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残障人士社区康复的作用探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7:01:30
文档

残障人士社区康复的作用探讨

残障人士社区康复的作用探讨作者:廖卿宇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1期        【摘要】目前我国各类残疾人士有8千多万人,根据2006年国家卫生部统计数据,我国的残障人士约占全国人口的6.34%。如此庞大的群体需要得到国家与社会的愈加重视。社区康复作为残疾人社会工作康复模式之一,具有覆盖面广、方便经济的特点,在残疾人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托社区资源,社区康复作为在残疾人回归到社会的过渡阶段,能够调动残障人士及其家属的积极性,帮助其回归家庭和社会,对残疾人的身心康复都发挥着难
推荐度:
导读残障人士社区康复的作用探讨作者:廖卿宇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1期        【摘要】目前我国各类残疾人士有8千多万人,根据2006年国家卫生部统计数据,我国的残障人士约占全国人口的6.34%。如此庞大的群体需要得到国家与社会的愈加重视。社区康复作为残疾人社会工作康复模式之一,具有覆盖面广、方便经济的特点,在残疾人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托社区资源,社区康复作为在残疾人回归到社会的过渡阶段,能够调动残障人士及其家属的积极性,帮助其回归家庭和社会,对残疾人的身心康复都发挥着难
残障人士社区康复的作用探讨

作者:廖卿宇

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1期

        【摘 要】目前我国各类残疾人士有8千多万人,根据2006年国家卫生部统计数据,我国的残障人士约占全国人口的6.34%。如此庞大的群体需要得到国家与社会的愈加重视。社区康复作为残疾人社会工作康复模式之一,具有覆盖面广、方便经济的特点,在残疾人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托社区资源,社区康复作为在残疾人回归到社会的过渡阶段,能够调动残障人士及其家属的积极性,帮助其回归家庭和社会,对残疾人的身心康复都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广州市H工疗站为例,对H工疗站的16名残障人士及其家属和工疗站工作人员进行访问,对残障人士社区康复的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与建议。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补充丰富残障人士社区康复模式,探讨社区康复模式的作用以及意义,达到更好服务成效,帮助残障群体回归家庭和社会。

        【关键词】残障人士;社区康复;作用

        2006年,国家卫生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目前我国各类残疾人士有8千多万人,我国的残障人士约占全国人口的6.34%。其中广州有残疾人口521200人,占全国5.26%。残障群体人数的庞大使我国十分重视残障人士的康复与发展问题。根据资料显示,现在残障群体的康复形式之中,传统的居家供养占大部分。但是这种与社会隔绝的形式并不利于残疾人的身理心理全面康复,更可能使其身心状况倒退,不利于残障人士的全面发展。而社区康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供养理论模式,把残障人士从居家“圈养”中出来,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活动,使残障人士与社区融合,利用社区资源帮助其过渡回归到社会当中。但是,社区康复目前在我国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

        社区康复的概念最早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中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大多认为社区康复起源于1976年。国外残疾人社区康复起步比较早,不管是立法上,还是服务模式上,都做了很多尝试创新。中国社区康复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开始试点实施,虽然20多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探索和改进。从社区康复的实践来看,目前针对社区康复和工疗站研究和实践很少,中国社区康复目前重点放在医疗康复上,社区康复还没有形成规范,中国社区康复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本文以广州H工疗站为研究对象,分析H社区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情况,从工疗站成员、其家属以及工疗站工作人员的角度来分析社区康复的状况,探讨H工疗站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工疗站康复现状

        (一)生理康复。一方面,工疗站在一楼和三楼都设有健身康复器材供成员使用,每天早上下午都有固定半小时到一小时带领成员进行锻炼,达到促进身体康复的目标。另一方面,社区社会工作者介入从开展基本生活自理培训、带领做保健体操小组等,链接社区内一些医院来工疗站开展生理康复训练课程,如听力恢复训练、发音矫正训练、常规体检等服务。

        (二)心理康复。社区社工针对工疗站成员及其家属的心理特点,定期对成员及其家属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其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协助工疗站成员及其家属解决心理方面的难题,助其形成正面积极的心态。

        (三)职业康复。职业康复也统称为“工疗”,旨在通过职业技术的训练来治疗残障人士的生理与心理问题,在获得就业技能和收入的同时培养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工疗站负责人说道,目前有好几户长期合作的商家把装衣服吊牌的工作,目的是为了让工疗站的成员可以有一些收入补贴家用,又可以培养技能,一举两得。

