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中的烟台
目前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三大经济板块,从南到北依次是珠江三角洲板块、长江三角洲板块和环渤海经济圈板块,三大板块已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 环渤海经济圈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辽宁,面积约占全国的5.40%,创造的GDP占全国的1/4左右,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经济区域,在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烟台位于三大经济圈之一的环渤海经济圈,属于发展起步最晚,同时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经济圈。 21 世纪这一板块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山东省经济的发展将更多地受益于该板块的活跃和发展。 烟台,是中国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烟台作为沿黄河流域最大的出海口和信息、金融、货物集散中心之一。以其所具有的港口贸易、海洋科研、现代工业、发达农业、金融服务、旅游度假等优势与开发潜力,成为中国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
本案区位分析
烟台酒店主要分布于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数量相对偏少。本案所处芝罘区未来城市CBD区域,该区位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山东路和福州路周边集中了大量的写字楼,存在着大量对于酒店的需求。因此作为该地块开发的定位,公寓式酒店成为了必然选择。
北临南大街
基地北侧紧邻海泊河。海泊河排水系统是青岛市五大排水系统中最大的一个,其汇水面积24 km2,服务人口53万人,污水量占全市的40%左右。海泊河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8~12万m3/d,其中工业废水约占2/3,主要是纺织、印染、机械、轻工等工业废水。 作为重要的市内河流,经过近一阶段的整治,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今后必将成为城市的景观元素之一。
西临西南河路 基地沿徐州路高差近6米,作为基地最长的沿街界面,规划中将建筑底部3层均作为商铺使用。并在临海泊河部分预留给银行办公,今后可辐射周边新建的住宅区。 根据徐州路目前的状况,设置一单独供出租车或公交线路停靠的弧形道路,解决由于道路过于狭窄导致道路拥堵。南临毓璜顶东路 敦化路沿基地自然形成近5米高差,由于目前正在施工,道路状况一般,作为青岛东西走向的干道之一,今后必将成为人流的主要来源方向。因此基地的主要商业和出入口选择在临敦化路一侧布置,并且与徐州路交界处设置一下沉广场,吸引人流进入商业内部。东临庆善街 基地沿徐州路高差近6米,作为基地最长的沿街界面,规划中将建筑底部3层均作为商铺使用。并在临海泊河部分预留给银行办公,今后可辐射周边新建的住宅区。 根据徐州路目前的状况,设置一单独供出租车或公交线路停靠的弧形道路,解决由于道路过于狭窄导致道路拥堵。 1.设计依据
主要包括:1.甲方提供该地段现状地形图2.《青岛商务区三号地块项目设计任务书暨招标文件》2.《青岛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3.国家和青岛有关方面的规范、法规和文件2.设计理念 1.规划设计概念从城市的角度理解该项目的定位——整体协调、动态发展;改善环境、推陈出新发掘空间魅力——随着青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的城市生活,反映时代特征,我们通过对于项目周边环境详尽的调研工作,对于设计中城市生活的要素进行了理性分析,为此地段的城市设计提出了最基本、最重要的依据。创造清晰的虚实结构,完美的场所体验空间和独具文化特色的街区环境。强化空间体验——从物质层面上讲,空间乃是一种有界的,或有一定用途,具有在形体上联系事物的潜能的“空”的性质。但是,只有当它从社会文化,历史事件及人的活动及地域特定条件中获得文脉意义时,方能称为场所。该项目特定城市氛围赋予她特定场所感受的空间体验,对空间的感动,对已经发生事件的回味,对生活文化的认识都给人提供了远高于空间本身的极具意义的精神内涵,同时,这一过程也提升了该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价值。激发社会活力——要使城市街区永葆青春活力,仅有物质环境还远远不够.社会环境的自由、公正、经济的持续繁荣是至关重要的保障,此地段中在设计中要充分利用青岛市经济后盾改善环境,改进设施,注入新文化,新信息,新观念,使该地区成为城市格局中全新的代表。发掘文化特色——大到城市小到一个街区地段都蕴藏了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地方特色正是体现人类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所在,发掘文化特色是城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文化特色与空间形态密切相关,同时文化特色的体现又是在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场所感受文脉等文化性要求.因而有着更为深入和丰富的内涵。
