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6  保善从教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读通三字经。

2. 能初步理解所表达的意思。

3. 能背诵。

教学准备:录音,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出示三字经,听录音

2.小组学习

保善从教《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 读通全文

(2) 理解大意

3. 大组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文意:

4、朗读,试背

17  高山仰止

教学目标:

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2、理解孔子的高山之德:学高爱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跟随着《论语》,我们从政治、修身、学习等方面亲近了伟大的孔子,他穿越了二千多年的沧桑,依然如一座不可攀登的高山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令我们世代仰慕并敬爱,正如《诗经·小雅》中有诗写道“高山仰止,景行景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孔子弟子的眼睛来感受孔圣人的真性情,感受孔子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研读诗文

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品德像高山一样崇高的人,人们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人们会向他学习

四、小结拓展

阅读《夫子与西席》

交流讨论

18  新竹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新竹》,从中体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和含义

二、研读诗文

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年年如此,就形成了围绕在池塘周围的茂密竹林.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辛勤的老师,为了我们,甘当铺路石.我们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桃李满天下》

2、谈感受

19  从师敬师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学会尊敬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幼学琼林》中的《从师敬师》,看看大家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研读诗文

从师敬师

《幼学琼林》

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苏章:西汉北海人,曾经背着书箱不远万里寻找老师。

游杨:指游酢和杨时,他们都是程颐的学生。他们初次去拜见程颐时,程颐正闭目休息,他俩就侍立在门外,当程颐发现他们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四、小结拓展

阅读《一字师》

交流讨论

五、总结:老师教育培养我们,传播人类文明,让我们终身受益,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20 弟子不必不如师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幼学琼林》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看看这

篇古文又向大家讲述了什么道理.

二、研读诗文

弟子不必不如师

《幼学琼林》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喻学生的资质超 越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容弟子的才能胜过师傅。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老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融会贯通后,继续学习和钻研,很可能达到比老师更高的水平。

五、拓展延伸

1、阅读《不同字体的“师”》

2、谈感受

21  四海之内皆兄弟

教学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古典韵味。

2、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意义,懂得只要自己踏实认真,对他人有礼貌,就能交到好朋友的道理。

3、抄写并记诵自己喜欢的话。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蕴含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学习,导入新课。

1、大家了解孔子吗?他可是我们中国古代的大圣人。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学说传遍世界,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解题。(到处都是我的朋友。)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范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体会语音、语气、语调、停顿等。

2、出示朗读节奏图。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3、自读:学生按照节奏图自由朗读课文。

4、合作朗读:同桌之间互相朗读,相互指出错误。

5、指名朗读,师适时指导,要求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停顿和语速。

6、齐读。

三、读中解义,适时点拨。

1、小组合作,结合书中提示,初步理解语句。

2、教师适时点拨,简要讲解文意,对学生的理解加以提炼和补充。

3、齐读,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感悟体会。

1、说一说,在大家的生活中,你们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

2、师小结:是啊,无论到哪里,要受到欢迎,得到重视,交到好朋友,做人就必须踏实认真,对他人文明有礼。

附:板书设计

四海之内皆兄弟

敬而无失

朋 友

恭而有礼

22  知音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我会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不相识”这句话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和他的意思差不多。(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知音

《幼学琼林》

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

1、老师范读一遍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遇到不会认的字圈画出来,多读几遍。

3、老师带读几遍。

4、抽生朗读古诗。

5、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

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诗意。

2、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诗意

3、老师讲解诗意

4、抽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积累古诗

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诗。

五、师讲述课后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师小结:人生难得一知已,如果遇到了解你,欣赏你,体谅你,帮助你,永远不舍弃你的知心朋友,请千万要珍惜。

23  友者友其德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

友者友其德

《孟子  万章下》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管鲍之交的故事 ,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交朋友,要交好品德,讲信用,患难与共的朋友。朋友之间,不能讲求利用,纯洁的友谊是最宝贵的。

24  朋友之信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

朋友之信

《论语  学而》

与朋友交,言而不信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鸡黍之交的故事 ,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与朋友之间应遵守时间,遵守约定,兑现承诺,这是与朋友之间要有的基本诚信。

25  先人后己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短文;

2、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先人后己》,看看这篇古文又向大家讲述了什么道理.

二、研读诗文

先人后己

(晋)陈寿

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做到先人后己的。

五、拓展延伸

1、阅读《中国古代的福利慈善机构》

2、谈感受

26  施惠无念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

施惠无念

(清)朱柏庐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义庄》的故事 ,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

27  忧人之忧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我会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

忧从之忧

(唐)白居易

病从之病,忧从之忧。

1、老师范读一遍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遇到不会认的字圈画出来,多读几遍。

3、老师带读几遍。

4、抽生朗读古诗。

5、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

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诗意。

2、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诗意

3、老师讲解诗意

4、抽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积累古诗

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诗。

五、师讲述课后的小故事《施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师小结。

28  矜人之困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短文;

2、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矜从之困》,看看这篇古文又向大家讲述了什么道理.

二、研读诗文

矜人之困

(汉)韩婴

君子见人之困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五、拓展延伸

1、阅读《荒政》

2、谈感受。

文档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1反哺跪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反哺跪乳的含义,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知恩、感恩、报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关心我们成长,我们作为子女应该怎么做?二、研读诗文反哺跪乳《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羊羔有跪着吃奶的感恩举动,乌鸦有衔食喂母的报恩情义。四、小结拓展师:小动物们都知道报答父母,作为子女,我们该怎么做?交流讨论。2游子吟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