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知道,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关键在于“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这里既有立意方面的要求,也有材料方面的要求,这两者往往是形影不离、相辅相成。立意有了,也就意味着相应的材料被激活、被调动;材料很好,则即便主旨没能得到明示,也同样能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回味。
那么,如何做到“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这就需要我们的认识是理性的,我们的情感是健康的,我们的材料非常典型、具有启发性。而不以假话、空话填充文章,不搞材料的简单堆砌。
这里,我倡导写“成长作文”。主张学生把写作文当成成长过程中人生体验的一种提炼。也就是说,我们作文中的材料来自我们接触并对我们产生影响的人和事,来自切己的生活体验;我们作文的立意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和认识。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感受、很多思考、很多憧憬、很多体悟,这是我们宝贵的生活素材。如果,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时停下脚步,对这些生活素材用文字加以提炼并沉淀为我们的人生智慧,那么点点滴滴的“成长沉淀”就是篇篇有分量的成长作文。
也就是说,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把深刻体验到的人、事、情、理给沉淀下来,即把有价值的材料积累起来,把对人生的思考提升上去。于是,作文便成为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认识水平和价值观的基本载体。
(一)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这就是我们的成长环境。这个成长环境是由一个个特定的系统组成的,每个系统就是一个相对的文化圈。荣格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我们每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我们所受到的各种文化影响息息相关。
人是文化的载体。接触什么样的人,受到什么样人的影响,我们就会表现出成长的端倪。也许,这种影响来自我们身边生活中的人,他们的言行经历直接传达给我们很丰富的文化信息;也许,这种影响来自古今贤哲、成功人士,甚至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阅读他们的书籍文章,实现与他们的精神对话,从而汲取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所以,我们需要全面而透彻的了解一个你所景仰的人物(无论是现实中、历史上或文学作品里)这将有助于我们迅速成长。下面的问题你可以思考:
1.我所崇拜的人有哪些?为什么崇拜?
2.我最喜欢读的书或文章是哪些?书的什么观点(或什么形象)让你喜欢?
3.我怎么认识你的家庭成员、学校老师同学对你的影响?
4.我怎么看这个时代的精英?
示例一:
你是一道风景
你是一朵带刺的玫瑰
你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却没有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礼教束缚而放弃了自己精神的追求,闺中闲暇,你不是如一般女孩做女工刺绣,而是吟诗填词、琴棋书画,并且样样精通。正是这般不失自我的个性,才有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样令人羡慕的少女生活。
你是一棵与橡树比肩的木棉。
你与赵明诚结婚,不是向往赵家的显赫权势,也不是小鸟依人似地过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而是追求感情上的依赖,兴趣上的投合。丈夫与你共藏稀世古玩,共吟高山流水。偶尔与丈夫分别两地,你没有百无聊赖,而是用鸿雁传递“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绝妙佳句来寄托相思。你从不空虚,诗词中有你的精神家园。
你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当深爱着的丈夫早逝,作为女性,你和所有的女子一样哀婉而悲痛,但不同的是你全然不顾“词藻非关女子事”的讽刺,而是将自己的悲情寄托于诗词中。你是婉约派的代表,却有着豪放派的阔大胸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你是一个女子,却有着男子一样的报国热情:“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为平民,作为女子所发出的呐喊,让那些苟且偷生的将相公卿羞愧。
你就是一道奇丽的风景
你把自己的悲欢离别描绘出一幅幅画卷。你的作品征服了一代代人,睥睨群雄,不让须眉。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画卷中,作为婉约词派巅峰的奇女子,你——李清照,就是一道奇丽的风景。
这是一名女生的作文。她喜欢李清照,于是,李清照的传记、李清照的作品,别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她都留意,并作摘要和心得。李清照的材料在她的多篇作文中都被运用,每次运用时角度都不同;就是这篇作文的成型也经过多次修改。之所以如此,既是素材的积累,更是对素材认识的深化。于是,李清照丰富、立体的信息被作者内化。
示例二:
为青春喝彩
90年前,五四运动的爆发,像一道闪电,撕裂了窒息的黑暗;像一点星燧,引燃了燎原的烈焰。直到今天,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光芒仍灼灼其华,烛照神州,激励青年。新一代青年,则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用青春热血书写着新的辉煌。
