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红色旅游是当今热点,某校夏令营计划选择红色旅游在上海,你认为他们主要是为了了解
A、辛亥
B、中国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
D、七大
2、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表达了被列强割占或租占的七个地区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感情。其中一首写道:“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97年“守夜的黄豹”终于回到祖国怀抱。“黄豹”指什么?它的割占与哪一条约有关?
A.,《马关条约》 B.澎湖,《马关条约》
C. ,《南京条约》 D.澳门,《马关条约》
3、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变法维新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4、2010年3月14日10时,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三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即使是中国很穷的时候,我们也是铮铮铁骨。”以下各项不能说明的是:
A.雅克萨反击战
B.五四运动
C.淮海战役
D.抗美援朝
5、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这个100年来屡受欺侮却又不甘沉沦的民族,终于走进核时代的大门。标志着这个民族“走进核时代的大门”的事件是
A.导弹建成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中近程地对地导弹试验成功 D.1966年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6、某同学查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资料时,发现了下面的数据表
这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国家的调整
B、各国原有经济基础较好
C、美国的经济援助
D、第三次科技的推动
7、2008年5月25日,以表演舞蹈“千手观音”而蜚声海内外的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开始在伦敦演出,并将巡演所有报酬捐给了
四川大地震灾区。“千手观音”与哪一宗教有关?A道教B教C佛教D教
8、现代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是“瓦特”,这是为了纪念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一位英国机械师,他的成就是()
A.发明珍妮机B.改进蒸汽机C.发明火车D.设计内燃机
9、右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
推动这一时期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
C.英国工业
D.早期殖民掠夺
10、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
在曾经充满动荡不安的欧洲巴尔干半岛上,
僵持许久的科索沃问题正在考验着塞尔维亚的欧盟梦,考验着整个欧洲的稳定,也让美俄持续的明争暗斗多了一个复杂的回合和砝码,这反映了
A.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 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C. 美国的霸权主义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小题6分,第12小题7分,共13分)
11、农村与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根基。
材料一
材料二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包产到户的形式,把土地包给社员,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同于中国过去农村的任何一种土地制度,它是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前提的。——《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左图反映的是我国进行时的情景,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1分)
(2)材料一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农村改革实行制后,农民喜获丰收。(1分)(3)据上述材料,指出这两次农村变革中所实行的土地所有制有何不同?(2分)(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次农村变革所产生的共同作用。(2分)
12、中美关系:作为竞争中合作的两个大国,中美之间的关系复杂纷纭。
材料一 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材料二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如下图)。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中美之间“25年没有交往”,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美两国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1分)
(3)除中美关系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请列举一例。(1分)
(4)材料二中的三幅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对其中反映的信息,最恰当的理解是()(1分)A.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畏惧美国而与之交往
C.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D.中美友好源远流长,近现代史上从没有过摩擦和对抗
(5)中美之间的关系,从几十年的敌对恢复到邦交正常化,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3、下面是一位同学绘制的两个国家的年代尺,读后回答问题。
(1)根据已给出的内容,判断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国的历史?(2分)
(2)材料一年代尺中的“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该国发生什么大事?(1分)
(3)材料二年代尺中的“1804年”,(人物)称帝,制定《民法典》。(1分)
(4)两则材料中的“1919年”,两国与美国共同操纵巴黎和会,会上签订了。(1分)(5)1993年两国与欧洲其它国家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式结成什么组织?(1分)这一组织的成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1分)201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十一)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小题6分,第12小题7分,共13分)
11、(1)土地(1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1分)
(3)土地后是农民土地所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是属于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2分)
(4)推动农村生产力迅速发展。(2分)
12、(1)建国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敌对。(2分)
(2)《中美联合公报》(1分)
(3)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国重返联合国(1分)
(4)(A )(1分)
(5)和平与友好是时代发展的主流,国家之间和则两胜,战则两败,应该共同营造和平环境,推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两国交往应该彼此尊重各国的历史与现实,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3、(1)材料一:英国材料二:法国(2分)
(2)工业(1分)
(3)拿破仑(1分)
(4)《凡尔赛和约》(《协约国和参战歌过对德和约》)(1分)
(5)欧盟或欧洲政治经济联盟、欧洲联盟(1分)
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的方向发展(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