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修葺(qì) 瞭(liào)望 纰(pī)漏 痉(jìng)挛
B.眩(xuàn)晕 渲(xuàn)染 喑(ān)哑 裨(pì)益
C.菁(jīng)华 档(dǎng)次 稽(jī)查 嫉(jì)妒
D.骁(xiāo)勇 祛(qù)除 屠戮(lù) 粗犷(ku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渡假 暮霭 励精图治 礼上往来
B.端祥 愚腐 和衷共济 甘之如饴
C.耽搁 沉湎 瞠目结舌 理屈词穷
D.精辟 福祉 人才倍出 弊帚自珍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招聘会上,大多数毕业生表示,相对于薪酬而言,他们更加 的是自己日
后的发展空间;而那些有发展潜力的毕业生往往被用人单位先 。
②听完外交给我们做的 报告,我们认识到 发展得这样快,只有
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才不至于落后。
A.看中 看重 时势 时事B.看中 看重 时事 时势
C.看重 看中 时势 时事D.看重 看中 时事 时势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姚明的婚礼掀起了上海滩的新闻大战,当天,上海的体育媒体记者几乎倾巢出动,其他省市的体育媒体记者也一大早就纷纷来到举行婚礼的酒店等候。
B.海淀区十一学校甘兰佑老师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安之若素,依然坚守三尺讲台,心系全体学生,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
C.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在一次野外勘察中,意外发现了一片原始喀斯特岩溶地貌,那些岩石形态优美,真是巧夺天工。
D."之好"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秦、晋两个国家,两国之间几代都有婚姻关系,可谓是间不容发。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发布通知,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能,做好粮、油、肉、蛋、奶等主要食品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
B.表现纪检干部事迹的话剧《瑞雪长歌》,除了加入少许艺术手段作为剧情衔接外,所有故事都取自真人真事、真实案例进行创作。
C.在当前形势下,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关注维护普通百姓的根本利益,尤其是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处于困境的百姓的利益。
D.本次报道试图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牧民生活的状况和城镇历史、地理沿革的采写,以克什腾旗作为一个示例来展现内蒙古的旅游。
二、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
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行郎中户将事。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先是时,卫司马在部,见卫尉拜谒,常为卫官役使市买。宽饶视事,卫尉私使宽饶出,宽饶以令诣官府门上谒辞。尚书责问卫尉,由是卫官不复私使司马,司马不拜,自止正焉。
宽饶初拜为司马,未出殿门,断其禅衣,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剑,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上临飨罢卫卒,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①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大小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上以其儒者,优容之,然亦不迁。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宽饶不纳其言。
赞曰:盖宽饶为司臣,正色立于朝,虽《诗》所谓"国之司直"无以加也,若采王先之言而终其身,斯近古之贤臣矣。 (《汉书》卷七十七)
注:①更:男子按规定轮换戍边服役。②奸:同"干"。触犯。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坐:因......犯罪
B.躬案行士卒庐室躬:弯腰
C.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行:巡视
D.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高:认为......高尚
7.下各组词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常为卫官役使市买
