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作者 ,字善长。北魏 学家、散文家。他著有 。本文选自 。 三峡是 峡、 峡、 峡。
二、重点注释
1、重岩叠嶂( ) 2、略无阙处( )
3、夏水襄陵( ) 4、或王命急宣( )
5、沿溯阻绝( )( )
6、虽乘奔御风( )( ) 7、素湍绿潭( )
8、绝巘多生怪柏( ) 9、不见曦月( )
10、属引凄异( )( ) 11、 良多趣味( )
12、自非亭午夜分( )( ) 13、林寒涧肃( )
三、重点句子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原文回答
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
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3、表现春冬季水清流缓慢的句子是:
4、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5、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
6、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
7、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
8、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
9、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10、《三峡》中以快马和疾风来衬托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五、思考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答: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说明三峡秋天寂静、凄清的特点。
3、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
原句1: (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 原句2:
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什么?这使我们想到李白的哪两句诗?
答: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当晚就到达江陵。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短文两篇》
一、《答谢中书书》作者 ,字通明,号 ,南朝齐时 家,著有 。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 ,字子瞻,号 。北宋 家。和 、 同列于“唐宋家”,合称“三苏”。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四时俱备( ) 2、晓雾将歇( )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念无与为乐者( ) 5、相与步于中庭( )(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藻、荇交横( )
8、盖竹柏影也( )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三、原文回答
1、《答谢中书书》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表现早晚变化之美的句子
3、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
4、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
5、《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比喻的句子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思考问题
1、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 ,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3、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 、壁、 、竹、 、猿、 、 、沉鳞等景物。
4、《答谢中书书》中表达了作者 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朱元思书》
1.为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注音
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作响( ) 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 )( )横柯上蔽( )
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天下独绝 ( ) 从流飘荡( ) 负势竞上( )
猛浪若奔( ) 泉水激石( )
蝉则千 转不穷( )( ) 鸢飞戾天者( )
横柯上蔽( ) 经纶世务者( )
窥谷忘反( )
3.本文描写的是 ,作者是 朝的 家
。 其文体清拔有古气,被称为 。
4.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水皆漂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6)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简答题
(1)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
(2)“直视无碍”“千百成峰”各写的是什么物?什么景?
(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样的人?
(5)作者在欣赏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