青年一代希望有所作为,报效祖国。当然不同的时代报效的方式不同。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以俞敏洪为楷模,立志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他们喜欢俞敏洪,因为作为新东方的缔造者,俞敏洪用15年时间使一个很小的培训学校成长为一家上市公司。从北大教师到下海个体户,最后成长为中国最优秀民办教育机构的领袖,俞敏洪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办教育,给青年以理想。俞敏洪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一直激励着无数的青年学子。
青年一代长存永不言败、永不言退的锐气。每一时代青年都有他们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在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用马云的经典名言相互鼓励:“只要永不放弃,我们终会创造出机会。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那么今天也许残酷,明天也许残酷,后天必将美好。”马云,这位“创业教父”、“下一个比尔·盖茨”、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的成功,鼓舞着新一代青年对永葆积极进取精神的向往。
青年一代有着真诚、健康、美好的情感。郭敬明说:“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看,我们的青春就是这样体验“痛并快乐着”的生活。《青春舞台》,《我的青春谁做主》等偶像剧在电视上轮流播出,收视率竟也如此高。我们喜欢《百家讲坛》的深沉,也喜欢蔡依林、超女们给我们带来的轻快。从奥运志愿者身上又可以看到我们乐观、朝气、责任和国际视野。
青春之光在执着追求和不懈奋斗中会更加夺目。我们这一代青年,有理想但不盲从,有欣赏但不盲目崇拜,有真情但不脆弱,有知识但不自满。我们的青春同样闪耀着的那夺目的瑰丽之光。
我们的作文受制于我们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而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离不开时代的影响。成长,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也是一代人的努力。那么,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主旋律是什么?作者选取了俞敏洪、马云、郭敬明等,作为自己学习的楷模。作者不仅了解这些人的主要成就,还能选取他们的经典名言作为座右铭,并能对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思想情感给予准确的评价,从而确定自己将学习他们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二)
高中生,身体越来越成熟;可是,我们的思想情感成熟了吗?《易经》里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云:“生无所息。”人生没有目标,就会感到空虚和无聊。于是,成长路上,我们就在不断进行反思: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我们为什么要努力?人生价值何在?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
一年有四季,阳光有七色,最本质、最核心的价值,往往是简单的、朴素的。努力提炼出来,我们就能体悟出人生的真谛。下面的问题就是为了最直接的寻找答案:
1.我的性格是什么样?
2.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个性?
3.我还有特别喜欢的名言警句吗?有座右铭吗?
4.我的人生经历给你你怎样的人生启迪?
5.我的愿景——对未来的期待
示例三:
过程
有的人喜欢起点,有的人渴望终点,而我却对“过程”情有独钟。如果没有过程,起点就会夭折;如果没有过程,想到达终点,也不过是一种幻想。虽然成功有时也需用要幻想,但成功的契机只在于过程。
起点之美在于理想。
真正要走的路,真正要做的事,很多很多,于是便一定有起点。起点是绚丽多彩的,因为它充满了希望。这个起点就是理想。
在这个世界上,理想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远大的理想开始的。少年时所形成的理想和信念,往往会成为一粒种子在我们的心田。只要是种子就迟早会发芽,迟早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过程之美在于经历。
一个初入尘世的人,一个未经风雨的人,一个用懵懂眼光看一切的人,经历是他们即将用一生开掘的财富。在晨光中眺望未知的岁月,想象坎坷的征程,也是一种幸福。
然而最初的经历就充满艰辛。也许人生就是在一条大江上航行的船。每个人都乘着那木船,理想为帆,奋斗为浆,航行在波光潋滟的江面上。而最初的江面往往狭窄,礁多流急,有时会遇上狂风暴雨,险象环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沉着冷静,锻炼出勇敢智慧。这好比年少时的拼搏,融化艰难困苦,从中提炼出力量,积攒一生的能量。
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充满丰富经历的。孔子的儒家思想、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韩愈的诗文、李清照的词、文天祥的《正气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新中国的缔造、发起的改革开放……哪一番作为不历尽千辛万苦。
终点之美在于曾经付出。
拥有美丽动人景致的终点需要过程。经历了风雨,才能有彩虹。而当大江闯出浅滩,走到中下游,就能浮起巨大的航船。过程让终点更有价值,更能扣动人心。过程中经历的磨难使终点更加明亮。所以,我钟情于过程,只有在过程中默默地投入,默默地忍耐,才会默默地收获,默默地成功。
生命是一首美丽的诗,是靠许多不起眼的词语构成的,完成一个句子便是一个亮点;而许许多多的亮点会构成一个亮丽辉煌的生命,灿若星斗,那星夜的奇景,不就是辛酸的漫长的过程背后恒久美丽的终点吗?