A.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而非此
B.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 宽饶以令诣官府门上谒辞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盖宽饶为
司臣,正色立于朝
D.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彭祖)左迁为卫司马B.司马不拜(卫尉)
C.奏使称(上)意D.然(宽饶)亦不得迁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宽饶在担任谏大夫期间,曾卫将军张安世的儿子张彭祖过殿门不下车,由于举
奏失实,被降职为卫司马。
B.过去,卫尉经常支使卫司马替自
己去办私事,盖宽饶到任后,去尚书府委婉地提出意
见,终于矫正了这样的规矩。
C.盖宽饶深得士兵的尊敬,在年终交接的时候,儿千名士兵磕头请求,愿意再留下服役
一年,以报答盖宽饶的厚恩。
D.虽然盖宽饶为人正直,廉治奉公,但由他总是在上奏时讥评时政,触犯皇上的意旨,
也一直升不了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史记?刺客列传》)
10.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赵襄子最怨智伯
(抱怨)
襄子如厕(到,前往)
B.居顷之(居住,住下)
委质而臣事襄子(通"贽",进见之礼)
C.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列罪状以责之)
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埋没,遮掩)
D.今日之事,臣固伏诛(服罪)
则虽死不恨(仇恨,痛恨)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友为泣曰 不足为外人道也
B. 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 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D. 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12.对下面四个句子分句间的语义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②襄子如厕,心动
③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 ④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A.①②相同 B.③④相同 C.①③相同 D.②④相同
13.关于文章内容的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设法要为之复仇。对于这种"义",赵襄子也是赏识的。
B.豫让改名换姓,入赵襄子宫中修治厕所,领着刺客埋伏在其中,但被赵襄子发现,未能成功。
C.豫让埋伏在赵襄子出行必经的桥下企图行刺,又被擒获。这一次遭到襄子的严厉斥责:"你这是自以为得计啊,我不再放过你了。"
D.豫让伏剑自杀前作了最后一搏,三次跳起来向赵襄子扑去,但只是刺破了赵襄子的衣裳,最终未能替智伯报仇。
第Ⅱ卷(共119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14.豫让的朋友劝告豫让:"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意思是说"凭着您的才干,委身而侍奉襄子,襄子必亲近宠幸你,亲近宠幸你,那么你就能够做你想做的事,难道不是易如反掌吗",但豫让拒绝了,结合文本说说豫让为什么拒绝,联系历史或现实谈谈你对豫让这种做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1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10分)
(1)天 不 为 人 之 恶 寒 也 辍 冬 地 不 为 人 之 恶 辽 远 也 辍 广 君 子 不 为 小 人 之 匈 匈 也 辍 行 天 有 常 道 矣 地 有 常 数 矣 君 子 有 常 体 矣 君 子 道 其 常 而 小 人 计 其 功 诗 曰 礼 义 之 不 愆 何 恤 人 之 言兮 此 之 谓 也。
(2)有 国 者 不 可 以 不 知 《春秋》 前 有 谗 而 弗 见 后 有 贼 而 不 知 为 人 臣 者不 可 以 不 知 《春秋》守 经 事 而 不 知 其 宜 遭 变 事 而 不 知 其 权......夫不通礼 义之旨
,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6分)
①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劝学》
③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逍遥游》
④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
