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概念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它静态地反映了企业目前所拥有的资产、目前所承担的负债及其所有者权益的数量及结构。
利润表由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组成。损益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成果,它动态地反映了企业本期营业收入的实现情况、成本和费用控制情况及利润实现情况;利润分配表反映企业利润分配情况。
现金流量表以现金为基础编制,它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过程及其原因。
二、方向
1、财务数据本身构成
2、公司资产质量
应收帐款大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呢?与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大量增加的原因类似。一是企业为拓展市场,采取赊销;二是企业销售量增大导致应收帐款增加;三是销售收入质量不佳,回款不畅。
3、公司内部控制
三、关注点
(一)业绩粉饰
1、利润最大化
目的:经营者为了业绩表现,或者企业为了获取银行及商业信用,上市公司为了增资扩股等。
典型做法: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亏损挂帐,或者通过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等虚增利润。
2、利润最小化目的:绝大多数是为了避税,或上市公司为避免摘牌等。
典型做法: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使用加速折旧法、将应予资本化的费用列入当期损益、在物价上涨的时候采取后进先出法结转成本等等。
3、利润均衡化
目的:为了塑造其生产经营稳定的外部形象,以获取较高的资信等级。
典型做法:利用应收应付帐户、递延帐户等调节利润,精心设计出企业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
4、利润清洗
目的:推卸责任(如企业更换主要经营者,新任者为了自身的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将坏帐、积压的存货、长期投资损失、闲置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盈亏等一系列不良或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
(二)虚增利润的手段及识别
1、利用应收应付款调节利润。如年底虚开,同时增加应收帐款和营业收入,次年又以质量不符等名义将其冲回,使当年营业收入虚增。如是为隐藏部分收入,则可利用推迟开票,将营业收入藏于预收帐款中。
识别方法:关注应收帐款质量特别是年末的突发性变化,或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进行对比,如果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远远大于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则有可能是突击虚增利润。
2、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利用产品和原材料的转移价格调节收入和成本、利用资产重组订价获取资产增值收益,利用高回报率的委托经营方式虚增业绩,利用管理费收支、共同费用分摊等虚增利润。这类方法除转移价格和管理费用分摊外,其它方法所产生的利润基本都体现在“其它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项目中。
识别方法:首先是计算关联交易产生的盈利在以上占各项目中的比重和这些项目占总利润的比重,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对关联企业的依赖程度,结合其定价分析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和公允性。
3、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借口执行权责发生制和收入支出配比原则,将本该当期列支的费用作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资产处理。
识别方法:重点检查各类虚拟资产项目,并注意报表附注中关于其确认和摊销的会计,特别注意本年度增加较大和未予正常摊销的项目。
4、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有些企业将收益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以减少财务费用增加利润。或者将不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以减少当期费用并增加利润。
识别方法:可通过分析在建工程占总资产的比重来进行,该比重一般应当与利息支出资本化的比例相当,如果过高则有操纵利润的嫌疑。
(三)其他
1、特别关注会计报表中的其它项目及非经常性项目。
2、结合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特点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和盈利状况。
3、由于会计核算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法,我们看到的资产负债报表是用历史成本反映企业取得的各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价值,是历史价值而非现时价值,是获取价值而非经济价值,所以我们在进行报表分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现时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影响。
四、分析手段
结构分析:即分析各分项在总额中的比重及分布情况。
趋势分析:也叫比较分析,将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各项目在不同时期的状况及变化。
关联分析:结合企业的相关信息,对会计报表中的有关项目相互对照分析,以进一步揭示收益质量、财务风险等。
比率分析:根据会计报表中的有关项目,计算相关财务指标,以评价企业的收益质量、偿债能力等。
五、结论1、是否满足上市挂牌基本条件
2、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是否乐观
3、财务风险如何、资产质量如何
4、内部控制是否规范、管理能力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