这是一篇仿写的作文,但关键在于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那么,我们不仅通过仿写完成了作文,也同时是对生命价值有了较透彻的领悟。这就是成长啊。
成长的过程是思想情感不断成熟的过程。这里需要沉淀,把平时思考、平时阅读,可以代表自己这一阶段最高水平的认识,用最精粹的语言记录或摘抄下来。日积月累,形成一本“成长沉淀”,它是一本记载成长的书,是如何完善自我人生的艺术篇章。
示例四:
换一种爬山的方式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山。
这山,实际上是一座很普通的山,甚至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可是爸爸兴致很高,看看石,嗅嗅花,不时地驻足留连,探寻春的气息,感受自然的美丽。而我志在攀到山腰的小亭子上休息,所以,鼓足了气,一路小跑,把爸爸甩在后面,到了山腰山亭子上,看到爸爸还在悠哉游哉,我索性拿起了刚买的报纸看了起来。
好一会儿,爸爸也来到我身边,扶着廊柱远眺,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架势。我推了推爸爸,“你先走,我一会儿很快便追上你。”爸爸便继续上路,我则继续读报,待我看到爸爸的背影已很远了,便也收拾好报纸,一口气地攀登,一不小心,重重地绊了一跤,蹭破了膝盖,叫疼了起来,爸爸听到叫喊声,转身下来,搀扶着我,爬到了山顶,上了山顶,将报纸铺在一块草地上,我卷起裤腿,检查自己受伤的情况,哪有什么心情观赏风景呢。
爸爸在山顶转了一圈,看我还在那儿愁眉苦脸,便说,“孩子,你只顾着目标,而没有能感受到登山过程中的一路风景,又由于求成的心太切,而不小心摔跤,以致于到了终点,也享受不了饱览大好河山的快乐,你啊,应该换一种爬山的方式”。
“换一种爬山的方式”,是啊,我何苦来着呢,看,山花开了,满山的树绿了,往下看,这俯视的大地开阔了许多,这美景我怎么竞然视无睹呢?
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我想“换一种爬山的方式”不也可以用在对待高考上吗?如果说,高考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座山峰,那么,我们就不仅要锁定目标,志在考出好成绩,更可以去体验高考人生,体验这过程中的美好憧憬、奋斗拼搏,积极的人生态度,“尽吾志”的努力。人生的路还很长,关键是享受这过程。
想到这,抬头望去,一只飞鸟正划向另一座山峰……
这篇作文是上篇作文的延续,如果说上面的文章只是仿写,那么这篇作文就完全是原创了。因为有了认识,在其他作文中就会自然就会表现出同样的立意;因为是自己的深刻认识,也就能行文如流水,自然而然。把这两篇作文搁在一起,就是想揭示成长离不开学习,模仿也是一种学习,但要实现认识的内化,转化为自己的思想。
(三)
成长主题,通常指在“真、善、美”几方面的人生态度、人生境界。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是我们人生成长的重要内容,应成为我们作文的永恒主题。
“求真”,在高中时代更多的是指学习方面的品质,如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毅力、超越自我的意志等等;“求善”,则是指理解亲情、友情、师生情,是指有爱心,有责任心;“求美”,更多的表现为对自然美、人性美、文化美的理解和追求。
下面两篇作文与前面几篇作文一样,出自同一位作者。所引用的材料也可能是反复运用。实际上,就是想告诉读者,我们应该把所积累材料内化为我们成长的精神养分,滋润我们的心田。
示例五:
“执著”赞
我们都知道“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地滴坠。一滴滴水始终集中滴在同一位置,就能有金刚钻的效果。这个道理用在人事上,就是说,用执着的精神做事,就好像手执无坚不摧的利剑,无往不胜。
大家都称道王羲之为“书圣”,殊不知王羲之习字涮笔,宅旁一泓池水尽黑。人们总是夸杜甫语句沉郁顿挫,境界恢弘,其背后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
齐白石这位在近代中国画坛上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也是如此。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有所成就。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执着于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年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今天的成功者也给我们很多启示。阿里巴巴网站的创始人马云被人誉为“下一个比尔盖茨”,有谁又知道他曾是屡败屡战的“高考老兵”,他三次走进高考考场,第一年他的数学考了31分,第二年是19分,第三年败考了79分。他也许不是一个成绩最优秀的考生,但他所表现出来的执著精神昭示着他未来成功的可能性。马云有句名言:“人要有专注的东西,只要不放弃,总会有成功的机会”。也许正是这执著精神,才成就了他今天的辉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是的,独上高楼、衣带渐宽并不一定立即就会有回报,但只要我们执著,生活的美好,总在你不经意的蓦然回首间,盛装莅临。
