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会:
中国巧克力人均消费量小,但消费者对其的喜好程度在加强,中国巧克力市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相应提高,巧克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营养食品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加入WTO,一方面,降低了中国巧克力生产中主要依赖进口的可可豆及其它原料的关税,可使产品价格下降;同时,会有更多的国外品牌巧克力进入中国市场,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新技术,从而促进行业发展。
障碍:
目前市场容量较小,只有3.5亿美元左右。
加入WTO,会有更多的国外品牌巧克力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中国巧克力行业的竞争。
文化和食品消费趋势:
机会:
中国消费者的饮食消费习惯正在迅速改善,口味变的最为重要,而巧克力具有诱人的口味。
婚庆喜糖的结构发生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城市内一些讲究生活质量和品位的白领开始把巧克力作为喜糖。
礼品需求:巧克力一直是情人节的主要礼品,现在,除了情人节,每年的“五·一”、“十·一”和春节等婚庆高峰期或节假日,巧克力的销量也会相应上升。
障碍:
目前,价格是决定食品购买的关键,而巧克力价格偏高。
专家意见:
机会:
中国巧克力市场的潜力巨大,中国人均消费量还不到西方国家平均消费水平的百分之一,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的经济收入相应提高,同时生产厂商们正在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这种情况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将得到根本性改变。
中国巧克力市场已由导入期过渡到成长期,预计市场规模将以每年10~15%以上的速度增长。
国产巧克力在品种、口味、包装等工艺上与国外知名品牌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外品牌在中国的市场机会更大。
相对欧美市场,中国巧克力行业竞争程度较低、竞争较少、发展潜力巨大。
障碍:
巧克力的认识和消费情况:
机会:
巧克力具有诱人的口味。
巧克力已经与可乐、汉堡包一起成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巧克力重度消费群属于比较时尚的人群。
年龄低人群购买频率高,少儿是巧克力消费群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性购买巧克力的倾向性相当明显。
巧克力作为礼品的需求在迅速增加。
障碍:
传统观念中,很多人,尤其是很多中青年女性认为吃巧克力后会肥胖,影响身体健美。
对新产品/国外品牌的接受:
机会:
国外品牌占据了中国市场近70%的份额,品牌知名度排在前几位的,几乎全是洋品牌,高端市场更成了国外品牌的天下。国内品牌巧克力在消费者中呈现品质口感较低的整体印象,大部分处于低端市场。
消费者和商店都认为公司品牌在中国的品牌推广做的最好。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认识到物有所值的道理。消费者认为,进口巧克力虽然价格稍贵,但口感明显好于国产品牌巧克力,贵得有道理并且愿意接受。
消费者喜欢“有创意的,新口味的”巧克力。
障碍:
国内巧克力企业对本土文化背景和消费心理更为熟悉。
规模较大的国内巧克力企业拥有广泛的营销网络。
国外品牌巧克力多定位于高档市场,而中低档市场还缺乏代表性的品牌。在中低档市场,国产品牌在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中尽管处于劣势,但尚可依靠价格优势占据较大的份额。
市场供应的影响:
机会:
巧克力市场早已告别单一产品形式的时代,各种品牌、不同的口味吸引了各类消费者,推动着整个巧克力市场向前发展。
90年代以来,国外著名巧克力生产厂商开始进入中国,带来了一流的技术装备和生产管理经验,使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从而减少巧克力消费的价格制约,成为可能。
生产厂商们正在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
障碍:
目前中国巧克力行业产能(10万吨)大于产量(6万吨)。
目前,世界排名前二十位的重量级巧克力企业已经全部进入中国,对后入者存在壁垒。
德芙、吉百利、好时、金帝四个品牌已经占据了中国巧克力市场70%以上的份额,市场呈寡头竞争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