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 。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②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③秋草独寻人去后,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④ ,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⑤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从“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遗世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②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诗人坦陈心志,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的诗句是 “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夏天的一个黄昏,我下楼散步,不自觉又走到了那块石头附近,只听到草丛一阵窸窸窣窣,它从里边钻了出来。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因为没准备,我两手空空,竟然对它生出了kuì意。对于一只讨吃的流浪猫,除了吃,我还能为它提供些什么?它似乎认出了我,不,它一定认出了我。因为它一边叫着,一边将我朝凉亭方向引去,走几步就回头看我是否在跟着它,直到我们在凉亭的椅子上坐下来,它才停止叫唤,不断地用脑袋蹭我的胳膊,我的手指刚一抬起来,它的鼻子就凑了上来,将那歪斜的脸夹从我指尖划过去,并且很快发出了愉悦的咕噜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窸窸窣窣( ) ì意( ) 蹭 (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不自觉”在文中的意思是 ;“久别重逢”中的“重”的意思是 。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描写,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描写。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泰戈尔在《新月集》中采用了三重的叙述视角:孩子, , 。
(2)《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的长篇小说。书中最典型的反面人物是 。
4.九年级某班开展了“自立自强,振兴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12分)
(1)请你为下面的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阵痛中的国内芯片行业近日迎来一剂“强心针”: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耕耘9年,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G通信设备“中国芯”。这款UCP(通用通信芯片)内核有望与国内手机企业合作,在明年就迎来量产,为国内手机行业的再次突破带来机遇。记者昨日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这款“中国芯”的投入达到亿元级别,历时9年研发成功,在计算能力和性能功耗比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活动中,齐丽丽同学要代表班委会做一个关于“科技兴国”的演讲,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提示帮她修改。
【甲】这段时间,从业界到社会大众,一些围绕企业的“缺芯少魂”之痛深入思考。现实警示我们,无论一家企业规模有多大,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就会掌握在别人手里。【乙】一个国家的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一定得靠自力更生。信息技术是目前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近年来,我国在信息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没有完全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瓶颈制约。【丙】面对现实,我们既不可夜郎自大,而不能妄自菲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说到底要靠我们自己奋发有为,加速打造“中国芯”,以自主创新重塑技术格局。
①画线句【甲】存在语序不当的语病,应该把
“ ”与“ ”互换位置。
②画线句【乙】存在语意重复的语病,可以删去
“ ”或“ ”。
③画线句【丙】存在关联词语误用的语病,应将
“ ”改为“ ”。
(3)下面是班委会就“人才竞争”进行调查获取的一些信息,请你仔细阅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信部总工程师陈因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近年来在市场需求拉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但在芯片设计、制造能力和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差距,需加快发展。我国将坚持走开放合作道路,加快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加强国际间产业合作。
