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房子》读后交流分享(读写式)课型的教学设计
阅读书目:五年级学生精读书目《草房子》。
指导主题:读后交流分享,品评点赞人物。
书本简析:
《草房子》是曹文轩写的获多项大奖的长篇小说,书的主人公是油麻地小学校长的儿子桑桑。作品记录了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在这六年中,桑桑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蒋一轮老师与白雀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惨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塑迷离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晰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精彩六年。(主要内容)
《草房子》是一部富有品位、格调高雅的儿童长篇小说,叙述风格浅易而又深刻,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淳朴的美感,荡漾着一种悲悯的情怀——这种情怀在人与人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更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 (写作特色)
《草房子》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深度,作品重在人物刻画,所描写的人物都是个性鲜明的少年儿童,是非常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我县把它确定为五年级学生的精读书目,是非常正确和必须的。 (选书依据)
一、教学目标
1. 积极创设愉悦的交流分享氛围,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书中人物,走进书中营造的童年世界,感受作品的内在魅力,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
2. 通过自主的读书交流,对整本书进行回顾梳理,并交流分享阅读的收获与成果,总结出读书方法,从而学会如何阅读写人故事类小说的方法。
3. 采用交流分享与读写联动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并进一步找到动情点、感悟点和读写点,动笔写一写赞美人物的话,来表达感受,启迪思想,促进灵魂升华,走向更深层的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感悟人物形象,归纳人物特点;品评人物,点赞人物;指导学写赞美人物的颁奖词。
三、教法与学法
1. 教法:聊书导读(说)、设疑导思、释疑导写。说书——质疑——读文——练写。
2. 学法:精彩片段读一读;故事情节说一说;主要人物猜一猜;收获体会谈一谈;
感人片段找一找;人物特点想一想;我与人物比一比;故事写法探一探;赞美之词写一写;同题影视看一看。
四、教学流程
(一)影视激趣导出书名:
1. 播放同名电影中的精彩片段,看一看视频,说一说人物,猜一猜片名。
2. 这是根据什么书本内容改编的电影?导出书名《草房子》。
(二)整体回顾梳理感知:
1. 谈一谈:你读完《草房子》这本书后有什么感受?是什么让你感动了?
(曹文轩是“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的”?)
2. 议一议:为什么用《草房子》做书名?你的理由是什么?
(根据场景,油麻地小学是一色的草房子;根据地点,故事大多发生在草房子里…… )
3.读一读:描写草房子的精彩片段。
(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用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暴晒,一根一根都长得很有韧性……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 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在书本的P5页)
4.说一说:这座草房子给你什么感受?
(实用、耐用、美观、舒适、冬暖夏凉……)(独特、印象深刻)
(三)品评人物形象特点:
1. 猜一猜、说一说:看图猜人物,说图意。说出图中的人物名,为什么是他(她)?请说出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书中的8幅插图,分学习小组来猜,并用书中的描述或自己的语言来复述图意,要说出人物之间的关系。看哪个小组,猜得对,说得具体、生动)
2. 在这众多的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会特别喜欢他(她)?
——桑桑、陆鹤、杜小康、细马、桑乔、刘一水、秦大奶奶、……
(四)感悟重点人物—— 一同走进杜小康
1. 好多同学都对杜小康印象特别深刻,在你们的眼中杜小康是个怎样的人物呢?
(自主交流,发表独特感受)
2.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下面的几个片段,你能从中看出是怎样的杜小康吗?
