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7:00:59
文档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单元说明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3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春夏景象;《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体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昆虫备忘录》则描写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二年
推荐度:
导读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单元说明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3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春夏景象;《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体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昆虫备忘录》则描写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二年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3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春夏景象;《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体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昆虫备忘录》则描写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

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读句子,想画面”,三年级上册有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练习都为本单元读文章想画面的训练奠定了基础。《古诗三首》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每首诗描绘的景象;《燕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荷花》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对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的提升,本单元进一步体会、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燕子》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朗读并抄写;《荷花》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自己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并与同学交流;“交流平台”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引导学生借助记录卡写植物。《荷花》安排了仿写一种植物,为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作热身,降低了习作难度。

1、古诗三首

本课由《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3首古诗组成,第一首是五言绝句后两首是七言绝句。这3首诗描绘了春夏时节的景色。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草堂淀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诗的大意是: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泥土湿润,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慵懒的鸳鸯睡在温暖的沙滩上。诗句通篇写景,一句一景。“迟日”是春日的意思,语出《诗·豳风·七月》“看日迟迟,采蘩祁祁”。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春天阳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使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立体春景图。前两句用“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词语,粗线条勾勒出明丽的春日景色,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两句是工笔细描的特写画面,“泥融”“沙暖”呼应“迟日”,用“飞”和“瞬”描摹燕子与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

《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早春景色。诗的大意是: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已经变暖。岸边长满初生的萎蒿和刚刚发出嫩牙的芦苇。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前3句写了6种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萎蒿和刚发嫩芽的芦苇。从江岸到江面再到江边,逼真地再现了画中江南早春的主要景物,给人以生机物勃之感。第四句写诗人的联想,诗人由满地萎蒿和几个芦芽,联想到“河豚欲上”,写出了画中无、情理中有的事物,引人遐想。诗人紧紧抓住并突出自然景物在季节转换时的特征,以“三两枝”“鸭先知”“芦芽短”“河豚欲上”传神地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早春图。“暖”“欲”两字借想象和联想点活画面,写出了视觉之外的春水方生的暖意和这股暖流之下“河豚欲上”的信息写出了画家难画之状和未画之意,使全诗灵动鲜活,意境清新而自然。

《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衡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诗的大意是: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前两句写出游的天气和路线。江南梅子成熟季节一般多雨,恰逢多日不见的连续晴天,所以诗人强调“日日晴”,“晴”为全诗赋予了明丽的色彩,奠定了明朗愉快的感情基调。“却”是“再,又”的意思,道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后两句写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绿阴不减”既表示归途中看到的景致并不比来时少,又写出了诗人游兴未减,兴致更浓。“添得”和“四五声”衬托出深山的幽静。全诗有声有色,以动衬静。晴空、舟行、绿阴、鸟鸣,构成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

2、燕子

本文节选自郑振铎的《海燕)。课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课文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简笔勾勒燕子的外形,凸显了它的活泼可爱;第二自然段描写二三月的春天,燕子的到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四自然段描写燕子飞行的姿态,展现了它的活泼机灵;第五自然段描写了燕子休憩时的有趣画面。

本文的突出特点是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活泼可爱的燕子描绘得栩棚如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首先,抓住羽毛、翅膀、尾巴的主要特征,用类似速写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其次,选取轻风、细雨、柔柳、鲜花、青草、绿叶等春天典型的景物,用错落有致的语句,描绘了一幅烂漫的春景图。接着,从动、静两个方面描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姿态,将画面写得有形、有声、有色。用“斜飞”“横掠”“沾”等词语,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灵活的特点:用“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那小圆暴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等语句描写了燕子飞行的迅捷与轻盈。用“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构成旷远的背景,“几个小黑点”则是这幅画的主角,描绘了一幅恬静、悠闲的画面。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全图呈淡绿色基调,有远山、村庄、湖水、稻田,柔柳轻扬,燕子或翩飞或体憩。插图与本文描绘的画面吻合,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

3、荷花

  本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清早去公园,被荷花的清香所吸引;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荷花的形状和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写作者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闻到清香一观察形状一欣赏姿势一展开想象一回到现实”这一过程,思路非常清晰。

