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7:09:58
文档

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作者:矣艳晖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13期        摘要:在城乡一体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不断遭受着冲击和破坏,由于对传统村落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足、保护和利用统筹不够、管理资金不足不到位、缺乏特色等原因,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乡村振兴视角维度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开发利用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
推荐度:
导读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作者:矣艳晖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13期        摘要:在城乡一体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不断遭受着冲击和破坏,由于对传统村落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足、保护和利用统筹不够、管理资金不足不到位、缺乏特色等原因,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乡村振兴视角维度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开发利用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

作者:矣艳晖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13期

         摘要:在城乡一体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不断遭受着冲击和破坏,由于对传统村落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足、保护和利用统筹不够、管理资金不足不到位、缺乏特色等原因,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乡村振兴视角维度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开发利用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9)13-0097-02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科学开发利用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要义。

        一、重要机遇

        1.乡村振兴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契机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凸显了乡村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价值。总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这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保护、开发、利用、发展传统村落提供了战略遵循和重大契机。传统村落既保留了历史沿革、建筑环境、建筑风貌,又具有独特民俗民风,那些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社会、艺术、情感、生态、经济价值的传统村落,是广大人民智慧的延续、民风民俗、文化的传承,赋予了农村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生态绿色是传统村落最为突出的特征,绝大部分传统村落,呈现了生态绿色、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古朴雅静,是人们“诗意栖居”的理想之地,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康养的归宿之所。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涉及生產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深刻,让良好绿色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的局面。

        2.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包含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等核心要素。传统村落集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为一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其精髓既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和“博物馆”,又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人类与自然融合的“共同作品”和东方文化的“精神家园”。当前,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综合课题,它涵盖着乡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从2012年至今,由国家住建部、财政部、文化部等多部委联合开展全国传统村落评选目前已累计完成五批。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着重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已势在必行,开发、利用、挖掘空间也更为广阔。实现乡村振兴,必然离不开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坚持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助保护,加强传统村落合理开发利用,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更大地助推乡村振兴。

        二、存在问题

        当前,传统村落总体呈现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绿色生态等特点。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寨虽已严格按照保护发展规划内容启动了保护项目。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仍然面临许多困境和问题亟待解决。

        1.整体规划不完善,标准不高

        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庄目前已完成规划编制,但规划整体性还不完善,现有规划区内建筑总体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村民多种文化生活需求。有的由于规划标准不高,在村庄规划编制上多了一些现代元素,少了一些传统肌理,新建筑与历史遗存交错混杂,与古村落格格不入,甚至相互干扰,互不相融,亟需整治、修缮和加强后续管理服务工作。

        2.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缺乏

        部分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仍处于偏远不发达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较为落后,村中古屋多为土木、木石结构,更有些长期空置,年久失修,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和安全隐患,比如墙体倒塌、屋顶漏水、虫蛀腐烂等情况,许多古建筑和设施都出现了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衰退,传统民居亟需修缮和保护。同时,由于大多数传统村落缺乏产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传统村落的综合发展环境不理想,在传统与现实中寻找发展突破口的难度较大。

        3.思想意识淡薄,认识不足

        据调查,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开发利用普遍缺乏意识,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意识淡漠,造成对传统村落重视不够、投资不足、管理不到位,根本上没有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在前几年的危旧房改造、宅基地复垦中,采取拆旧建新、弃旧建新的方式,很少有修旧复旧的措施;有的乡村干部和村民,对传统村落的价值更多的是追求经济价值,很少考虑历史价值;有些民间民俗文化濒临消亡,许多村落的格局风貌、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不少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民间民俗文化基本掌握在村中50岁~70岁左右中老年人手中,面临失传危险。由于认识不足、保护意识不强,造成村落文化资源自然性毁损,民间民俗文化传承受阻,传统文化缺乏延续和继承。

