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7:01:45
文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课本P51页例3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2.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3.在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6×2=6×20=6×200=二、探索发现1、组织小组交流2、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3、学生完成下列
推荐度:
导读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课本P51页例3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2.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3.在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6×2=6×20=6×200=二、探索发现1、组织小组交流2、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3、学生完成下列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课本P51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3.在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6×2=          6×20=         6×200=        

二、探索发现

1、组织小组交流

2、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3、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20×4=          10×4=         5×4=     

4、组织小组交流

引导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5、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观察算式。     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说给自己的同伴听。

全班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6、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三、巩固发散

1、两个数的乘积是120,其中一个因数乘4,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时积应该是(   ),如果另一个因数也乘4,这时的积应该是(    )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5,要是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    )

3、在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8后,积变成424,原来的积是(    )

4、P51  做一做第1题  完成后指名汇报

5、P51  做一做第2题  完成后指名汇报

教师指导: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先求出长200÷8=25(米)再用25×24=600(平方米)方法二:因为宽扩大了3倍,在长不变的情况下,面积也扩大3倍,200×3=600(平方米)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六、教学反思:

第5课时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 课本P52—P53例4、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示例题,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如果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三、巩固发散

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汇报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数量=单价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六、教学反思:

第6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54—P55页练习九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积变化的规律。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54——1   完成后指名订正。

2、P54——3、5  思考后指名汇报。

3、P54——4   完成后指名订正。

4、P54——6   完成后指名订正。

5、P54——7   完成后指名订正,对于判断错误较多的予以指导。

二、指导练习

1、P55——8   完成后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注意20×3=60(元),因此全选择第二种套餐显然不行。可以是两份第一种套餐,一份第二种套餐;可以是两份第二种套餐,一份第一种套餐;还可以是3份第一种套餐。

2、P55——9  完成后指名交流

教师指导:此题有两问,要先求路程,再用路程÷时间=速度

三、检测评价

1、P54——2  完成后指名汇报

2、P54——10  完成后指名汇报,说出规律。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五、教学反思:

文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课本P51页例3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2.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3.在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6×2=6×20=6×200=二、探索发现1、组织小组交流2、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3、学生完成下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