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语文
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剔透(tì) 允诺(yǔn) 划归(huà)
B. 侵略(lüè) 间隔(jiàn) 既然(jì)
C. 胆怯(qiè) 旅行(lǚ) 潜水(qiǎn)
D. 执拗(niù) 鹰隼(sǔn) 眼睑(liǎn)
2. 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爷爷开辟了yī mǔ( )空地,辛勤地bō zhǒng( )、jiāo shuǐ( ),不久便收获了几luó kuāng( )蔬菜。他使我们懂得了劳动的意义。
(2)大家一致决定,共同出资xiū zhù( )一座坚固的大桥来解决出行的问题。
(3)我们不能对父母说huǎng yán( ),也不能忘记他们的dīng zhǔ( )。
3.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流响出疏桐。
(2)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_
(3)诗中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它体现在陆游的临终希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体现在龚自珍对朝廷重用人才的翘首以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
4. 小李学习懒散,不求上进,总是推脱明天再做。下面名言不适合劝诫他的是( )
A.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B.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D.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5. 下面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过这个团队处心积虑地钻研,一种新型玻璃终于问世了。
B. 看到自己辛苦培育的花草被小猫糟蹋,弟弟气急败坏地找小猫算账。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做法臭名远扬。
D. 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赏月,美中不足的是天有些阴,月亮在云层里时隐时现。
6. 下列有关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圆明园的毁灭》将笔墨着重于表现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引发读者的痛心,激发人们的国耻感。
B. 《牛郎织女》讲述了牛郎与织女相识相爱的过程,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C. 《将相和》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识大体的可贵品质,批评了廉颇知错不改的顽劣品质。
D. 《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借人喻物的写作手法。
7.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是《诗经·小雅·鸿雁》中的诗句,对应的成语是( )
A. 民不聊生 B. 兵荒马乱 C. 生灵涂炭 D. 哀鸿遍野
句子练习。
8. 用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突出事物的某种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你把成语“悠然自得”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写出下面句子的主要意思: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是士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体会词语的不同意思,根据要求用“成熟”写句子。
成熟(指果实成长到可收获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熟(指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下面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邮票,请你照样子给后两枚邮票起名字,并按要求排列。
①盗衣结缘 ②男耕女织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根据课文《牛郎织女》,你知道这四枚邮票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根据课文内容作答
(1)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鹰隼试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矞矞皇皇。
(3)《己亥杂诗》中“九州生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万马齐喑”则暗示了___________。
(4)《桂花雨》一文中,作者以____________为主线贯穿始终,蕴含着浓浓的____________情。
(5)《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从_______________开始介绍,使我们知道了宇宙中速度更快的是__________。
(6)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猎人海力布(节选)
①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②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14. 选文中画“ ”的句子不能够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俗语是( )
A. 穷家难舍,热土难离
B. 金窝银窝不如家乡的穷窝
C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1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两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读了选文,同学们对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的原因议论纷纷。下面( )的说法最准确。
A. 王力:海力布因为乡亲们的不信任而感到伤心着急。
B. 张轩:海力布矛盾极了,不说清楚灾难马上就要到来,说清楚自己会变成石头。
C. 李萍:因为灾难马上就要降临,乡亲们却舍不得离开家而气愤流泪。
17. 请你以乡亲们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劝说大家赶紧搬家的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爱国的理由
①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国家的民族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天然的、血缘上的爱国的理由。
②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断维持,不断发展。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劳建设,如蜂酿蜜,如燕垒窝,不能有一时的停顿。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一国既处于世界各国之林,必然会有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甚至会遭遇欺侮和侵略。这是爱国的第二个理由。
18. 从短文中,我们知道爱国的两个理由分别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结合下面资料,完成练习。
《可爱的中国》写作背景:1935年5月2日,当时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还没爆发,但“九一八事变”的炮声已使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而此时蒋介石领导的一边奉行不抵抗,一边仍在大规模围剿党人。方志敏在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司令,但在行军的路上因叛徒出卖而不幸落到反动派的手中。《可爱的中国》就是方志敏被捕后在监狱中写下的。
(1)短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母亲”指__________,“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指__________。
(2)结合资料,理解“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这句话中蕴含的情感,下列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表达了祖国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能为自己增光添彩的怨恨。
B.表达了对奉行不抵抗和残酷围剿党人的愤怒与控诉。
C.表达了对日本帝国主义肆意占领中国领土,欺侮中国人民的痛恨与愤怒。
D.表达了对国土沦陷,祖国母亲遭受苦难和中国人民遭受蹂躏的悲痛与愤怒。
20. 中国自古以来从不缺乏爱国志士,请你结合所学内容分享你心目中为国家和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并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国。(至少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诗词,完成以下练习。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1. 读懂诗歌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内容,从“题临安邸”这个题目中,了解到了什么?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写作
你的父母是怎样的呢?请你“漫画”一下你的父母,先想想你的父母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不少于350字,题目自拟。
参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剔透(tì) 允诺(yǔn) 划归(huà)