材料二: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时间有可能长达7年。这件事有多严重?一种源自业内的共识是:在重要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无“芯”之痛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现实下,美国对中兴的禁售令近乎于“一剑封喉”。17日,中兴通讯紧急宣布A+H股双双停牌,18日晚间,中兴通讯在港交所公告称,因尚需就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激活拒绝令对本公司的影响进行评估,将延期披露2018年一季报,股票继续停牌。
①请说说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有效信息。至少写出两条。
②请你就材料一、二的信息,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19分)
有出息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周国平
①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由我们今天的许多耳朵听来,这句话简直是谬论。但卢梭自有他的道理,他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今天许多家长和老师唯恐孩子虚度光阴,驱迫着他们做无穷的作业,不给他们留出一点儿玩耍的时间,自以为这就是尽了做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卢梭却问你:什么叫虚度?快乐不算什么吗?整日跳跑不算什么吗?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
②仔细想一想,卢梭的话多么有道理,我们今日的所作所为正是在逼迫孩子们误用光阴。
③怀特海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
④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一旦需要它们,又是很容易在书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既吃力又无价值。假定你把课堂上所学的这些东西全忘记了,如果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剩下,那就意味着你是白受了教育。
⑤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用怀特海的话说,就是完全渗透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按照我的理解,通俗地说,一个人从此成了不可救药的思想者、学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了,方可承认他是受过了大学教育。
⑥把你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你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是对智力素质的一个检验。
⑦把你在社会上得到的地位、权力、财产、名声都拿走了,你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是对心灵素质的一个检验。
⑧教育的本义是唤醒灵魂,使之在人生的各种场景中都保持在场。相反,倘若一个人的灵魂总是缺席,不管他多么有学问或多么有身份,我们仍可把他看作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蒙昧人。
⑨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古往今来的哲人都强调,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自由,这种人格和思考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
⑩喜欢学习,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的学习,这就是好的智力素质。我深信,具有这样素质的学生不管是否考进了名校,将来都会有出息。
5.第②段中加点的“所作所为”具体指代文中的哪些内容?(2分)
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7.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8.文章⑥、⑦两段都用了问句,并以“——”的形式对提问的内容进行了强调,试分析其作用。(5分)
9.读了本文,你对“出息”有了什么样的认识?(6分)
【二】(21分)
穷孩子,富孩子
孙学君
①开学了,五(4)班转来了两名新同学,一看就知道一个是富翁的孩子,一个是穷人的孩子。
②富翁的儿子叫李刚,穷人的孩子叫包帆,两人是同桌,对比鲜明。李刚一天一套名牌,今天是耐克,明天是阿迪达斯,后天是李宁。到食堂去吃饭,他总选好的买,还外加一瓶饮料。包帆穿得非常普通,每次到食堂吃饭,他总是吃最一般的菜。
③有一次上体育课,同学们跳远结束后,都坐在操场上脱掉鞋子,把鞋里的沙子倒出来。李刚脱下自己的阿迪达斯运动鞋,朝同学们晃了晃说:“你们看这双鞋子,要1200元呢,我妈刚给我买的。”见同学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他得意地笑了。李刚重新穿好鞋,走到包帆身边。包帆正在脱鞋,他的鞋子是一双旧跑鞋,鞋尖已经有点脱胶。李刚一把抢过包帆手里的鞋,说:“同学们,你们看看包帆的鞋,肯定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哪里来的就让它到哪里去吧。”说着,手一扬, 鞋子远远地丢了出去。包帆“嚯”地站起来,说:“你给我把鞋子捡回来。”李刚哼了一声,说:“我给你捡回来?好。”说着,走到鞋子旁,飞起一脚,把鞋子踢到了路边的垃圾箱旁边,然后哈哈大笑,扬长而去。包帆气愤地看着他的背影,站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垃圾箱旁边,把鞋子捡回来穿在脚上。