        4.“三化”日趋严重,人口流失

        长期以来,由于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大量农民入城务工,人口大量流失,农村人员与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村寨仅仅留下部分老年人,致使村落的生产生活逐渐瓦解,已经出现人去村空,从“空巢”到“弃巢”现象,普遍呈现家庭空巢化、村落空心化、农村老龄化的境况。这是近几年我们在考察民间文化时亲眼目睹这一剧变对传统村落生态影响的强烈表现。

        三、路径探析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应该以保护为核心,同时需结合传统村落各地各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发展规划,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1.振兴乡村,促进传统村落科学合理化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要求,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一是加大保护力度。尊重传统建筑风貌,对确定保护的濒危建筑物、构筑物及时抢救修缮,对于影响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建筑予以整治;尊重传统选址格局与周边景观环境的依存关系,注重整体保护,严禁各类破坏活动;尊重村民作为文化遗产所有者的主体地位,树立村民主体意识,开展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维护好传统生态。二是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加快发展。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把传统村落振兴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2.产业融合,增强传统村落发展空间

        要振兴乡村,不仅需要科学合理利用发展传统村落,更需要强有力的产业作为支撑,走产业融合发展新的路子。一是创新“互联网+”、“旅游+”、“生态+”等多种模式。依托互联网、企业等国内外旅游资源和市场,引进康养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二是注重传统村落特色文化内涵发展,结合古建筑、自然景观重点建设“生态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三是挖掘和打造传统村落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加农产品价值链和效益链。构建传统村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激发传统村落发展活力,增強传统村落产业生命力,促进农业多产化、村落景区化、农民多业化、资源产品化的融合,真正实现传统村落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

        3.深挖特色,注重村落内涵建设和价值取向

        当前,传统村落的建设发展思路要遵循乡村发展战略要求,考虑保护发展策略、产业布局,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性保护发展。一是高度重视文化保护。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最核心的内容,应当始终以文化保护为基础,在不破坏文化原真性、完整性前提下,进行相应改造和发展。注重传统风貌、文化传承,推进传统村落在振兴乡村中的文化内涵建设。二是深挖本土特色文化。注重挖掘传统村落中的建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民风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传统村落特有文化,突出少数民族特色亮点,促进传统村落开发与文化融合,大力发展符合传统村落文化特色的项目,形成特色产业链。

        4.整合资源,拓展传统村落资金来源渠道

        面对传统村落严重缺乏资金的困境,必须多管齐下,拓宽传统村落资金来源渠道。一是改变“等待上级补助金”的心理,变被动的“等靠要”为主动寻找发展资金,推进“传统村落+合作社”或“传统村落+合作社+公司”等模式,鼓励村民入股资金分红,整包给公司进行投资管理等,进一步解决资金问题。二是建设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群,构建“产、村、景”一体化景观。传统村落的发展基于其传统文化、村落景观、村落生活,景观与生产、生活、生态互为一体,不可分割。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农村要素,保护原生态建筑,继承和发扬历史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找寻乡土特色的内容,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合理利用和科学发展。

        5.管理监督,提高民众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方式,开展相关传统文化知识普及教育工作。“线上”通过电视、微信、地方公众网等网络平台宣传保护传统村落意义、任务、;“线下”通过工作小组深入传统村落开展传统文化知识保护宣讲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解读。二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及相关部门不断增强服务管理、责任监督能力,对辖区内传统村落资源进行“三不漏”,即不漏村镇、不漏线索、不漏项目的全面普查。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各级和积极出台,逐年加大投入传统村落资源保护发展经费,并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开发利用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通过土地、房屋产权的置换或租赁等方式,鼓励、吸纳民间资本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

        参考文献:

        [1]2014年4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以建村〔2014〕.61号印发《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

        [2]《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3]《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细则(试行)》.

        作者简介:

        矣艳晖,昆明市晋宁区委党校高级讲师。

文档

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作者:矣艳晖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13期        摘要:在城乡一体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不断遭受着冲击和破坏,由于对传统村落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足、保护和利用统筹不够、管理资金不足不到位、缺乏特色等原因,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乡村振兴视角维度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开发利用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