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人在每个心理发展阶段都呈现出一定的特点,青少年正处于从童年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具有该阶段所独有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心理上的一些矛盾冲突,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青少年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其心理方面的状态,处理和解决他们内在的心理问题。基于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点,通过探究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了解导致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可以采取相对应的教育策略,从青少年、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作者简介:司晓倩(1996—),女,山东滨州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心理发展是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历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主要反映在外部的行为活动上,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和规律性等。心理发展对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若人的心理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就会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有着良好的情绪和行为。在人各个年龄的心理发展阶段中,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变化比较突出的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期,位于整个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人生当中的转折点,在该时期尤其要注重对青少年的教育。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其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促进青少年心理上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更加顺利地成长成才。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矛盾
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生理上具有显而易见的变化,生理发育逐渐加快,内脏、骨骼和肌肉得到增长,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青少年的身体内部机能大为增强,心肺机能渐趋成熟,心血管系统也在加速发展;在内分泌生长、激素等的作用下,脑与神经系统走向成熟,性器官、性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第二性征随之出现。不仅如此,他们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生理发展冲击着他们的心理活动,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性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感到好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与性相联系的新情绪体验,但不能公开使其体会到了强烈的冲击感和压抑感。青少年的个体生理发展趋于成熟,但其心理发展较为平缓,有时会滞后于生理发展,而且在青少年中也有心理早熟的情况,早熟和晚熟都属于不合时宜的成熟,会造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上的矛盾,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二)成人感和幼稚性的矛盾
生理方面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了成人感,他们对于成熟有着强烈的追求和感受,注重自我认知的提升,希望能够具有成年人的某些权力,从而更好地在社会角色上得到变换。[1]他们期望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给予其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这样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理解与尊重,就会容易造成各种矛盾。而且,由于心理发展的诸因素还没有成熟,他们在心理上表现出一定的幼稚性,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和社会经验都不是很成熟,会出现期望过高而自身能力达不到的情况,容易使其产生自卑感和自尊心受创。青少年有了较强的意识,想要摆脱家长和老师等的控制,不过又渴望得到同伴的支持,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等。他们努力向成人接近,但与成人的心理相比还有差距,其心理具有成人感和幼稚性的矛盾,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
理想自我是将来要实现的自我,是现实自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而现实自我是当前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自我,二者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两种自我混淆起来时,就会有矛盾的产生。[2]青少年理想自我的程度比较高,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了辩证思维,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但是其认知能力还不是很高,当他们收到较低的评价反馈,加上社会上某些条件的存在,感受到自己也就是一般人时,即理想的情况与现实的情况相脱节,会使其产生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冲突,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出现矛盾,难以统一起来,进而使其产生了忧郁、苦闷的情绪,不能得到很好的排解和协调,会容易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通常来说,大学生由于所受社会和自我的期望过高,而自身的经验不足、能力不够等,更会有这种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需要予以重视。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因素
遗传指的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信息的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后天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导致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差异。[3]遗传包括人身高的遗传、智力的遗传、性格的遗传,以及肤色、下颚和双眼皮在内的绝对遗传,从对子女与父母的观察中,可以看到许多明显的遗传现象。遗传有利于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提供潜在的动力基础,作用于个体智力和能力方面的发展,并通过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这些气质类型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不过遗传因素的变异、遗传病等可能造成非正常人格或者低能儿,要认识到遗传的双重作用。生理成熟即生理发展情况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制约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遗传和生理上的成熟为个体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对环境影响的调节、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制约着个体心理发展。遗传和生理作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对其心理发展的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心理矛盾因素
青少年的心理矛盾也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因素,一般来说,个体心理矛盾指的是主体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也就是在不断进行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提出的要求促使其产生了新的需要,造成了与个体已有的心理水平或是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这种个体心理矛盾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的心理持续向前发展。进一步来说,个体心理矛盾具有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而正是相互斗争和转化使得内部矛盾在新的水平上达成新的统一,促进青少年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所以理应把握好这种心理矛盾的作用。
(三)个体活动因素
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当中,就会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促进其形成健康的人格,活动是个体实现内化的过程。青少年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会把获得的信息转化为主体意识,通过操作这些活动,就能实现主体意识的展现和外化,并因此加强内化的主体意识,从而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再次的内化,有助于他们的心理进行持续的发展。而且,活动是个体产生内部矛盾的基本途径,它可以说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和社会环境、教育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中介,青少年随着个体活动的开展,对自身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就会促使他们产生一系列新的需要,从而推动其心理得到进一步的良好发展。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策略
(一)青少年方面
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青少年个体自身的努力。首先,面临着学业和竞争等各方面的压力,青少年要注意科学合理化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做到劳逸结合,保持学习和生活上的平衡,以促进心理的健康。其次,青少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注重宣泄消极的情绪,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通过向他人倾诉、参加一些活动等排解不良情绪,注重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情。再次,青少年要多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与同学和同伴交往时,应该做到真诚待人、与人为善,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状况可以使得青少年内心充实,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也关系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成才。[4]最后,青少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多结交有益的朋友,做到遇事要有主见,避免盲目从众的心理,提高自己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
(二)家庭方面
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要求加强家庭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青少年早期的心理发展,家庭方面理应强化对于青少年的教育责任。要想做好家庭教育,家长应提高自身的认识和素养水平,根据社会发展的期望和要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转变教育行为和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了解孩子的学习需要,向学校提供建议,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得益彰;[5]要按照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规律,采用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既要注重实行严正的家风,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对父母有更多的信任感;要对青少年进行合理的期望,不能施加给他们太多的压力,应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多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通过家庭教育促进其心理发展。
(三)学校方面
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理应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要实施合理化的规定,打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气氛,教师也应注重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学校要改变传统上过于注重学生分数的教育,而更多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减少他们的学业压力,使其身心得到放松;学校要重视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向学生普及心理知识,通过成立心理咨询室等,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组建相应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通,真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帮助他们与同学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
(四)社会方面
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方面的积极推动。目前社会当中有许多不良信息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危害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及社会各界人士应该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努力以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来讲,要规范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加对青少年的教育投入,正确引导其健康上网,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等;要强化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甚至关闭那些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娱乐场所,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净化和优化网络内容,创设有利于青少年的社会环境;有效推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每个人都应该在社会当中做到遵纪守法,传播时代发展正能量,自觉抵制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促使青少年自热而然地受到有益的社会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身心方面也就得到了健康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彩梅.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24):19.
[2] 王志红,雄伟.浅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教育[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3):100.
[3] 陈炳贤.浅谈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的启示[C]//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2005:143-144.
[4] 孙小云.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7:47.
[5] 刘志芳.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家—校整合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01):93.
收件人:司晓倩
联系电话:155****2471
快递地址: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商店镇小桑经贸园区
电子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