④不久后的一天下午,班主任对大家说,学校要浇塑胶跑道,还缺些资金,希望有能力的家长能够资助一点。她强调:“捐款自愿,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可以不捐。”碰到这种事,最活跃的就是李刚,他拍拍这个,拉拉那个。同学们有的说捐50元,有的说捐100元,李刚胸脯一拍, 大着嗓门说:“我捐500元。”说完用胳膊肘碰碰包帆:“包帆,你捐多少啊?”见包帆没作声,李刚又怪模怪样地说:“包帆,学校有困难,你也表示一下嘛,10元没有,2元也好呀!如果连2元也没有的话,你放学后到大街上一站,伸一伸手,就讨来了……”
⑤李刚还在取笑,包帆已经从座位上弹了起来,他狠狠地看了李刚一眼,对班主任说:“王老师,我捐1000元。”包帆这一说,教室里像炸响了一颗,同学们一片哗然。王老师忙说:“包帆同学,我们提倡尽力而为,千万不要赌气……”包帆坚定地说:“我不是赌气,我真的捐1000元。”
⑥第二天,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把钱交给了王老师。包帆走进教室后,大家眼睛都齐刷刷地盯住他。只见他不紧不慢地从书包里掏出1000元钱,交给了王老师。
⑦星期天,王老师按照新生登记的地址,找到了包帆的家。包帆正在家里做作业。王老师问包帆:“你的父母呢?”包帆说:“在公司加班。”王老师说:“我要见见他们。”包帆就带着王老师来到了清江市赫赫有名的私企风华公司。公司门口聚着一大堆人,正忙着装货,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正在指挥,包帆说这就是我爸爸。
⑧就在这时候,李刚满头大汗地跑来,边跑边急促地叫着:“爸爸,爸爸……”王老师一看,奇了,就问:“李刚,你怎么来了?”李刚说:“我妈妈卖菜的时候被车撞了,我来找我爸爸。”王老师问:“你爸爸也在这里?”李刚点点头,接着几步冲到一位正在往车上装货的汉子旁:“爸爸,赶紧去医院吧……”
⑨王老师这时候才明白,原来包帆才是富翁的孩子,而李刚却是穷人家的孩子,他爸爸在包帆父亲的公司里打工,母亲在菜场卖菜。不久后的一次家长会上,王老师语重心长地讲了这个故事,所有的家长都陷入了沉思……
10.依据原文,在表格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6分)
| 富”孩子 | “穷”孩子 |
| 一天一套名牌,吃饭总选好的买。 | ① |
| ② | 被嘲弄欺负,默默地捡回鞋穿在脚上。 |
| 捐款炫富,妈妈遇车祸去公司通知爸爸,揭开。 | ③ |
(1)包帆已经从座位上弹了起来,他狠狠地看了李刚一眼,对班主任说:“王老师,我捐1000元。”(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2)包帆走进教室后,大家眼睛都齐刷刷地盯住他。只见他不紧不慢地从书包里掏出1000元钱, 交给了王老师。(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2.李刚经常嘲笑包帆,周围的同学为什么没有出来制止,也没有人同情包帆,这说明了什么?(3分)
13.请你结合相关内容,说说文中的包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分)
14.文中的“穷孩子”“富孩子”之所以错位,是因为什么?请你结合身边的现象简要分析。(4分)
【三】(15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2)或异二者之为 或:
(3)是进亦忧 进: (4)然则何时而乐也 然则:
(5)微斯人 微: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 这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18. 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4分)
三、写作(55分)
19.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选择和被选择,也需要常常面对“能选择”和“别无选择”。在能选择的时候,不要太在意别人的偏见与噪音,因为坚持是你的信仰与权利;在别无选择时,我们更要找到自己的航程,生命就像追逐太阳的旅程,纵有几多峡谷深渊,几多艰难坎坷,总会有希望在前方,总会有充实在心头,总会有精彩在路上。
请以“那一次,我选择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期中综合素质检测答案
1.(1)①将登太行雪满山②千里共婵娟③寒林空见日斜时④寄书长不达⑤醉翁之意不在酒⑥槲叶落山路(2)①独往湖心亭看雪②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2.(1)sū 愧 cèng(2)脸夹 脸颊(3)指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 再次(4)心理 动作
3.(1)母亲 诗人(2)歌颂农民 高俅
4.(1)示例:5G通讯设备“中国芯”诞生(2)①一些 围绕 ②必须 一定③而 也(3)示例:①中国科技进步很快,但核心技术尚有欠缺;重要元器件依赖进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巨大隐患。②集中国人智慧,自主创新打破垄断;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科研攻关。
5.今天许多家长和老师唯恐孩子虚度光阴,驱迫着他们做无穷的作业,不给他们留出一点儿玩耍的时间,自以为这就是尽了做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6.喜欢学习,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的学习,这就是好的智力素质。
7.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怀特海的名言提醒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仅仅死记知识,随着时间流逝,学生将一无所获”,从而为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做准备,增强了说服力。
