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7:05:46
文档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作者:侯运佳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8期        摘要:河道整治既是改造自然,也是保护自然的整治过程。只有增进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人类才能真正改造自然,享受自然界赋予的美感,实现水清水秀的城市河道生态整治。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益增加,大量含有氮、磷元素营养物质的污染物不断排人城市河道,使得水体的营养物质负荷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在城市河道周边的道路上的粉尘、油污等在降雨时同雨水一
推荐度:
导读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作者:侯运佳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8期        摘要:河道整治既是改造自然,也是保护自然的整治过程。只有增进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人类才能真正改造自然,享受自然界赋予的美感,实现水清水秀的城市河道生态整治。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益增加,大量含有氮、磷元素营养物质的污染物不断排人城市河道,使得水体的营养物质负荷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在城市河道周边的道路上的粉尘、油污等在降雨时同雨水一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

作者:侯运佳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8期

        摘要:河道整治既是改造自然,也是保护自然的整治过程。只有增进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人类才能真正改造自然,享受自然界赋予的美感,实现水清水秀的城市河道生态整治。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益增加,大量含有氮、磷元素营养物质的污染物不断排人城市河道,使得水体的营养物质负荷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在城市河道周边的道路上的粉尘、油污等在降雨时同雨水一起流人河道中。由于这些人为或是非人为的原因使水体的污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富营养化的水体治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一、目前城市河道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生态环境破坏

        城市中的河道,往往沿河两岸存在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水质较差,不能达到地表水功能区标准。并且在规划的两岸的居民区增加的情况下,生活污染源会进一步加大。由于缺乏水生植物,而且大部分为硬质驳岸,缺乏水和微生物较缓的水体,很难做到自我平衡水中的富营养物质,也很难过滤和吸收水中杂质等有害物质,造成河道自身净化能力差。

        二是水质较差

        由于现有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管理手段落后,可能会造成仍有沿河小区、单位、道路、工厂灯污水排人河道。这些是造成河道污染的重要源头,即使通过再好的河道生态系统,也很难从根本上遏制排污对于河道的污染。

        三是淤泥淤积

        城市河道由于大量的城市垃圾及泥沙流人,较容易造成淤泥淤积,而且氮磷含量较高,对水质富营养化存在危害。如果在多年未对河道进行清淤情况下,河道淤泥严重还容易造成河床抬高,干旱时河床裸露,雨季造成河道泄洪压力。

        二、加强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作用

        一是改善城市水污染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城市水体污染状况严重威胁流域内人类生存和发展。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湿地,是域内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加快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恢复河道水美岸秀的自然风貌、促进河道休养生息,着力解决流域内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抓紧治理迫在眉睫。通过疏浚、湿地建设及水生植物工程等一系列整治措施,治理后其清澈的河水、优美的滨河道路及亲水步道将共同构成城区优美的水环境。同时实现城市的防洪安全化、岸景生态化、河水宜人化、城市家园化等功能,极大的提升城市品味。

        二是为实现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

        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城远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河道流经的城市区域一般是全市经济最活跃、人气最旺盛、也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具有引领城市发展、加快城市核心崛起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城市河道面临着更大的污染压力,区域和城市发展面临着重大环境制约,加快河道治理与保护意义重大。

        三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河道是城市的名片,反映了城市的形象与品味。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是投资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实施,将有力地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高项目区域土地价值,推动城市第三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三、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

        一是科学制定工程方案

        对河道进行堤防优化设计。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水质、新建湿地,优化河道驳岸,提高城市水面积率,使之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提升城市品味。为保证工程防洪及排涝工程正常发挥效益,除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外,必须强调非工程措施建设,建立工程管理及调度运行的长效机制。推荐成立管理机构,依法管理。同时,根据气象及水文预报,及时合理调度水利工程。

        二是清淤及干化处理

        众所周知,城市河道的污染底泥主要来自于河道周边工厂、商业设施、居民区的各种生产生活污水以及流域地表径流所携带的污染物,是巨大的污染物蓄积库。是影响河水水质的最大污染内源。本项目中,河道底泥疏挖及处理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污染底泥对河水污染影响。河道水浅,堤岸基础高程较浅,为增加河流过水能力,同时为了清除河道污染底泥。而采用纯覆盖方式和分清除加覆盖隔绝又会大大降低河道水深,为此,采用“完全清除”方式进行阻断河底污染底泥对河水的污染影响。

        三是建立湿地及生态岛建设规划

        为配合生态修复工程,从根本上对河道进行治理,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综合改善河水质,工程包括河道底泥清淤、周围截污工程、雨水初期收集工程、多种补水措施结合实施、水生植物种植和湿地及生态岛等。根据污染物来源,将整治工程可分为外源整治措施和内源整治措施,其中:清淤、截污、补水、雨水收集处理等是从减少外源污染进行,通过外源污染整治措施可有效减小污染负荷的注入。

        四是引进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

        一方面,根据景观水体的设计要求,配置不同高度、不同形态、不同生态类群的水生植物。

        另一方面,水生植物的种类设计,兼顾景观效果和净水效果。景观效果主要由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来体现。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根系发达、根茎分孽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选择冬季常绿的水生植物或驯化后的具有景观价值的陆生植物;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完善河道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在相对封闭的河道中放养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浮游动物(食藻虫)、滤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提高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修复工程可以改善河流及沿河两岸的环境,增加沿河的绿地面积,提高河道水体自净功能,改善水质,修复河道生态体系。施工中开挖的泥土、扬尘与噪声对施工区周围环境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通过采取各种环保措施,可将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通过对河道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有效地保护城市的水环境,改善沿河居民的生存环境,提升片区上地开发利用价值,改善投资环境,增加税收和居民收入,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包文友.城市河道景观的修复[J].知识经济,2015,12(2):143.

        [2]翁平,王发园,宁大亮,等.城市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实践现状及进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15):98-101.

        [3]伍亮,成水平.城市景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0(34):16791-16782.

文档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作者:侯运佳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8期        摘要:河道整治既是改造自然,也是保护自然的整治过程。只有增进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人类才能真正改造自然,享受自然界赋予的美感,实现水清水秀的城市河道生态整治。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益增加,大量含有氮、磷元素营养物质的污染物不断排人城市河道,使得水体的营养物质负荷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在城市河道周边的道路上的粉尘、油污等在降雨时同雨水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