2..规划设计原则整体原则——全面考虑地段内建筑与空间的整体风貌,运用点、线、面多层设计方式,保持统一的地段肌理和风貌特色,使注入的多种元素互相协调展现新时代的精神.动态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流动开发和分期建设,在注重超前的同时兼顾到实际需求,城市设计力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应变性,随着不断的开发而完善,采用动态平衡的设计理念,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建筑功能的延展原则—— 建筑功能灵活适应性是符合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多变的商业、办公、居住模式也决定了建筑功能的可拓展性的必要。因而功能的延展原则也是成功的城市开发的重要一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环境,完善各项服务设施的同时注重景观绿化建设,增强城市的发展活力,设计中坚持控制适宜的建筑密度,增加集中绿地和绿化率,通过绿化造景,形成城市景观空间。把现代文明引入其中,创造亲切宜人的城市氛围。让市民不仅可以尽情领略城市生活的丰富,而且可以感受到自然的亲和力。
3.规划设计理念交通流线——人车分流、动静分区景观轴线——内外有致、空中花园功能分区——集中分区、布置合理竖向设计——尊重现状、减少土方4.建筑设计理念 整个地块的建筑高度,采用中间高、四周底的的处理方法。中偏北布置二幢高层点式公寓酒店,沿徐州路南北展开底部三层沿街商业,沿敦化路布置小型公寓酒店,并在限高12米范围内布置二层商业。但是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压抑感,设计中将高层作了分段处理和弧形趋势变化,采用折叠式平面强调其良好的南向采光,并采用空中连廊和绿化处理手法,加强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徐州路和敦化路交界采用下沉广场形式,通过形成“既围且透”的空间格局,衬托下沉广场独特而富有标志性的空间场所形象。 鉴于本项目区位的重要性,设计中考虑了全方位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加强了屋顶的处理。两片互相成一定角度的屋顶象征飞翔之翼,并以垂直向金属桅杆作有力收头,使得各种角度均有上佳的视觉效果。既构成了蓬勃向上,富有时代感与活力的特征性的景观,也使得尺度更为宜人。高雅、精致的风格取向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青岛已日渐形成了一种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文化为代表的城市风貌。本方案延续城市文脉,以高雅、精致为风格取向。高层单体处理近似三段式格局:底部六层结合入口门廊处理成基座,顶部三层在阳台及开穿上结合屋顶及竖向构件强调竖向感及精致细腻的光影感。在各部分结合处利用简洁大方的线脚增加了视觉整体上的连续性。整个单体以高雅、精致的风格突出了建筑的品牌特征。典雅、温馨的色彩及材料 整个立面以浅色面砖为主要饰面材料,表达典雅、温馨的基调。高层底部六层饰以深灰色面砖,以形成沉稳的基座。中部线脚、板带、阳台为白色系的涂料。南北顶端户型采用金属弧形墙面饰以银灰色钢板,使建筑立面既整体又细腻,具备精品形象。
消防安全系统
1. 本设计充分考虑基地内消防道路的贯通、流畅。主楼大部直接落地,与相邻建筑间距满足要求。2. 地下室严格按消防分区划分,并用防火卷帘分隔。3. 地面以上各层均设置消防疏散楼梯与电梯,并设置防烟前室。4. 标准层设疏散通道,并严格按照最大疏散距离设置走道长度。5. 所有防火构件、设备均符合规范要求。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1、 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 9-8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 9-8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建筑抗震荷载规范》(GBJ 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3-91)《钢结构设计规范》(GBJ 17-8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 3-8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2.设计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 9-87),风荷载基本风压W0=0.35KN/m2,高层建筑按W0=0.35X1.1=0.385KN/m2取用。楼面均布荷载除档案室、实验室等特殊用房按实际情况取值外,均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 9-87)的规定取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 11-)的规定,本工程按6度抗震设防。二、结构设计1、 主楼:大楼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各层楼、屋面板亦采用整体现浇。大楼设三层地下室。墙体布置、柱断面的选择,除满足抗震轴压比的规定外,还应满足整体计算时大楼位移值的规定。结构转换层在地面三层设置。基础预计采用钻孔灌注桩,具体待地质勘探后视现场条件定。2.裙楼:裙楼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承重,楼、屋面板亦采用整体现浇。特殊结构屋顶 拟采用钢网架结构或预应力结构。基础形式待地质勘探后定。
