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7:00:12
文档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一(21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6分)与春天的相比,秋天是肃穆静寂的A与夏天的相比,秋天是简洁透明的;与冬天的相比,秋天是厚实宽容的。秋天是蛙鸣稻香丰年的zhùxù,秋天是yùnniànɡ着多情才子的乡愁,秋天描绘着朦胧诗人的底色。当春天的花团锦簇渐渐qiáocuì了,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思,多少文人墨客,唱响了liáoliànɡ的秋的赞歌。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2.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2分)学校将展开“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
推荐度:
导读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一(21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6分)与春天的相比,秋天是肃穆静寂的A与夏天的相比,秋天是简洁透明的;与冬天的相比,秋天是厚实宽容的。秋天是蛙鸣稻香丰年的zhùxù,秋天是yùnniànɡ着多情才子的乡愁,秋天描绘着朦胧诗人的底色。当春天的花团锦簇渐渐qiáocuì了,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思,多少文人墨客,唱响了liáoliànɡ的秋的赞歌。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2.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2分)学校将展开“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

一(21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6分)

与春天的相比,秋天是肃穆静寂的A与夏天的相比,秋天是简洁透明的;与冬天的相比,秋天是厚实宽容的。秋天是蛙鸣稻香丰年的zhù xù,秋天是yùn  niànɡ着多情才子的乡愁,秋天描绘着朦胧诗人的底色。当春天的花团锦簇渐渐qiáo cuì了,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思,多少文人墨客,唱响了liáo  liànɡ的秋的赞歌。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2分)

学校将展开“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3分)

3.你的同学小明为了请朋友吃东西、看电影,最近经常向家长伸手要钱,还和校外有不良习气的人走得较近。作为他的同学,你该如何劝说他?(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或格言诗句等。)(3分)

                                                                                 

4.走进名著《朝花夕拾》(7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选文中的他是指          。请你写出《朝花夕拾》的另外两篇                 、                  。(3分)

(2)请你简要说说选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3)《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的“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你熟悉的文章,写出一处“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2分)

                                                                                      

                                                                                      

5.按要求默写句子。(10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2)油蛉在这里低唱,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一个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纪念白求恩》)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描写人隔两地,难以相从,只能将愁心托付给明月的心境的句子是:                       ,                         。

(7)《次北固山下》中借时序的交替来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

二(74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师:渔夫。②临圻:地名。

6.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二两句话所写的画面。(3分)

                                                                                       

7. 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作赏析。(3分)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6分)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面》)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8.用斜线“ / ”划分句子停顿,每句断一处。(2分)

(1)人 不 堪 其 忧。             (2)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

9. 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人不知而不愠(         )        (2)学而不思则罔 (           )

(3)人不堪其忧  (         )        (4)博学而笃志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受益匪浅,请找出选段中有关学习方法的一句论述,结合你的学习体验,谈谈你的启示。(4分)

                                                                                   

                                                                                       

(三)阅读《诫子书》,完成12~15题。( 15 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2. 用斜线“ / ”划分句子停顿,每句断一处。(2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夫学须静也。

13.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2)非学无以广才(             )

(3)年与时驰     (                 )           (4)非志无以成学(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5.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目的是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9分)

           拾   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們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6.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4分)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                →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

辈相求,决然离去→②                     

17.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3分)

                                                                                     

                                                                                        

18.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3分)

   可一看到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 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19.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分)

                                                                                   

                                                                                     

20.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6分)

                                                                                   

                                                                                     

(五)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完成21-25题。(18分)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法)让·乔诺

(1)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2)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3)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还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4)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5)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水也不漏。风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上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的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6)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7)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8)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清早,我请求他让我在这里再住一个晚上。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牧羊人更多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够扰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儿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昨夜精挑细选的橡实,连同袋子,浸到一桶水中,背着那桶水离开屋子。我发现他带了一根铁棒,大概像拇指那么粗,一米半长。