        (四)社会康复。将工疗站遇到的困难反映到相关单位部门,努力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相关制度和的完善,为残障人士康复寻找更好的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链接相关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各类爱心人士资源,为残疾人士提供多元的支持和康复服务。

        二、工疗站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生活技能与自信心,促进形成良好性格。社工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等方法提供专业化服务以及特殊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促进残疾人士身心健康,积极应对生活。另外,提高成员的动手能力以及刺激大脑恢复反应能力,培训、激励、支持及激发成员的潜力,协助站内成员更好融入社会。

        (二)增进站内成员与其亲属关系,构造良好的亲属支持系统。社区社工通过家庭社会工作方法等专业手法增强给予工疗站成员与其亲属足够的支持,帮助其亲属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人士以及缓解因照顾成员康复而带来的困难和心理、精神压力,普及相关的残疾人教育康复知识,同时提升照顾者的康复技巧。

        (三)协助链接相关资源,拓宽工疗站发展渠道及社会支持网络。一方面,将工疗站遇到的困难反映到相关单位部门,努力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相关制度和的完善。另一方面,积极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链接相关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各类爱心人士资源,为残疾人士提供多元的支持和康复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人手缺乏。一方面原因是专业工作作员的缺乏,另一方面是工资待遇较低以及污名化的相关原因导致非常少人应聘相关职位。追溯到根本也是归咎于社会福利尚未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不妥当。

        (二)资金。H工疗站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街道残联的拨款以及社会团体或是个人的捐赠,还有逢年过节赠送的物资等,十分有限。加之每次向残联申请的活动经费也是迟迟才能下来,使得许多活动有心无力。

        (三)文化水平低。工疗站中成员大部分都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工疗站负责人表示,目前工疗站并没有针对残障人士的相关教育培训项目,他们家庭也大部分把金钱投在身体康复上并没有多余的精力去顾及他们的教育问题,文化水平低是使残障人士融入社会正常生活的重大障碍之一。

        (四)残障人士的性权尴尬。由于心理需求以及平日里难免会受到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影响,残疾人会对异性产生好奇甚至是产生思慕之情。负责人表示,我国当前是不鼓励残障人士结婚和生子的,因为大部分他们无法生活更何况要养育妻子和儿女,因此对于残障人士的性需求,只能交给家属处理,而家属也是抱着压抑其性需求而忽略此环节。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专业工作人员培训和优惠。特殊群体工作人员的紧缺一直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归根到底也无非是薪酬以及污名化影响的问题。及残联应该完善相关特殊人群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制度,加大特殊群体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专业人才为残障人士服务。其次,在社会上形成尊重特殊群体工作人员的风气与氛围,加强相关宣传和教育。

        (二)加强残疾人文化教育。作为特殊人群,残障人士在身心方面已经无法享受与常人一般的权利。与残联应该重视残障人士文化教育问题,建立起残障人士文化教育机制,完善残障人士相关教育优惠,逐步在每个区建立残障人士特殊学校,教授基本的文化知识,使残障人士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教育权利。

        (三)关注残障人士性权利。残障人士虽然在肢体或是精神上有所缺陷,但是大部分残障人士的性生理需求还是与平常人一般无二的。面对工作人员和家属的长期对其性需求的压抑会引发更大的生理隐患和伤害。关注残障人士性权利,需要从性教育开始同步做起。

        【参考文献】

        [1]中国残联,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2007-11-21).http:∥ www.cdpf.org.cn/sytj/content/2007- 11/21/content 74902 3.htm

        [2]吴春容,社区康复的基本知识.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2)

        [3]何镜清,社区康复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康复,2003(3)

        [4]卓大宏,社区康复的新阶段.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5)

文档

残障人士社区康复的作用探讨

残障人士社区康复的作用探讨作者:廖卿宇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1期        【摘要】目前我国各类残疾人士有8千多万人,根据2006年国家卫生部统计数据,我国的残障人士约占全国人口的6.34%。如此庞大的群体需要得到国家与社会的愈加重视。社区康复作为残疾人社会工作康复模式之一,具有覆盖面广、方便经济的特点,在残疾人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托社区资源,社区康复作为在残疾人回归到社会的过渡阶段,能够调动残障人士及其家属的积极性,帮助其回归家庭和社会,对残疾人的身心康复都发挥着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