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7.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附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7:12:27
文档

部编版《7.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附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二、说教学目标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二、说教学目标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这里,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探究学习法

课堂教学中,我还设计了探究学习的内容。目的想刺激学生对课文信息重组的兴趣,引发他们丰富的联想。课文结束时设计了一个长作业,想让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来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以达到熏陶感染的审美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教法学法进行具体阐述。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课文勾画自学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尝试理解词语,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能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课件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从而引出这些是20世纪出现的,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要求把预习中勾画的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幻”这个字,指出这个字要和“幼”比较注意写正确,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中年级课标中提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因此,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们通过默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一、激趣导入

1、小游戏:比眼力、比嘴力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录象,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生:人类登上月球。

生:潜入深海,探索奥秘。

生:人造卫星。

生:程控电话。

生:高速火车。

生:飞机。

生:远洋船舶。

生:因特网、电脑、视频……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20世纪。

生:对,刚刚过去的20世纪。

师:20世纪出现了这么多新生事物,人们发现了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

二、质疑问难,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师:你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2、交流。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希望大家学完这节课后能读得更好。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生: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

生齐读。

3、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点评、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刚才同学们既提出了问题,又解答了问题。还有一些问题现在还解决不了,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三、根据提问解疑问,学习课文

1、师:作者路甬祥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比脑力、比嘴力、比手力)

2、交流。

(1)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

交流。

生: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

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

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师: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指生读,评价。

4、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生读,评价。

生:我们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生齐读。

5、“发现”与“发明”

(1)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生思考。

(3)交流。

生1:人类登上月球是发明。

生2:我不同意。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上的奥秘,应该是发现。

生1:那人类是怎么登上月球的?那人造卫星不就是发明的吗?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卫星登上月球,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这是发现。

生1:我明白了。那“潜入深海”也是一样的。

生: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飞机、远洋船舶等,这些都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生:发现——探索。

生:发明——创造。

五、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板书设计】:

7、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幻想        现实

现代科学技术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千里眼      望远镜、视频

顺风耳      电话、手机、收音机

腾云驾雾的神仙  飞机

千里马、飞毛腿  高速火车

…………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教学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知道了作者路甬祥。这些对上好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帮助的。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节课上是相当踊跃的。

科普性文章,老师在教学时对朗读的指导不必太过分要求,因为它不同于其他文章。但是,今天,我在教学中,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另一句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着重进行了朗读的指导和点评。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意图。学生在朗读时也是激情飞扬,自豪满怀。不知道这样的处理恰当否?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教学设想】:

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整堂课首尾呼应。先抓住中心句中“呼风唤雨”一词,导出主问题: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通过主问题聚焦到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过度句: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抓住句中“幻想”与“现实”两个词,分别学习三四两个自然段描述的“过去”与“现在”,重点品读“现在”。然后,水到渠成,总结说明方法,提升人文主题。最后,回归中心句,设疑导入下一课: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期待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

(出示课件,并介绍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2.老师摘录了书中的一些瞬间。

(课件出示:教师用书中的20世纪主要成就简介)

3.设疑:那么多的成就,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介绍,你会怎么表达呢?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路甬祥爷爷是怎样写的?

2.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当然,别忘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基本要求。

2.学生读课文。

3.字词学习。

(1)出示字词,学生自由朗读。记下自己不会读的。

(2)同桌互读,互相帮忙纠正读音。

(3)个别检查。

(4)释义: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或引导用工具书;或引导在文中语境中理解;或联系生活理解)

(5)读完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出示难读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或: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中心句是哪一句?

(也可教师直接问: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然后板书中心句)

(1)读句子

(2)“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a自由说。

b教师出示词典中的几种解释,让学生联系课文选择。

(3)刚才,有个同学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五、品读课文,感悟巨变

1.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语段一。

语段一: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1)读句子

(2)里边有一个生字,(教师板书:幻想)

a这个字与“幼”容易混淆,写一写。

b幻想是什么意思?或找个近义词

(3)古时候人们都有哪些幻想。(板书:过去)

a学生交流,读文中句子

b都说美好的愿望源于生活,那么古时候人类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导入语段二。

2.根据学生交流引出语段二

语段二: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1)读句子

(2)是的,人类“上百万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么这“上百万年”是多少年呢?

教师板书:7000000

(3)引读

一百万年过去了,人类生活在……

三百万年过去了,人类还生活在……

七百万年过去了,人类依然生活在……

(4)终于到了20世纪,(引导学生读语段一)

a课文中哪段话告诉我们,这些幻想都变成了现实?

(板书:现在,现实)

b导出语段三

3.根据回答,出示语段三

语段三: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一读,想一想,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我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前半句,作者的用词很有特点。(出示: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a引导学生发现动宾结构。先让学生发现,再提示

b读一读。教师读动词,学生读名词

c请学生仿。有困难就提示练习

(3)这么多的发现与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比如:

(教师出示: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看电视,只要轻轻按一按遥控器,丰富多彩的内容、五彩缤纷的画面就展示在眼前。

a让学生选择一种发明,进行练习仿写教师的例句。

b生师交流

c教师相机小结,解释“地球村”

(4)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

4.把过去与现在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

(1)根据回答,板书:作比较

(2)从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科技

5.引读:是的,是科技让7000000多万年的幻想,在100年便实现了,所以,读(出示语段一)

(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变化,你会用什么词,什么话?

(2)作者是怎么形容的呢?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教师讲授这句诗的原意

b在这里作者想表达什么呢?

c抓住“忽如一夜”,引导读出快的感觉

抓住“千树万树”,引导读出多的感觉

六、呼应开头,设疑结课

1.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再谈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再读这句。

2.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板书:将来与?)

3.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技

过去   现在   将来

幻想   现实     ?

作比较

文档

部编版《7.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附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二、说教学目标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