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自测题3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7:10:27
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自测题3卷

《中医基础理论》自测题3卷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填在括号中。每题1分,共25分。)1、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A、《黄帝内经》B、《诸病源候论》C、《难经》D,《伤寒论》2、中医学防治原则之一是()A、整体观念B,异病同治C、辨证论治D、治病求本3、不属于阳的是()A、外在的B、重浊的C,明亮的D、轻清的4、指出哪项不属阴阳偏衰()A、重阳必阴B、阴损及阳C、阴陌两虚D,阳损及阴5、五行相生、相克次序哪项不对()A、土生金B、木克水C、金生水D,水克火
推荐度:
导读《中医基础理论》自测题3卷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填在括号中。每题1分,共25分。)1、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A、《黄帝内经》B、《诸病源候论》C、《难经》D,《伤寒论》2、中医学防治原则之一是()A、整体观念B,异病同治C、辨证论治D、治病求本3、不属于阳的是()A、外在的B、重浊的C,明亮的D、轻清的4、指出哪项不属阴阳偏衰()A、重阳必阴B、阴损及阳C、阴陌两虚D,阳损及阴5、五行相生、相克次序哪项不对()A、土生金B、木克水C、金生水D,水克火
《中医基础理论》自测题 3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填在括号中。每题1分,

共25分。)

1、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 )

A、《黄帝内经》 B、《诸病源候论》 C、《难经》

D,《伤寒论》

2、中医学防治原则之一是( )

A、整体观念 B,异病同治 C、辨证论治 D、治病求本

3、不属于阳的是( )

A、外在的 B、重浊的 C,明亮的 D、轻清的

4、指出哪项不属阴阳偏衰( )

A、重阳必阴 B、阴损及阳 C、阴陌两虚 D,阳损及阴

5、五行相生、相克次序哪项不对( )

A、土生金 B、木克水 C、金生水 D,水克火

6、心者……之本( )

A、气之本 B、封藏之本 C、生之本 b、罢极之本

7、脾(在液为 )

A、涎 B、汗 C、泪 D,唾

8、脾在志为( )

A、忧 B,思 C,喜 D、怒

9、脾在窍为( )

A、舌 B、鼻 C、口 D,目

10,脾的生理功能之一是( )

A、主统血 B、主纳气 C、主疏泄 D、主气化

11、心在体合( )

A,皮毛 B,肌肉 C、脉 D、筋

12,肺的生理功能,以下哪一项不对( )

A,通调水道 B、运化水液 C、司吸呼 D、朝百脉

13,对全身脏腑组织器官有温煦作用的是( )

A、心阳 B、肝阳 C、脾阳 D、肾阳

14,为水液运行之道路的是( )

A,膀胱 B,大肠 C、三焦 D、小肠

15,脏腑表里关系,以下何项不对( )

A、心与大肠 B,肝与胆 C,肾与膀胱 D,脾与胃

16,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

A、卫气 B、营气 C、宗气 D、元气

17、具有贯心脉以行气血作用的气是( )

A、卫气 B、营气 C、.宗气 D、元气

18、血的生成与哪一脏的关系最密切( )

A、心 B、脾 C、肝 D、肾

19、足少阳经所属的脏腑是( )

A、胃, B、胆 C、小肠 D、大肠

20、十二经脉中循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是( )

A、胃经 B、小肠经 C、胆经 D、膀胱经

21、具有粘滞,趋下性质的病邪为( )

A、火邪 B、湿邪 C、暑邪 D、寒邪

22,思则( )

A、气上 B、气下 C、气结 D、气乱

23、在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何脏为根本( )

A、脾 B、心 C、肝 D,肾

24,阳偏胜多表现为( )

A、实热证 B、虚寒证 C、虚热证 D、实寒证

25、 “通因通用”属于( )

A、正治法 B、反治法 C、逆治法 D、治本法

二、多项选择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正确答案

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每题1分,共15分。)

1、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属于阳的有( )

A、体表 B、上部 C,背 D、上肢 E、心肺居上

2、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

A、滋水涵木 B、佐金平木 C、益火补土 D,抑木扶土

E、泻南补北

3、属‘母子”关系的有( )

A,心与脾 B、脾与肺 C、肺与肾 D、肾与肝 E、肝与心

4、属于阴的药味有( )

A,辛 B、甘 C、苦 D,酸 E,咸

5、肺的生理功能是( )

A、主气 B、主水 C、主治节 D、主疏泄 E、主宣发肃降

6、脾的在志、在液、在窍哪几项不对( )

A、在窍为口 B、其华在唇 C、在体合肌肉

D、在志为悲 E、在液为唾

7、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A,排尿 B、贮尿 C、受盛 D,泌别清浊 E、化物

8,心与脾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A、血液生成 B、神与思 C、血液运行 D,运化与主喜

E,主神志与运化

9,组成血液的有( )

A、卫气 B、天癸 C、髓 D,津液 E、营气

10,属于肝经循行部位的有( )