俞敏洪曾经拿松柏胡杨来比喻人生,说这些树种要上百年才成材,用起来却千年不朽;执著于某事,经过百年不挠成就的事业,往往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将一种事业坚强而不动摇地、坚毅而不屈服地进行到底,就一定收获得成功。
作文的训练说到底是提升认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先说服了自己,才能说服别人。而要说服自己,就要从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寻找支持。
学习要有毅力,要有持之以恒的执著精神。这是求真道路上应有的学习品质。作者对在文章所选用的材料是熟悉的,也是恰当的。比如,作者在很多作文中多次选用了马云、俞敏洪的材料,但具体材料每篇都不完全相同。这说明,作者对材料的占有是全面的,所以材料的选用就能做到为主旨服务。
同时,在运用时有详有略,有叙有议,有引有喻,富于变化,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示例六:
一句话,便是力量
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有他。相伴而行,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有时候,彼此间的一句鼓励话就能让我们浑身充满了力量。
一
刚上高中时,功课特别多,特别难,已经很尽力了,但第一次月考还是特别差。不敢告诉父母,而是向初中时最要好的同学倾诉。同学说:“只要永不放弃,我们终会创造出机会。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那么今天也许残酷,明天也许残酷,后天必将美好。这是我最崇拜的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马云的经典名言,送给你。”
同学的鼓励,使我重拾信心。后来,我查到有关资料,才知道,这位IT界精英马云竟然曾有“屡败屡战”的经历,他三次参加高考,其中数学成绩第一次得1分,第二次得19分,第三次得79分;马云的这段经历,更给了我下一步该怎么做的力量。
二
进入高二,分了文理科,功课减少了许多,我感觉减轻了不少负担。期中考试居然进入班级前五名,第一次有这样的好成绩,我向妈妈汇报,妈妈说:“成功没有尽头,成功路上我们投入的热情付出的努力没有尽头,这种状态这种过程就是最美的生活”。
“成绩不是最重要,你能不断进步,这种状态更重要,别骄傲,加油。”妈妈的话让我明白学习不在于比名次,而在于体验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享受劳动的成果是人生的快乐,我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三
进入高三,全面复习也展开了。有一次全区统考,我把精力放在自己比较薄弱的数学等学科的复习上,而对平时较有把握的地理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结果数学并没多大长进,地理也考砸了,地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居然没有批评我,而是语重心长地说:“你这次考试对原先的薄弱学科成绩重视,说明你很会安排复习,这次地理没考好,不要有负担,老师希望你继续加大对数学复习精力的投入!我们可以接受有限的失望,但不要放弃无限的希望。”
老师的信任,给予我莫大的鼓舞,老师的关爱,让我备感温暖。我想到了俞敏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名言,绝望尚如此,况我并不绝望。功夫不负有心人,又是一次全区统考,我的数学和地理都取得了我满意的成绩。
四
几天前,妹妹打来电话,说她要参加中考,感觉压力特别大,我跟她说:“郭敬明有句话很有意思:‘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感受成长的艰辛是快乐人生的真谛,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加油。”
我们倡导学生写作文要从心灵体验出发,再现生活底蕴,感悟人生真谛,交流积极情愫。当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积极情绪酝酿到比较成熟的程度,自然就有了宣泄和倾吐的需求。
至于表达,适当注意角度和方法。理解亲情、友情、师生情,有时我们可以以小见大,正如这篇文章巧妙地借助励志话语的传递,把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给表现出来。当然,前提是作者有了比较深刻的心灵体验。
(四)
对于人生的思考,不仅要调动逻辑思维,有时也可以运用形象思维。比如,从万事万物中受到启发,这种联想、类比也许更容易让我们激动。