8.第⑥段的问句是对上文知识学习问题的分析和总结,引起大家的思考。第⑦段的问句是对第一个问题的深化,由知识学习延伸到生活学习。两个问句后的强调提示了思考的角度:智力素质和心灵素质,使下文的论述更具有针对性。
9.示例:①有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②能摆脱现实的束缚和奴役,会思考,有人格。③有能力服务于家庭、社会、国家,为人类造福。④不复制别人成功的路子,不在固定的模式中受教育“成材”。(写出三点即可。)
10.①穿得非常普通,吃一般的饭菜。②炫耀自己的新鞋子,踢飞同学的旧鞋子。③爸爸是富翁,却甘愿过简朴的生活。
11.(1)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包帆被当众羞辱后的激愤之情,并宣布要“捐巨款”,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2)“齐刷刷”表明大家急于见证包帆“捐巨款”,显然是对包帆“豪言壮语”的不信任,也可以看出包帆在大家心目中确实是个“穷孩子”;“不紧不慢”可见包帆从容淡定,心中有数,并没有像同学们想象的那样出糗,给人的印象一下子扭转,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2.这说明了爱慕虚荣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们小小年纪就沾染上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他们羡慕有钱人,瞧不起穷人。同时同学们的表现也助长了李刚的行为。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13.示例:①从包帆家里很有钱却穿着普通、吃一般的饭,可见他是一个懂事、朴实、心理健康的孩子。②从包帆屡屡受辱,却不愿意拿起家庭的“资本”反抗,可见他不爱慕虚荣,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孩子。③从包帆对自己小气却慷慨捐款,可见他是一个有爱心、善良的孩子。(答出两点即可。)
14.示例:很多家长总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宁可自己受苦受罪也要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千方百计地包装孩子。我想文中的两个孩子之所以出现错位,是因为双方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完全不同。包帆的父亲从小教育儿子勤俭,希望儿子在一个艰苦朴素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而李刚的父亲怕儿子被人看不起,就千方百计地用自己的血汗钱把儿子装扮得像富翁的儿子。
15.(1)探求(2)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3)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4)既然这样,那么(5)如果没有
16.(1)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7.议论 点明主旨,进而表明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
18.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是众人之乐。
19.例文展示:
那一次,我选择了改变
孟腾
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周末,阳光绽放出如花的笑容,我的心情如这天气一样晴好。终于盼来了久违的星期天,住校的日子不好熬啊!挤上回家的汽车,我开始构思这两天的计划:痛痛快快地看电视,把零食吃个够,再和以前的朋友聚一聚。要做的事还真不少呢。
到家后,家里静悄悄的。爸妈出去打工了,只有奶奶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活。奶奶看到我,急忙从厨房里走出来迎接我。我只招呼了奶奶一句,就急匆匆地赶到屋里寻找遥控器。我不停地按遥控器,奶奶坐在我旁边。一会儿,好节目开始了,可是奶奶爱唠叨的毛病也开始了,她不停地问东问西,不待我回答,又自顾自地唠叨起来。我没理会奶奶,只专心地盯着电视屏幕。渐渐地奶奶说话的声音超过了电视机的声音,我拿起遥控器把声音调到了最大,一下子就把奶奶的声音盖住了。奶奶好像觉察到了什么,她停了下来,站起身走了出去。我终于可以安静地看电视了。
正当我被电视节目逗得哈哈大笑时,奶奶喊我吃饭。我不情愿地关掉电视机,来到餐桌前。饭桌上摆着两碗面条,一碗盛得满满的,上面躺着一个香喷喷的荷包蛋。另一碗只有几根面条,汤上面漂着两片青菜叶子。奶奶把满的那碗放到我的面前,说:“快点吃吧。”奶奶开始吃那碗清汤面,我吃鸡蛋面。
“在学校怎么样?老师好吗?同学好吗?有没有人欺负你啊?”刚吃两口,奶奶唠叨的毛病又犯了。我正想着精彩的电视情节呢,便不耐烦地说:“吃个饭都不让人安静,能别说话吗?”
奶奶怔了一下,便沉默了下来,只顾埋头吃饭。
过了一会儿,奶奶又忍不住开口了:“唉,人老了,就是啰唆,奶奶就想和你说说话。你不知道,前两天村里有人去前面十字路口接学生,我也跟着去了,一直等到最后也没有等来你。后来人走完了才知道人家接的是小学生,奶奶是想你想糊涂了……”
听到这里,我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猛地刺了一下。往日顶撞奶奶的一个个镜头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奶奶是在惦记着我,关爱着我啊,可我……奶奶好不容易把我盼来了,她只想和我说说话,我却嫌她唠叨,我是一个多么不懂事的孩子啊!
“奶奶,我错了!我喜欢听您说话,今天我来洗碗,您就在旁边说……”奶奶有些诧异,我走过去黏在她身上,开始撒娇,“好奶奶,待会我陪您去果园除草,好好听您说话,好不好?”
“傻小子!”奶奶搂住我,流出了幸福的泪。
那一次,我很庆幸自己的改变。用心里的阳光覆盖了往日的冷漠,在奶奶的唠叨声里,我渐渐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