A、目系 B、阴器 C、小腹 D、胁肋 E、巅顶

11,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A、重着 B,收引 C.粘滞 D、伤阳 E,为阴邪

12、七情致病,哪几项不对( )

A、悲伤心 B、思伤脾 C、怒伤肝 D、忧伤肾 E 恐伤肺

13、引起气滞的原因有( )

A,食积 B、瘀血 C、痰湿 C,情志内郁 E、外感

14,气随血脱的理论依据为( )

A,气血相互化生 B、血能载气 C、气血相互依存

D,气能摄血 E、气能行血

15、中医治未病,包括( )

A、扶正固本 B、未病先防 C、标本同治 D,既病防变

E、治病求本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 )

2、五行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 )

的作用。

3,心主血脉,包括( )和( )两个方面。

4,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 )三个方面。

5、齿为( )之余。

6、 ‘大肠者,( )之官,( )出焉”。

7,气是( )和( )的最基本物质。

8,阳经行于( )侧,属( )

9,邪气泛指( )

10,反治是( )的一种治疗方法。

四,改错题(请在错的:地方打X,并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5分。)

1,泻南补北法适用于心肾两虚证。( )

2、“肝者,罢极之本,魄之居也”。 ( )

3、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急促的作用(

)

4、冲脉为阴脉之海。 ( )

5、湿性重着凝滞、易损伤阳气。 ( )

玉、词解(每题3分,共15分。)

1、异病同治

2、阴损及阳

3、气门

4、瘀血

5、固时制宜

六、简答题(只答要点,不必展开。每题5分,共10分。)

1、如何理解“津血同源”?

2、肝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七、论述题(除答出要点外,还要求展开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

1、你对心主神志如何认识?

2、试述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自测题答案 3卷

一、

1、 B 2、D 3, B 4、A 5、 B 6、C 7、A

8、 B 9、 C l0、A 11、 C 12、 B 13、D 14、 C

15、A 16、D 17, C 18、 B 19、 B 20、C 21、 B

22、 C 23、 D 24,A 25、 B

1, A、 B、 C、 E 2、 A、 C 3, A, B、 C、 D, E

4、 C、 D, E 5、 A。C、 E 6, D, E

7, C, D、 E 8,A、 C 9, D、 E

10, A、 B、 C、 D、 E 11, B、 D、 E 12、 A、 D、 E

13、 A、 B、 C、 D 14、 B、 C 15、 B、 D

三,

1,相互制约 相互消长

2,抑制 制约

3,主血 主脉

4,调畅气机 调畅情志 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5,骨

6,传导 变化

7、构成人体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8、四肢外 腑

9、各种致病因素

10、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四,

1、心肾两虚 (心肾不交)

2、魄 (魂)

3,急促 (表浅)

4,阴脉之海 (血海、或十二经经脉之海)

5,凝 (粘)

五、

1、是指不同的疾病,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

方法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

2、是指阴虚至一定程度,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

损及阳”。

3、即汗孔。因为汗孔除有排泄汗液作用外,还有宣肺气的作用,故中医把汗孔称

作“气门”。

4、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

的血液,均称瘀血。

5、是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六、

1、由于血和津液都是液态样物质,都具有滋润和脯养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

密切的关系。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津

液和血液之间,常常可以相互化生,津液渗注于脉中,即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所以说

“津血同源”。

2、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其它功能有;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在体合筋,在

液为泪,在志为怒。

七,

1,心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心所主司。 ‘神”有广义与狭义之

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单指人的精神,意识、

思维活动。心所藏的神指狭义之神。只有心功能正常,脏腑组织才能进行统一协调正常

的生理活动,保持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振奋,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当

心发生了病变,神志活动就会发生紊乱,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甚至谵

妄、昏迷等神志失常的表现。

2、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阳主躁动而向上,火热之性,燔灼焚焰,亦升

腾上炎,故属阳邪。因此,火热伤人多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因其

炎上,常可上炎神明,出现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症。临床所见火热病证亦

多表现于人体上部,如头面部等。

(2)、火易耗气伤津。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阴津耗伤,出现口渴

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

(3)、火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袭人体,往往燔灼肝经,劫耗阴液,使筋脉失

养而导致肝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表现为高热,神昏、抽搐,目睛上视、角弓

反张等。同时,火热之邪可加速血行、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而致吐,衄、便血等各种出

血症。

(4)、火易致肿疡。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痈肿疮疡。临床

辨证,即以疮疡局部红肿高突灼热者,为属阳属火。

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自测题3卷

《中医基础理论》自测题3卷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填在括号中。每题1分,共25分。)1、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A、《黄帝内经》B、《诸病源候论》C、《难经》D,《伤寒论》2、中医学防治原则之一是()A、整体观念B,异病同治C、辨证论治D、治病求本3、不属于阳的是()A、外在的B、重浊的C,明亮的D、轻清的4、指出哪项不属阴阳偏衰()A、重阳必阴B、阴损及阳C、阴陌两虚D,阳损及阴5、五行相生、相克次序哪项不对()A、土生金B、木克水C、金生水D,水克火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