于是,在作文里我们可以通过联想把许多人生道理给想明白。如有学生根据砖的诸多特点去广泛进行相似联想,明白许多道理:由砖的符合一定规格,是很好的建筑材料,联想人应该端方正直,才能凝聚成群体力量;由砖的坚硬,联想人应该具备坚强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由砖的广泛作用,联想人应该有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由砖经普通泥沙的混合物而煅烧成为有用之材,联想青年学生应投身到社会的大熔炉里经受锻炼,以便有益于社会。文章按着这样一个清晰的思路来写,显得说理极有层次和深度。还有学生把“作文”与“做人”这两件似乎毫不相干的事连接起来,感到写作文的过程与做人的过程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写文章的题目与做人的目标,写文章的提纲与做人的计划,写文章的正文与做人漫长岁月,要写得优秀,对文章的修改与做人的自我解剖,对文章的评定与做人的评定,对文章在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做人在人生道路上也是重要的。最后作者把读者的思想感情从写文章的具体内容,引导到做人的抽象概念上,使人一看就知道。做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是要通过谱写长篇小说那样去谱写,并且要有一定的毅力和勇气——修改。
1.我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
2.我最喜欢什么植物?为什么喜欢?
3.很多道理可以用比喻或象征的方式想明白。我最喜欢的喻体或象征体是什么?它能让你联想到什么?
示例七:
路
世上的路有无数,每一条路上的足印都记载着一段历史。路或是曲折或是平坦,攀登者总能在跋涉中领悟些什么……
路有直线,也有曲线;有通衢大道,也有崎岖山路。有些人急于求成,害怕坎坷,便选择了通衢大道。而另一些人敢于挑战,他们乐于探索未知,便选择了崎岖山路。前者不敢面对挫折和坎坷,终究只能在原地兜圈子,于事无补。而后者不甘于平凡,他们冲破狭小的空间,最终踏上一条不寻常的路。
一年好比是365里路,人的一生要走千万里路。在漫长的旅程是,不要忽视美丽多彩的过程,而只在意走到终点。因为在过程中,我们能悟出人生的真谛和美好。走在阳光普照的大路上,闭眼聆听,会听见鸟儿愉悦的歌声和花儿慵懒的哈欠;走在布满荆棘的弯路上,抬头望天,也会看见从树枝缝间漏出来的温暖阳光。无论走哪条路,都要学会欣赏路两旁的风景,体验快乐。
每个人走的路可能相同,但走的方式却不尽相同。面对它,屈原发出感慨:“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它,李白示以乐观的信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每一个人,都在走着专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同时也都在这条路上塑造自己,陶行知说得好:“路是人用脚踏出来的,人的每一步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世上的路有无数,只要有路的地方,就会有拼搏。无论是哪一条人生之路,要想走得好,都必须付出代价。“人类能走向光明,是因为他们通过了黑夜的长路。”让我们鼓起勇气,去走好摆在我们面前的条条道路,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篇文章通篇用比喻、象征,不仅道理能说明白,而且富于形象,多了联想,具有美感,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作文的表达负载着情感,负载着人格,也负载着个性。同样的主旨,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篇作文的主旨与例二、例三基本相同,而文体不同。例二写出议论文,例三写出记叙文,这篇又写成议论性散文。所以,我想告诉读者,鼓励个性化的表达,但一定要自己的思想统摄之。
示例八:
夕阳赞
黄昏,骑车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发现身旁的的树木、高楼以至每个行人都被镀上了一层金红色,自己被笼罩在这一片红光之中了。我停下自行车,用一种莫名的心情欣赏夕阳。
金黄色的汁液缓缓而泻,沐浴着我的周身,便感到了无比的惬意,仿佛孩童时躺在母亲怀中撒娇,有着无比的甜蜜与幸福。
夕阳,如同一团燃烧着的火,正喷发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深蓝色的天幕上,有几朵薄薄的云彩,忽而出现桔黄色,转而又是朱红色了,边缘上还镶嵌着一道金边;转瞬间,云彩又化作了几条长长的烟云横亘在天边。