给排水设计
一.给水系统1.水源本工程由城市自来水管进水,本建筑按有关规定必须二路进水,每根进水管都能满足全部室外消防用水量。故考虑市政道路接入二根DN150消防用水进水管及一根DN100生活用水进水管。2.用水量 (1)、消防用水量室外消防 30升/秒室内消防 40升/秒自动喷淋灭火系统26升/秒(2)、生活用水量由当地实际情况确定3.供水方式本工程竖向分三区,低区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高区采用屋顶水箱供水,中区由屋顶水箱经减压阀减压后供水。屋顶水箱进水采用水泵加压进水。
二.排水系统1.室内污、废水合流排放,室外雨、污水分流,生活污水根据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或排入市政管网,或经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后排入市政雨水系统。雨水排至市政雨水系统。2.地下车库废水经隔池处理后,排入市政雨水系统。
三.消防系统1. 自动喷淋系统1) 本建筑各处均设自动喷淋系统,火灾延续时间按1小时计,设计流量为26升∕秒。2) 整个系统分四个区,每区设一套水力报警系统。3) 一小时自动喷淋用水由喷淋泵从地下室消防水池抽取。4) 室外设水泵接合器两个。2. 消火栓系统1) 各层均设消火栓灭火系统,系统作用时间按3小时计,系统设计流量为15升∕秒。2) 系统竖向分二区,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MP处,设减压孔板减压。3) 3小时消防用水由消防泵从地下室消防水池抽取。4) 屋顶水箱内储存有十分钟消防用水18立方米,并有防止该水量移做它用之措施。3. 气体灭火系统,凡不易用水补救的场所采用FM200灭火系统。
暖通设计
一、设计依据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 民用建筑采暖通风设计技术措施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4. 民用建筑采暖设计与施工安装手册5. 方案设计征集文件
二、设计范围对整个大楼作集中空调设计;对地下室设备用房作机械通风设计;对地下车库作排风(兼排烟)设计;对浴厕等作机械排风设计;对合用前室和防烟楼梯间作正压送风设计;对中庭作机械排烟设计。
三.通风换气次数浴 厕 5~10次/小时污水处理 6 ~15次/小时水泵房 4次/小时变配电室 25次/小时冷冻机房 6~10次/小时
强电设计
一、设计依据 1.《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4.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6. 业主提出的设计任务书及要求。二、设计范围及内容 1. 用户10kv/0.4kv变配电所2. 照明、动力、空调供配电系统 3. 防雷与接地系统三、负荷等级及供电电源 1.大楼内消防及重要用电设备按一级负荷供配电设计,其余动力、照明、空调按二、三级负荷供配电设计。 2. 为满足本工程供电要求,应由附近城市电网两个上一级变配电站分别引一路10kv电源双回路同时供电。四、消防设计 1. 供电电源 (1) 本工程按一类防火建筑设置消防电源。 (2) 所有消防用电,包括消防电梯、消防泵、喷淋泵、排烟风机、正压风机、疏散指示照明等均由变电所专用回路供电,末端设置双电源自动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并有明显消防标志。 (3)所有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均采用防火电缆或耐火导线敷设。 2. 蔬散标志与事故照明 (1) 在地下层车库、设备用房及各安全出口设置安全出口标志灯。 (2) 在疏散走道、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楼梯前室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疏散照明灯,保证应急照明连续供电时间不少于20min。 (3) 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消防电梯间、变电所、防烟排烟机房、地下车库设置事故照明。 3. 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 (1) 本建筑为一类高层建筑,消防控制室设于首层,选用一套智能型二总线制集中报警控制器。 (2) 本工程按一类高层建筑防火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系统采用总体保护方式。 (3) 消防联动控制由消防控制室以总线方式对下列设备联动控制及信息反馈:消防泵、喷淋泵、消防电梯、排烟风机、排阀、防火阀、防火卷帘门、消防广播、警铃及声光报警装置等。
弱电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GBJ120-88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88 5.《综合布线设计规范》CECS72:97 6.《涉外宾馆监视电视系统设计规范》DBJ08-21-91 7. 业主提出的设计任务书及要求 二、设计范围及内容 1. 通讯(CA)与办公自动化(OA)系统 2. 安全防范系统(SA) 3. 共用电视天线及卫星接收系统 4. 公共广播与消防广播 5.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FA) 6. 楼宇设备自动管理系统(BA) 7. 车库停车自动化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