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覃正清
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6年第14期
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和提升一直都较缓慢,甚至出现滑坡现象,城乡差别进一步拉大。尽管我们也抓改革、抓培训、抓管理、抓习惯教育,但收效甚微,始终没有摆脱农村学校教育落后的境遇。
我一直在农村教学一线,一直在拼搏,偶尔也取得过一些成绩,但常常觉得很累、很难,总觉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教育滞后的问题。经过长期不断探求深思,我发觉阻碍农村学校教育发展和提升有几个方面的问题,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才有可能也才有希望。
一、农村学校学生严重缺失家庭教育
农村学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致使许多孩子自由散漫,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家庭诸多教育不到位,任由孩子顽劣,荒废学业。不少家庭还存在读书无用这样的认识,教师替父母管教一些,家长便指责学校、指责教师,部分教师也就心灰意冷,得过且过了。许多学生读到初中了,作文无从下笔,计算力、理解力、分析力、解答力普遍较差。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当今教师还要担负起家庭教育的重大责任。如此现状,农村教育怎能不越来越差;城乡差别怎能不越来越大!
二、农村学校教师大部分缺乏上进心
农村学校教育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师资配置不到位,学生基础差,优质生源流失,老师降低了标准和要求,为农村教育差找了许多客观因素,加上教师待遇低,教学条件不好等,更不愿从主观上查找问题,有伤最光辉职业的赞誉。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培养、可以去雕塑的。教师没了信心,又怎能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呢?教师没有积极的心态,又怎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呢?许多农村学校缺少严格的规章制度,教师自由散慢,惰性日渐养成;农村教师家务事较多,困难也较大,无疑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许多教师虽然形式上完成教学任务,但备课不充分,理念不先进,农村学校教育又怎能不滞后呢?
三、农村学校许多老师缺少奉献精神
由于上进心的缺乏,惰性的养成,从而导致了奉献精神的缺失。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社会,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已越来越少,自私自利的人群在膨胀,教师队伍也不例外。当然,我们教师队伍中不乏不怕艰苦,把自己一生奉献给山区教育的楷模。但许多教师在当今经济大潮中,追求物质享受,缺少奉献精神,工作斤斤计较讲价钱者有之,拈轻怕重只求回报者有之,触及利益满腹牢骚者有之。一个好的学校要有一个具有发展眼光、工作务实的校长,要有一个团结努力的领导班子,更要有一群齐心协力、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何况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乃至于整个教育呢?若教育工作者大都没有奉献精神,何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何谈家长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何谈教育强校、强省、强国,何谈祖国的未来?
既为人师,就要如蜡烛,就要若阳光雨露,就要“后天下之樂而乐”,就要有“留取丹心照汗青”之追求。
我满怀着一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之心,我满怀一腔报效母校之恩,我满怀一份爱孩子之情。如今,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全面铺开,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我真心希望农村学校教育者及家长积极参与,大家一起努力,走出逆境,勉力开辟农村学校教育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通信地址:427000 湖南省张家界第二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