⑤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⑥驾一叶之扁舟, 。《前赤壁赋》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夜·历史一种
廖无益
①黄昏是打开夜的一道门,那道门在旷野中伫立,蝙蝠在它的额前乱飞。它们忽东忽西毫无规则地飞翔,无言的黑影,让黄昏变得神秘和亲近。随后,黄昏就慢慢阖上眼睑,成长为黑夜,单纯和透明。
②那时,农村还没有电灯。人们吃罢晚饭,就搬张凳子聚在村口,用芭蕉扇拍着蚊子,拉拉家常。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只有开口说话,人们才能分清对方是谁。庄稼地从村头往远处延伸,玉米稞子遮住道路。向东走过一段土路是个缓坡,爬上去能看见远远的灯火。孩子以为是星光,大人说那是矿上的灯光。除了这些,再没什么可看。这几盏灯火,成了孩子想象的出口。
③透明的黑暗在我面前伸展,像一大滴露水,富于弹性和张力,把梦包裹和融化。那黑暗清新,散溢着泥土的芬芳,干净得没一点渣子。三两个萤火虫在远处飞舞,大人说拍拍手,它就能冲你飞来。我们就拍着手,嘴里一通乱喊,果然看见一只萤火虫越飞越近,最后绕过树木,飞进我家的院墙。我们跑进院门,见那只萤火虫飞得有一人高了,就一把打在地上,然后拾起来倒捏着头,露出它发光的腹部,在黑暗中抡起胳膊,萤火就滑出一圈一圈的光。我晃着它跑出院子,用它来吸引更多的萤火虫。
④后来,我看见更多的萤火,它们照亮了一条道路。它们像一群蓝精灵在路的上空盘旋,越聚越多。没有星光和月亮,我看见明亮的路,看见每一根树枝,看见路上的每块石头。直到现在我仍然疑惑,不知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奇迹。萤火虫上下飞舞,点点光斑迷眼。
⑤我对夜寄予幻想。
⑥那时我已经长大,自己住三间老屋。夜像家乡的老屋,老屋的气息宁静安祥。屋后面是小路和庄稼地。后墙上开两个小窗,像老屋的两个耳朵。我能从这两个耳朵清晰地
听见庄稼叶子的磨擦,或过路人偶尔走过时的脚步与对话。几只壁虎在窗外趴着,伺机捕获被灯光吸引的昆虫。如果有雨,就能听到庄稼叶子更动听的演奏,那声音据说曾被音乐家写入乡村音乐经典。院子里有棵梨树,风雨大的时候令人担心,半夜里能听见梨子落地的声音,或砸碎在磨盘上的声音。它们使夜显得富有。
⑦但是我越来越失去黑夜。生活的碎片被灯光照耀,反射出彩虹,辨不清面孔。这些黑夜向灯光敞开,但并不透明。那是午夜或凌晨。有一双眼睛从窗户后面看见我,认出我,但并不说话。大楼上一个窗口睁开,有人彻夜不眠,等早晨来人。一排路灯在我面前伸展,是一些声控灯,不管我走路多轻,只要走到跟前,它就打开,为我照亮道路,同时还照亮我的脸,我的表情,照亮地上的影子。树荫在灯光下面敞开。
⑧我想念纯洁的夜。它从山顶上一跃而下,在我们身后张开翅膀。那温暖的翅膀。它把道路掩盖,把桥梁托在空中,把树木藏进风里,把狗叫声拉长,把鸡撵进窝里,把旷野清理干净。它慢慢喘息,把筋骨铺上旷野,懒散地进入睡眠。在明天太阳出来之前,它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一个梦,有足够的时间蕴育出露水,看到启明星在东方升起。黎明之前的美丽黑暗像一道闸门,矗立在北方的旷野,把夜和白天截然分开。一旦闸门开启,白天就抢步而进,阳光奔溅如决堤的洪水。
⑨我想念纯洁的夜。当所有的人都不在,我想把夜慢慢合上,在那里寻找黑暗。但夜兴奋异常。夜从我的咖啡里跳出来,在桌子上打滚,然后掉到桌子底下。我无法把它拾起来,它已破碎不堪。
⑩夜停在远处,在树梢以上,在楼顶以上,在城市以上。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本文中用生动形象的笔墨赋予"夜"以生命,表现了不同时期"夜"的不同特点。
B.农村夜晚的生活单调、乏味,除了"几盏灯火,成了孩子想象的出口",就"再没什么可看"。
C.作者描写了长大后居住的老屋外各种各样的声响,以动衬静,来表现老屋的宁静与安详。
D.第⑧段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纯洁的夜"所具有的温暖、纯净,从容
等特点。
E.作者将"夜"称为"历史一种"是表明"纯洁的夜"所代表的那种生活状态已经成为了过
去。
18.在③④段中,作者用大量文字描写萤火虫,其用意是什么?(5分)
19.从全文看,结尾一段文字有哪些方面的作用?(6分)
20.作者说"我越来越失去黑夜",结合文本说说"夜"有着怎样的寓意,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体会。(不少于200字 10分)
五、作文
近日,教育部要求将毛笔书法课纳入小学课程。对此,众说纷纭。
有人说现在电脑已普及,要什么字都能打出来,何必花大力气学写字,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有人说升学压力那么大,学生负担很重,哪里有时间去学写字,好好学学外语更有用。
有人说书法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当然要好好学。有人说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每一个汉字都有一段故事,都是一幅画,都述说着一段历史,我们怎能不学。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精品学习网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