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项选择题
1.以下因素中,属于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的是()
D、失业危机
2.适应性学习就是要以()为核心,发展个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B、解决新问题
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职业锚三要素的是:()
A、职业倦怠
4.对克服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紧张没有用处的方法是:()
D、猜疑与逃避法
5.下列情绪中属于负面情绪的是:()
A、愤怒,焦虑,恐惧
6.与情绪调节有关的“理性——情绪疗法”,被概括为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C代表结果,B代表什么()
A、信念
7.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是:()
D、自杀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的是:()
A、过分追求完美
9.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
D、强迫症
10.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着人的()而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反应。
A、认识过程
11.()是人的主要应激源。
C、生活事件
12.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
A、避免类似情境
多项选择题
1.社会适应的组成部分包括:(abc)
A、个体:是社会适应过程的主体;B、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的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适应过程中情境的重要部分;
C、改变:是社会适应的中心环节。D、在生物学中,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损伤。
2.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焦虑心理,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缓解焦虑(abcd)
A、提出合理的期望,持乐观的心态B、提高适应性和调节能力C、寻求情感支持D、保证充足的睡眠
3.个人工作倦怠的个人内在原因包括:(abc)
A、认识不准确B、消极的思维模式C、心理韧性不够D、上级要求多
4.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平等交互原则B、功利原则C、自我价值保护原则D、情景控制原则
5.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向直接领导、上级请示与汇报时应该注意的基本态度是什么?(abc)
A、尊重而不吹捧B、请示而不依赖C、主动而不越权D、上级说啥就是啥,叫怎么着怎么着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有时候会存在偏差,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有:(acd)
A、过分追求完美B、自我批评C、过度自卑或自负D、自我中心
7.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abcd
A、生活的自理能力B、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C、工作、学习与从事事务的能力
D、遵守道德、行政、法律和风俗的能力
8.()是嫉妒产生的重要原因。bcd
A、内向B、虚荣心过强C、自私狭隘D、斤斤计较
9.在与人交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不要随便打断他人谈话,扰乱人家的思路B、不要因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迫使他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C、不要连续发问,以致他人难以应付D、不要老是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
10.如何给人留下良好的每一印象?() abcd
A、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B、微笑C、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
D、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
判断题
1.维护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正确错误
2.社会适应的中心环节是改变。
正确错误
3.工作倦怠就等同于工作压力,二者没有区别。
正确错误
4.倾听就是被动的接收,不需要有反馈的引导和鼓励。
正确错误
5.正常的情绪是指积极的,正面的情绪。
正确错误
6.抑郁症与正常的情绪低落没有区别。
正确错误
7.身体上生了病,全凭医生一张嘴。心理上有了问题,当然也就全听心理咨询师的,自己用不着作出什么努力。
正确错误
8.动机水平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
正确错误
主观题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个人因素的有哪些?
答:1.气质与个性特征。
2.情感与冲突,包括情绪、情感因素和心理冲突。
3.个体认知方式。
4.个体早期经历的影响,包括成长经历与家庭氛围、早期依恋关系。
2.职业倦怠的表现有哪些?
答:1、 不愿承担责任
2、 疏远人群
3、 行事拖沓,工作效率降低
4、 暴饮暴食或以烟酒解愁
5、 把挫折归咎在别人身上
6、 常迟到早退或者请假
3.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羞怯心理?
答: 1、培养自己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长处
2、努力丰富自身的涵养
3、要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
4、增强交往的锻炼,多创造一些交往的机会
4.专业技术人员在个人层面如何进行压力管理?
答:1.及时地自我反省。
2.有效时间管理。
3.积极寻求支持。
4.提高自我“免疫力”。
论述题(10分)
在你的身边有心理异常的人吗?举例说明某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
答:有心理异常的人。
常见心理障碍及其主要表现
第一、感知觉障碍
感觉过敏:患者对外界各种一般强度的刺激如光、声、冷、热以及某些不适感的感受性增高以至于不能忍耐
错觉:是歪曲的知觉,即外界存在某种事物,但感知到的是另一件事物
幻觉:外界不存在某种事物而感知到这种事物,这种虚幻的知觉叫做幻觉
第二、思维障碍
思维贫乏:思维内容空洞,联想贫乏,语量少
思维迟缓;也叫抑制性思维,联想困难,强制性思维患者感到脑子里出现大量的思维内容,完全不受自己支配,好像是一种外力强加给自己的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
强迫观念:某一固定的观念在脑子里反复出现,这些观念是患者不愿意想的,且伴有主观的被迫感觉和痛苦感觉。
第三、记忆障碍
记忆减退是指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
错构这是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通过别人的提醒和对证,也不能纠正。患者回忆起来的事不但在时间、地点上与事实有出入,在内容上也是错误的。
虚构没有做过的事,没有过的经验,而患者坚持认为他做过或经验过。
第四、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的增强。
注意涣散为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稳定性不足。
注意减退 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
注意转移主要指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注意稳定性降低,注意的对象不断地转换。
注意衰退患者不能留意观察和主动将注意集中于外界客观环境 。
第五,情绪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表现为情感活动的减退或丧失。
情绪低落:也可以叫情绪抑郁,是负性情感活动的增强。
焦虑: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
情感脆弱:这是一种情感调节上的障碍。
第六、意向行为障碍
意向缺乏:主要指高级意向的减退和缺乏。
意向增强:一般所指的意向增强主要低级意向增强。
意向倒错:主要指食欲和性欲的倒错。
强迫意向:患者有做出某种动作的强烈冲动,但不付诸行动,叫做强迫意向。
强迫动作:强迫动作是患者理智上不愿做出某种动作,但在行动上又要去做。
第七、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障碍:是患者对自己实际存在的躯体病和心理异常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重型精神病患者,在疾病发作期无自知力;缓解期自知力渐渐恢复;它是疾病康复的指标。所有神经症患者,自制力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