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块度及烘烤要求
铁合金
| 项目 | 硅铁 | 硅锰 | 锰铁 | 铬铁 | 钨铁 |
| 块度(kg) | 0.5~4 | 0.5~10 | 0.5~10 | 0.5~10 | 0.5~5 |
| 烘烤 | 600~800℃(一般钢种≥2小时,不锈钢≥4小时) | ||||
| 铁合金 项目 | 钛铁 | 钒铁 | 钼铁 | 硼铁 | 铝锭 |
| 块度(kg) | 0.2~4 | 0.2~6 | 0.2~4 | 0.2~2 | |
| 干燥 | 100~150℃ 干燥≥4小时 | ||||
| 铁合金 项目 | 中锰 | 金属锰 | 电解锰 | 硅钙块 | 无碳铬 |
| 块度(kg) | 0.5~10 | ||||
| 烘烤 | 100~150℃ 干燥≥4小时 | ||||
| 合金铁 | 加入时机及要求 | 最终调整量(%) | 最终调整距出钢时间(分) | 还原期补加回收(%) |
| 钨铁 | 氧化末期或薄渣下加入 | ≤0.3 | ≥20 | 95 |
| >0.3 | ≥40 | |||
| 镍 | 装料时装在炉四周,严禁装在电极下面。尽量在氧化期调整。还原期调整量不超过0.10% | 95~98 | ||
| 钼铁 | 装料时或熔化期加入,尽量在氧化期调整。 | 95 | ||
| 钒铁 | 在还原后半期加入。对同时含V、含Al的钢种在加Al5分钟后而不迟于出钢前5分钟加入。 | 含钒≥0.5 | ≥25 | 95~98 |
| 含钒<0.5 | ≥10 | |||
| 锰铁 | 在薄渣下加入,如需调Cr于加Cr铁前加入。 | ≥10 | 95~98 | |
| 硅铁 | 在出钢前加入 | 含Si钢 | 10~20 | 93~97 |
| 其它钢种 | ≥5 | |||
| 钛铁 | 在出钢前加入 | 不含Ti钢 | 5~10 | 不计烧损 |
| 含Ti≤0.15 | 5~10 | 30~50 | ||
| 含Ti≥0.20 | 10~15 | 55~65 | ||
| 铬铁 | 在薄渣下或第一批脱氧剂后加入,对同时含W的钢号应在第一批脱氧剂后加入,还原中期补加不足部分。 | ≥10 | 95~97 | |
| 铌铁 | 在还原期加入 | ≥40 | 95~99 | |
| 硼铁 | 硼铁在调完化学成分插铝加钛后用铁皮包好插入钢中或当钢包中有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钢水时加入钢流上。要计量准确,块度≤25mm。 | 30~50 | ||
| 铝 | 冶炼含Al钢当脱氧良好时抬电极扒出全部炉渣加在镜面上。用耙子将Al锭打入钢液,及时造渣。 | 8~15 | 70~80 |
| 合金铁 | 调1%对钢液温度影响℃ | |
| 1570℃ | 1620℃ | |
| 硅铁(45% Si) | +0.5 | +8.8 |
| 硅铁(75% Si) | +16.5 | |
| 钛铁(25% Ti) | +1.0 | |
| 锰铁(75% Mn) | -13.2 | -10 |
| 钒铁(40% V) | -9.1 | |
| 铬铁(60% Cr) | -15.3 | -12.5 |
| 钨铁(65% W) | -7.2 | |
| 硅锰(17%Si、70%Mn) | -7.8 | -2.3 |
| 硅锰(20%Si、70%Mn) | -6.7 | -0.6 |
| 钼铁 | -12.1 | |
| 镍 | -12.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