作者对语言的运用纯熟自然,用看似普通的词语为读者描绘出美丽的画面。首先,作者使用了很多富有动感的词语。比如,“挨挨挤挤”不仅写出了荷叶多而密的特点,还赋予了荷叶人的特征,仿佛一群顽皮的孩子挤在一起;“冒”展现了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蓬勃生长的样子;“饱胀”“破裂”等词语略带夸张,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给人种呼之欲出的感觉。其次,善于使用描摹事物色彩和形状的词语。比如,“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嫩黄色的小莲蓬”“雪白的衣裳”,这些词语把事物的样子展现在读者面前,具体而鲜活。

在第四自然段,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巧用荷花的视角将一池荷花在风中摇曳起舞的姿态写得活灵活现。“我”“穿着雪白的衣裳”随着微风“翩翩起舞”,“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与花儿共舞,与蜻蜓、小鱼谈话,使得文章带上了童话的色彩。这样一来,满池荷花真的就“活”了。

课文配有插图,荷叶挨挨挤,荷花各具姿态,随风摇曳。插图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荷花的美丽姿态,又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引发美好的感受和体验。

4、昆虫备忘录

课文由《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4篇短文组成,作者以轻松随意的笔调描写了昆虫的复眼和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的外形、习性、活动等,写得情趣盎然。

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一是能抓住昆虫的外形特点,比如,“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形象地写出了瓢虫翅膀的色泽和质感;“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只犀牛一样的角”,形象地写出了画角仙的样子。二是动作描写细致贴切,很有画面感比如,“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小虫优雅降落的形象跃然纸上。三是使用“一”“吗一扑”等拟声词,表现了复眼昆虫的机警和独角仙的莽撞笨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直童趣。比如,“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课文配了4幅昆虫插图,和文字一起组成图文式昆虫备忘录。这些插图直观地展现了昆虫的样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春游去哪儿玩”。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春游是孩子们很期待的事情。春游去哪儿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本次口语交际就利用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学习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并能够耐心听不打断别人讲话,养成尊重他人、文明交际的习惯。

教材先呈现了两幅春游场所的情境图。图一侧重美景,郊外春光明媚,山清水秀,花红草绿,可以赏花、爬山、散步等;图二侧重活动,大家在植物园,有的在观察,有的在作记录,有的在拍照。这两幅情境图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肉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承接两幅情境图,引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讨论/去哪儿春游”。提出了讨论的具体要求:每个人都可以选一个地方,重要的是要说清楚这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材的最后,对讨论的组织形式提出了难议。首先是小组讨论,小组内先达成共识推荐一个地点。然后进行全班交流,重点是各个小组都要把推荐的理由说清楚。最后投票选出最值得去的一两个地方。

小贴士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第一条是“说清楚想法和理由”,二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已经提出过“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的要求,而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在于把想法和理由都“说清楚”,可以引导学生说之前先思考一下怎么组织语言,再把想法和理由说出来。第二条是“耐心听别人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引导学生在与别人讨论的时候,学会倾听,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不随意插话。“尽量”这个词表达另一层意思,一般情况下不去打断别人,个别时候也有例外。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我的植物朋友”,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借助记录卡,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写下来。通过这次习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明确习作话题。建议学生观察一种植物,和它交朋友,并做记录卡。教材以桃花为例呈现了一份记录卡。该记录卡采用图配文的方式,提示观察和记录的要点,意在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引导学生抓住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并记录。对于记录卡的“其他”一项,提示学生不一定是写亲自观察到的,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或查阅资料来补充记录。

第二部分提出习作的具体要求,并提出写后交流的建议。提示学生借助记录卡写自己的植物朋友,重要的是要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写清楚。还提示了在写之前,最好再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一下这种植物,看是否有新的发现。写完后要学会分享,写同一种植物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语文园地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配合本单元语文要素,以本单元课文中的3个句子为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

“识字加油站”安排了3组同偏旁的字,引导学生借助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的意义学习生字和新词,继续巩固对形声字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是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辨析近义词,学习准确运用词语。第二项是引导学生仿照例句,从形状、颜色等方面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忆江南》。这首词描写了江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深切怀念。

文档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单元说明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3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春夏景象;《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体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昆虫备忘录》则描写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二年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