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纵观2009——2011年铜仁地区语文中考试题,可以看出试卷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第三部分是作文。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这部分从覆盖面上来说,比较广泛,主要考查:字音第1题、字形第2题、词语运用第3题、病句第4题、句子的排列组合及选用2009年和2010年是第5题,2011年是第6题。文学常识2011年是第7题,2010年是第6题,2009年在这部分没有考。还有古文重点词语的解释、重点词语的用法和对古文内容的理解。2010年和2009年对词语的用法没有考,2011年还在第5题考了在一句话中提取主要信息。这部分的题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每题3分。从中可以看出这部分的考题是相对稳定的,特别是1至4题题型是完全一致的。对于这一部分的复习要强化综合训练、减少头绪对各个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主要考题是:古文重点句子的翻译两句(6—8分),名篇名句填空(5—8分),古诗词阅读(6分),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6—9分),现代文阅读两个(37—39分)
古文重点句子的翻译有两句,这是结合第一部分中古文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几个题目一起,选取课本内容上的材料来考的。近三年所选的课文具体是:2009年是七年级课文《大道之行也》一文、2010年是九年级下册课文《鱼我所欲也》一文、2011年是九年级上册课文《出师表》选择段。在复习上要抓隹课本内容,特别是重要的篇目和段落。要引导学生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将重点的词语翻译出来,否则要被扣分。
名篇名句填空命题方向主要是对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及课本后面的课外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一要加强背诵,二要多写,因为有很多学生都有背得而写不起字或写错字的现象,这也是往年中考中失分最大的原因。可以让学生每天记几个和学生之间互相测试并指出其错误之处。
古代诗词鉴赏考查重点在于积累、感悟、运用和欣赏品味,试题一般选自教材。2009年选了杜甫的《望岳》一诗,2010年选了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一词,2011年选了杜牧的《赤壁》一诗。在这一个题的复习时要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和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可以进行猜题。但关键还是要掌握做题方法好。
现代文阅读,在2009年考了张抗抗的《梦里同里》和九年级上册课文中《应有格物致辞知精神》两篇文章。2010考了《夜晚》和八年级上册课文《故宫博物院》(选段)。2011年考了八年级下册说明文《苏州园林》(选段)和选自今日教育刊上的《别踩疼了雪》。从课内来看,每年都出现一篇,并且2010年和2011年两年考的都是八年级教材说明文,2009年是议论文。课外阅读主要考查其他文件体,题材主要是思家、爱、审美等方面的。在一部分分值较高,以主观试题为主,考点综合性强,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感觉较难,得分率相对较低。针对以上特点,复习备考要在阅读实践上下工夫,切忌猜题词押题。要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抓阅读规律、抓考点分析、抓题眼辨析。对主观性试题,要抓答题训练,建立答题模式,力求做到答案“严而有格”“像模像样”。
第三部分作文
2011年是命题作文“一朵美丽的浪花”,2010年是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词自拟题目,2009年是考生从最熟悉的春节活动中,选择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或一个场景,写一篇作文,分值为60分。在题目下面都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以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
从以上题目可以看出,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能力,采撷记忆中最美的亮点倾吐心中的真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我认为,2012年中考作文依然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围绕生活主,紧扣学生实际。2.以“我”为主,写自己的生活经历,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3.写自己的经历。4.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操。
中考作文复习备考,要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揣摩一些优秀作文,看看它们有哪些地方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同时储备一些名人名言和新闻时事等相关素材。根据不同题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认真训练,同时,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训练。1.审题能力。2.构思能力。3拟题能力。4.写好开头和结尾。5.突现优势的能力。6.语言表达能力。7.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8.要求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必须完成一篇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