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幼儿的任何突发高热的颅外感染均可能引起惊厥。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可能因为年幼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分析鉴别和抑制能力较差,以至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主要表现为患儿高热,全身性抽搐,持续时间较短,抽搐时意识丧失。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体温升高;②有外伤的危险;③潜在并发症--窒息;④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
(1)体温升高
相关因素:感染
主要表现:高热,体温>39℃。抽搐。
护理目标:患儿体温控制在38.5℃以内。
护理措施
卧床休息,测量生命体征,每4小时1次,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之。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室内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控制在50%-60%。
遵医嘱使用药物和(或)物理降温,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观察降温过程中有无虚脱表现。出现虚脱进应立即处理。
⑤出汗退热后要及时更换衣服及被褥,注意保暖。
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注意疗效及副作用。
⑦鼓励患儿多饮水或饮料(每天100mL/kg)进食清洁、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⑧做好口腔护理,每天3次,鼓励多漱口;口唇干燥者,涂石蜡油或唇膏保护。
⑨静脉输液并补充电解质。 ⑩指导患儿家长识别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
(2)有外伤的危险
相关因素:惊厥、抽搐。
主要表现:①舌咬伤。 ②摔伤。 ③骨折。
护理目标: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外伤。
护理措施
①加强巡视,监测呼吸及意识的变化,及时发现抽搐的先兆。
②给患儿设床栏,做各种操作之后紧扣床栏,必要时患儿四肢予以约束。
抽搐时设特护。
③备抢救用物、器械于床旁。
④惊厥发作时,遵医嘱使用止惊药,并观察止惊效果。
⑤抽搐时不能强行按压肢体,护理人员可轻轻握持肢体。必要时使用垫,以防舌咬伤;牙关紧闭者,不能强行撬开,以免损伤牙齿。
⑥室内保持安静,避免各种刺激(如强光、噪声等);各项护理、检查、治疗等应有计划、集中进行。
(3)潜在并发症--窒息
相关因素:①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②抽搐时舌后坠,堵塞呼吸道。 ③喉痉挛。
主要表现: ①咳嗽、痰多、质粘稠。 ②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
护理目标:患儿发病期间不发生窒息。
护理措施 :
①护士加强巡视,每15-30分钟巡视1次,必要时设特护。
②松解患儿衣服,取侧卧位或仰位,头偏向一侧。
③备抢救药物、吸痰器、吸痰用物于床旁。 ④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⑤抽搐时用舌钳夹住舌头,避免舌后坠堵塞呼吸道。
⑥避免诱发抽搐、喉痉挛的各种因素。 ⑦必要时氧气吸入。
⑧喂奶、服药后轻拍背部,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窒息。
(4)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
相关因素:①发热。 ②进食少、维生素缺乏。
③机械性损伤(使用舌钳、开口器、电动吸引器吸痰)。
主要表现:①口腔分泌物多,流涎。 ②口腔粘膜充血、水肿、干裂、出血。
③进食时哭吵,进食困难。
护理目标:①保持口腔清洁。 ②口腔粘膜正常。
③口腔粘膜损伤、溃疡得到控制或改善。
护理措施
①鼓励患儿进食少渣、易吞咽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生、冷、硬、辣的食物。
②鼓励患儿使用吸管。 ③口腔患儿多饮水,每天100mL/kg.
④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 ⑤局部涂药,每天3-4次。
⑥暂不使用牙刷。
泰和中医院儿科 梁艳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