“夕阳无限好”,黄昏的晚照一直为人们所迷恋。那一轮夕阳,如一个金黄色的梦。那绚丽的光彩,令你神思飞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游浪在凄凉的心境和殷殷思乡之情下的叹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漫天”,是诗人壮志不已豪迈心情的折射;而“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则使多愁善感的女词人发出了“人在何处”的慨叹。而对同一事物,各人心境不同,所发感慨自然也不同,“情随境生”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吧。
夕阳,她已工作了一天,不像早晨的太阳那样兴奋,也不像午时的太阳那样炽烈,而是坦然挂在西天,享受着黄昏时的宁静。
我喜欢夕阳,就是因为它让我联想到充实人生。夕阳,仿佛是一张自足的笑脸,忙碌了一天后,该沉静下来,休息一下,反思一下,积蓄明天喷薄欲出的能量。这是一种生存姿态,是一种热爱生活的生命哲学。我们充实的忙碌过,才会享受闲暇的美。
夕阳献出了最后一丝余辉,微笑着逝去了。大地融入了一片苍茫的蓝色之中——然而,明天早晨,一轮红日又将从平线上冉冉升起,去照亮到整个大地……
我又骑上自行车,穿行于人流之中。一天的学习虽然很辛苦,但幸福也正缘于我们曾经辛苦。年少时拼搏的每一天,伴随日起日落,是在积攒一生的生命光辉。
这篇作文有借鉴,一些描写语句来自别人的作品。但这里面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作者的真实体会,“我们充实的忙碌过,才会享受闲暇的美。”这是认识的一种境界,是成长达到的一个高度。有了它,作文就有了灵魂。
结语:限于篇幅,这里只举了这些例子。这些例子都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完整地呈现成长与作文的关系。每个人的成长都受偶像的影响,都有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都有自己在学习上所追求的品质,都能感受到的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以及从自然万物中获得感悟。这些就是我们作文中的成长主题,写成的作文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成长作文。
成长是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的成长。既然是成长,那么就要学习,包括看别人的文章,甚至借鉴别人的观点,但一定要内化为自己的认识。那么,我们写出来的作文就是真情流露,就是天然混成。既然是成长,那么就要有过程,就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沉淀,文章的反复修改,材料的多角度认识,促成了思想认识的不断成熟。
◆提要钩玄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华罗庚提倡读书要“从厚到薄”,就是强调读书要透彻了解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个问题之后的关联,这是一种提要钩玄。我们倡导成长是永恒主题,就是追求在个人成长路上不断以展自己在求真、求善、求美过程中的思想认识和洞察力,建构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也是一种提要钩玄。
“提要钩玄”追求言简意赅、言简意丰的效果。力求用洗练语言把丰富的意义、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我们在写作文时常常会有不知写什么的感觉,一方面是我们思想认识图式不够清晰,概念、判断存在着泛化、模糊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我们在表达上不够简明。所以,写作之道首先在于锤炼思想,我们在阅读中、在日常生活中、在交流中,每每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所认识,就力求用最精练、最准确、最传神的表达加以提炼,日积月累,我们的思想就会愈加成熟愈加深刻。
◆属对八股
“属对”是汉语言特有的一种形式,是我国古文教学的一种成功经验。它不仅是语言运用的训练,也是思维的训练。“八股”是糅合散文的章法、骈文的俳偶和近体诗的格律而构成的文体。八股文必须有两两相对的八“股”(相当于“段”),成为四对。格式基本固定。这是对文章形式的要求。
这里提“属对八股”并非要恢复我国传统语文训练形式,而是想强调语言训练(特别是规范的语言训练)的重要性。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感水平的发展是由于经常性的语言实践。笔动得少,鲜活的思想,美妙的语言文字怎能奔赴笔端?怎能练就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真本领?但如果语言训练不规范,往往事倍而功半,所以借鉴古代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设计适合我们学生特点的科学的训练方式,就显得尤为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