(9)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拿起铁棒向下戳了一个坑,轻轻放入一颗橡实,再仔细覆盖上泥土。他一颗一颗耐心地种下橡实。我好奇地问:“这个山坡是你的吗” “不是。”“那么你晓得这是谁的土地吗” “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他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树都种了下去。

(10)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树。这其中只有两万颗发了芽,长成树苗;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之中,又只有一半能逃过干旱的气候和野鼠的啃食,存活下来。他今年五十五岁,名叫艾力泽·布菲,以前在平地有一个自己的农庄,不幸的是他先失去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决定搬到高地。“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种树呢?”我问。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就显得没有生机。反正他没重要的事情做,那就种树吧,好给大地上带来些生气。

(11)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21.结合选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说说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2.选文第(2)段有什么作用?(4分)

                                                                                  

                                                                                  

23.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第(8)段划线句的作用。(3分)

                                                                                    

                                                                                  

24.第(10)段划线句属于那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25.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的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知道这样的人吗?试举一例。(3分)

                                                                                  

                                                                                 

七 年 级 语 文(答案)

1.贮蓄、酝酿、憔悴、嘹亮(4分)

2.分号(;)(2分)

3.示例:小明(称呼1分)我知道你是一个仗义大方的人,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引用1分),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来维系的,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以后我们要尽量远离那些酒肉朋友,你以为呢?(内容委婉1分)

4.(1)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每空1分)

(2)治学严谨,热情,诲人不倦,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为人正直的人。 (2分)

(3)温馨的回忆:(2分)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5.略。(10分)

6.渡口杨柳依依,行客稀少,艄公摇起桨驶向临圻。(3分)

7.第三、四句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眼前无边无际的春光,从江南到江北,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生动、自然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3分)

8.(1)人/不 堪 其 忧。(2)择 其 善 者/而 从 之。(2分)

9.(1)生气,恼怒;(2)迷惑;(3)能忍受;(4)坚定(4分)

10.(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3分)

(2)一国可以改变主帅,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3分)

11.有关学习方法的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子1分,学习体验1分,启示2分,言之有理即可。)

12-15略

16.①婆媳争吵,妥协寄居 。②捐建学校,抬荒依旧。(4分)

17.示例: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给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会。(3分)

18.(3分)示例一:通过对拿钱的系列动作的描绘(答成“运用动词咬、撕、揭”也可),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王婆婆的善良仁爱。

示例二:细节描写。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也可答“动作细节”,“咬牙”“颤抖”,;表现王婆婆的决心和不舍、善良仁爱。

示例三:比喻。将揭开包裹钱的小袋子的过程比做“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表现了王婆婆对这笔钱的珍视与不舍,表现王婆婆的善良仁爱。

19.②③段详细描绘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婴捡拾齐婴的过程,更能够充分展示弃婴的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⑬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对全文主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带过。这样安排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主题。(3分)

20.①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②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正确的金钱观”、“纯真”),③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6分)

21.示例: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的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不吸烟,认真挑选橡子……从中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积极生活、极其认真、一丝不苟、勤劳能干、坚持不懈的人。(4分)

22.环境描写。描写了阿尔卑斯山地的荒凉环境,为后面写牧羊人植树做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美丽、充满生机的情景形成对比。突出了牧羊人植树的奇迹。(4分)

23.与前文“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形成对比,写出我对牧羊人的好奇,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分)

24.插叙。补充交代了牧羊人开始植树的时间及植树收到的成效,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也使行文更波澜起伏。(4分)

25.略。(3分)

文档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一(21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6分)与春天的相比,秋天是肃穆静寂的A与夏天的相比,秋天是简洁透明的;与冬天的相比,秋天是厚实宽容的。秋天是蛙鸣稻香丰年的zhùxù,秋天是yùnniànɡ着多情才子的乡愁,秋天描绘着朦胧诗人的底色。当春天的花团锦簇渐渐qiáocuì了,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思,多少文人墨客,唱响了liáoliànɡ的秋的赞歌。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2.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2分)学校将展开“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