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课内阅读。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1.话选自课文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
2.给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盛开(chéng shèng)________ 新鲜(xiān xiǎn)________
3.写出选段中的一个双重否定句,并把它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选段画横线的词造句。
无论……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 )的青铜礼器,下至( )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用“____”画出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收藏(______)珍贵(______)销毁(______)
4.选文第一自然段的段落方式(结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1.请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2.牛郎周到地照看老牛,一是因为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第二自然段写的是(______)
A.牛对牛郎的陪伴 B.牛郎对牛的照看
C.分家时牛被分给了牛郎
4.选文具体写牛郎和老牛相处的情景,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写牛郎和老牛关系亲密,表现了牛郎善良、勤劳的品质,为下文写老牛帮助牛郎做铺垫。
B.写牛郎和老牛关系亲密,反衬了哥哥嫂子对老牛的冷漠无情
C.写老牛和牛郎关系亲密,突出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依靠以及老牛的善解人意。
D.写牛郎和老牛关系亲密,反村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他命运的不幸。
5.画“ ”的句子描述的情节很简略,请你发挥想象,以牛郎的口吻把情节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内阅读。
桂花摇落以后,( A )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 B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 C )桂花。回家时,总要( D )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将下列四个字分别填入选文ABCD处。
捧 赏 收 挑
A:_____ B:______ C:_______ D:________
2.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1)这个句子中最能表现桂花香气浓郁的字是“_______”。
(2)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在。
B.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乡亲们做糕饼、泡茶,桂花香气浓郁,让四季香甜。也让乡亲们的生活香甜。
3.用“﹏﹏”画出母亲说的话。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桂花的香气。
B.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闻着花香,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欢乐。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4.下面哪句诗与选文中母亲的话表达的意思相近?( )
A.月是故乡明 B.每逢佳节倍思亲
5.作者借桂花抒发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内阅读《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侵略(______) 销毁(______) 笼罩(______)
2.用“_______”线画出作者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3.读短文二三句,你从“凡是”“统统”“任意”这三个词语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____感情,朗读时要读出__________的语气。
5.一直以来,“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备受社会各界的争议,有人反对也有人赞成。你的观点: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给加点字注音。
削弱(_______) 乘机(______) 战袍(______) 荆条(______)
2.“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这句话运用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蔺相如的_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表现了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七、 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 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是_____句。请将这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_________。
2.用一个成语概括画“ _ ”的句子应是(_______________)
3.课文除了讲选文中的这个故事,还向我们讲了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两个故事。
4.读了这个片段,你觉得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蔺相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写出括号里应填上的恰当关联词,并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削弱——________ 进攻——________ 同心协力——________
3.不改变句子的意思,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选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________
5.你认为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本文段,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课内阅读。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cáng zàng)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lóng lǒng)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选择正确读音,画“√”。
2.请用“_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藏(__________) 宝贵(_________) 毁灭(________)
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遭受的破坏之严重,用“﹏﹏”画出。
5.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课内阅读。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1.“我”是_______的顺序观察榕树的,从“____”一词可以看出来。
2.用“——”画出描写榕树茂盛的句子。
3.这株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的作用是( )
A.陈述事实
B.写出了作者遗憾的心情,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C.点明中心
答案
一、
1.《桂花雨》 琦君
2. shèng xiān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的。
4.无论多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不懈。
二、
1.先秦时代 唐、宋、元、明、清历代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 珍藏 名贵 毁灭
4.总分总
5.体会到英法联军的残暴与野蛮.更激起我们对其罪恶行径的憎恨之情。
6.你曾是我们的“万园之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而如今残墙断塤,一片荒芜。我们一定会不忘国耻.勇担振兴中华的责任。祖国,请勇敢飞翔,我们就是你的力量。
三、
1.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2. 牛跟他很亲密 牛勤勤恳恳地干活
3. B A
4.B
5.我经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还跟它商量一些事。我干活回来时看到树上的鸟窝里的雏鸟孵出来了,回家就对老牛说:“牛啊,我看见树上的鸟窝里多了好几只雏鸟。那是我上次在路边救的那只喜鹊生的小喜鹊,最近总看见它飞来飞去地叼回小虫子,原来是要给小喜鹊吃啊。
四、
1. 挑 收 赏 捡
2. 浸 B
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B
4.A
5.作者借桂花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情感。
五、
1.侵犯 烧毁 覆盖
2.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3.侵略者的贪婪、野蛮和残暴
4.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痛惜、悲愤
5.反对 圆明园留下的一片废墟会时刻提醒人们:那段屈辱的历史,激励我们一直奋发图强。
六、
1. xuē chéng páo jīng
2. 比喻 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避让廉颇的样子
3. 语言 蔺相如避让廉颇 顾全大局
4.负荆请罪
七、
1.反问 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2.负荆请罪
3.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4.我觉得廉颇是个知错能改的人,蔺相如是个为国家大计考虑 、宽容大度的人。
八、
1.如果;就
如果不能考100分,我就要回家挨爸爸批评了。
2. 减弱 攻打 齐心协力
3.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4.负荆请罪
5.蔺相如做得对,他处处避让,是以赵国的大局为重。
6.喜欢蔺相如,因为他宽容,大度。
九、
1.cáng lǒng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 收藏 珍贵 销毁
4.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5.圆明园中收藏者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6.我们不能忘记国耻,要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十、
1. 由远及近 逼近
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3.榕树很大,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榕树枝繁叶茂,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农民不许人去捉鸟儿,给鸟儿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4.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