(出示描写杜小康的片段与事件)
再说说杜小康。杜小康个头很高,比其他同龄的孩子高出一头多,但不胖,脸色红润,很健康,是个女孩子的脸色。杜小康生在油麻地,但杜小康是油麻地的一个例外。杜小康往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能很清楚地与油麻地的孩子们区别开来,像一簸箕黑芝麻中的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杜小康才读一年级,就有了一条皮裤带。棕色的,油汪汪的样子,很有韧性,抓住一头,往空中一甩一收,就听见啪的一声脆响。到了严冬,杜小康的形象就最容易让人记住:他上学时,嘴上总戴了个白口罩。那白口罩很大,只露出一双睫毛很长的大眼睛。远看,他的整个脸,就是一个大白口罩。
大约是在杜小康上四年级时,他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了。因为,他有了一辆自行车。虽然这只不过是一辆旧自行车,但它毕竟是一辆自行车,并且是一辆很完整的自行车。当时的油麻地,几乎没有一辆自行车,即使是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也没有一个有自行车的。杜小康的成绩还特别好,除了纸月可以跟他比之外,谁也比不过他。
(与众不同:干净、富有、傲慢、学习好)
杜家出了事,家道中落,杜父大病一场,杜小康含泪辍学,跟着病弱的父亲离开油麻地去放鸭子、摆小摊,生活的艰辛与贫困让他成熟起来,但他心里却时时刻刻都怀念着油麻地小学的桑桑。他希望自己能回到油麻地小学去。父亲告诉他只要鸭子生了蛋,赚了钱,他就能上学去。谁知道,好不容易鸭下蛋了,鸭子却把人家的鱼苗吃了,气急攻心的杜父,就这样去了。书是没得读了,杜小康告诉桑桑,希望桑桑能代他读书。
3. 小组合作学习:从上面的这些事件与描述中,你们又读出了怎样的杜小康?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成熟、坚强、勇敢、爱学习、有担当)
4. 你们还能从《红门二》中找到其他可以体现杜小康性格特点的句子或段落吗?请找出来。然后进行小组读书汇报:一名组员读句、段;一名组员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他组员补充说明人物特点从哪儿看出来的。
5. 分组交流汇报各自的阅读感受。
(展示学生自己找出的片段,并说出感悟)
6. 在你的眼里是一个怎样的杜小康?
(孤独、悲惨、可怜、坚强、长大、成熟、懂事)
7. 小结: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人物特点的?人物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从人物的外貌,以及他所做所为的事件中感受到的)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写出来的)
8. 以前的杜小康和现在的杜小康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以前的杜小康与众不同、富有、傲慢、干净;
现在的杜小康普通、勇敢、坚强、有担当。)
9. 是什么让杜小康发生了这样的改变?
(困境、逆境、贫困、生活、遭遇)
10. 是谁让杜小康有了这样的变化?
(是他自己)(是生活处境)
(五)联系自己赞美人物
1. 说一说:杜小康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你还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她)?你这么喜欢他(她),能不能写几句话来赞美他(她),给他(她)颁发一个奖项,写一段颁奖词?
2.写一写:练习学写颁奖词、
3.导一导:怎样写颁奖词呢?
(1)范例引路:
给见义勇为模范林秉义的颁奖词
踏着黄昏,迎着黎明,秉持正义是他警惕的眼睛;伴着春夏,挽着秋冬,高扬正气是他坚定的身影。他是“草根名捕”,每一次出击都为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城”从此“天下无贼”。11年,抓获过500多个窃贼,11年,遭遇过恐吓,经历过生死,却依然无怨无悔。他是正义的化身,平安的卫士,他57年的生命历程,正是神州大地最美的光照。
给敬业奉献模范严美满的颁奖词
偏远的山乡路,他往返了四十年,每一面坡、每一道沟都记在他心间。沉重的邮递件,他扛起过600万件,穿越过风、碾碎过寒,他从来不言倦。山高路远只等闲,无私奉献苦也甜。他是绿色的使者,风雨无阻,为山乡父老带来天南地北的问候;他是畅通的邮路,翻山越岭,用敬业奉献丈量人生的漫漫长路。
(2)从范例中你看出颁奖词要写什么了吗?
先设立一个奖项,取一个题目;
再概括写出他的主要事迹;
再提炼出他的精神进行褒奖。
(3)你准备为谁写颁奖词?
A. 先为他设立一个什么奖项?如:为杜小康设立一个勇敢担当奖
B. 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C. 他的什么精神值得褒奖?
D. 请你为他写一则100字左右的颁奖词。
(4)学生尝试写颁奖词,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改颁奖词:
A.学生展示颁奖词
B.训练表达,评一评
C.指导修改颁奖词
(六)课后延伸:看、做、读
1. 当书本遇到影视——同名电影再看一看:比较书本与影视表现的不同点,加深对书本的理解。
2. 读书手抄报,我来做一做:
确定一个主题,或评价一个人物,或感叹一个时代,或写一写读后感。
3. 推荐相关好书,我想读一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
五、板书设计
1.先师生共同来完成板书设计:
《草房子》读后交流分享
前后不同的杜小康
有
坚 勇 担
干 富 傲 强 敢 当
净 有 慢 →
→ 现在的
以前的
2. 再请学生来连线。以前和现在该用斜线↗,还是用曲线∪来连?为什么?
3. 然后请学生来说一说:为什么要用曲线∪来连线?
(因为用这样的曲线∪来连线,更能反映杜小康的成长经历,因为他的少年人生经历过一个跌入谷底再上升的阶段。——这样的板书简洁、概要,重点展示了本节课要评价的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并直观展现了杜小康的成长轨迹,和他的变化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