B. 侵略(lüè) 间隔(jiàn) 既然(jì)
C. 胆怯(qiè) 旅行(lǚ) 潜水(qiǎn)
D. 执拗(niù) 鹰隼(sǔn) 眼睑(liǎn)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剔透(tì)——tī;
C.潜水(qiǎn)——qián;
D.眼睑(liǎn)——jiǎn。
故选B。
2. 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爷爷开辟了yī mǔ( )空地,辛勤地bō zhǒng( )、jiāo shuǐ( ),不久便收获了几luó kuāng( )蔬菜。他使我们懂得了劳动的意义。
(2)大家一致决定,共同出资xiū zhù( )一座坚固的大桥来解决出行的问题。
(3)我们不能对父母说huǎng yán( ),也不能忘记他们的dīng zhǔ( )。
【答案】 ①. 一亩 ②. 播种 ③. 浇水 ④. 箩筐 ⑤. 修筑 ⑥. 谎言 ⑦. 叮嘱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结合语境,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亩”“浇”“箩”“谎”“嘱”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流响出疏桐。
(2)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_。
(3)诗中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它体现在陆游的临终希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体现在龚自珍对朝廷重用人才的翘首以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垂缕饮清露 ②. 牵牛织女渡河桥 ③. 王师北定中原日 ④.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⑤. 我劝天公重抖擞 ⑥. 不拘一格降人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1)书写时注意“缕”“露”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牵”“渡”的正确写法。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示儿》,意思是:当朝廷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它体现了陆游的临终希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出自清朝龚自珍所作的《己亥杂诗》,意思是: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它体现了龚自珍对朝廷重用人才的翘首以盼。
选择题。
4. 小李学习懒散,不求上进,总是推脱明天再做。下面名言不适合劝诫他的是( )
A.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B.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D.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的理解和使用。
A.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适合劝诫小李;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适合劝诫小李;
C.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只有少年是自由的,那么国家才能自由。不适合劝诫小李;
D.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教育人们不要一天到晚吃饱了不做事,不要浪费一点时间放弃用功。适合劝诫小李。
故选C。
5. 下面加点词语运用有误一项是( )
A. 经过这个团队处心积虑地钻研,一种新型玻璃终于问世了。
B. 看到自己辛苦培育的花草被小猫糟蹋,弟弟气急败坏地找小猫算账。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做法臭名远扬。
D. 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赏月,美中不足的是天有些阴,月亮在云层里时隐时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使用。
A.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句意为:经过这个团队勤奋刻苦地钻研,一种新型玻璃终于问世了。“处心积虑”使用错误。
故选A。
6. 下列有关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圆明园的毁灭》将笔墨着重于表现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引发读者的痛心,激发人们的国耻感。
B. 《牛郎织女》讲述了牛郎与织女相识相爱的过程,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C. 《将相和》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识大体的可贵品质,批评了廉颇知错不改的顽劣品质。
D. 《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借人喻物的写作手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A.《圆明园的毁灭》着重描写的是圆明园昔日辉煌,目的是为了说明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重于表现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说法错误。
C.《将相和》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的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顾全大局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批评了廉颇知错不改的顽劣品质”说法错误。
D.“借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借人喻物的写作手法”错误。
故选B。
7.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是《诗经·小雅·鸿雁》中的诗句,对应的成语是( )
A. 民不聊生 B. 兵荒马乱 C. 生灵涂炭 D. 哀鸿遍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大雁在空中飞,传来嗷嗷哀鸣声。比喻流民在苦难中哀叹。与诗句不符;
A.民不聊生:百姓没有办法生活下去。形容生活极端困苦。与诗句不符;
B.兵荒马乱: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与诗句不符;
C.生灵涂炭:百姓生活在极大的痛苦当中。与诗句不符;
D.哀鸿遍野:哀鸣的大雁到处都是,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与诗句相符。
故选D。
句子练习。
8. 用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突出事物的某种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你把成语“悠然自得”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写出下面句子的主要意思: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是士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体会词语的不同意思,根据要求用“成熟”写句子。
成熟(指果实成长到可收获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熟(指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 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引着我。
9. 进门后,她看到父亲正坐在壁炉旁,一边悠闲自在地喝着热茶,一边浏览今天的报纸。
10. 小岛条件艰苦,却驻扎着海军士兵。
11. ①. 成熟的稻穗沉甸甸的。
②. 时机已经成熟,不用再犹豫了。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运用。
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所要描写的事物即可,将其与一种事物或者多种事物进行比较。
示例:冬,它没有春的艳丽,没有夏的张扬,没有秋的丰硕,但它所独有的就是那圣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景写话。
先理解成语的意思,在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注意用词连贯。
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
示例:金秋十月,我来到辽阔无垠草原,躺在草原上悠闲地晒着太阳,身边时而有人骑着高头骏马在草地上驰骋。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可以看出小岛的小。结合“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可知小岛环境恶劣,用“却”字转折,已初显战士们扎根海岛的可敬、可佩之处。故可以概括为:小岛很小,环境也很恶劣,却驻扎着海军士兵。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结合词语“成熟”的不同意思写句子,注意语句连贯。
示例:
指果实成长到可收获的程度:枝头挂满了成熟了的苹果。
指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等时机成熟,我会把我的想法告诉大家。
12. 下面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邮票,请你照样子给后两枚邮票起名字,并按要求排列。
①盗衣结缘 ②男耕女织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根据课文《牛郎织女》,你知道这四枚邮票的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鹊桥相会 ②. 担子追妻 ③. ①②④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的理解。
仔细观察图③可知,图上有两个人站在喜鹊的身上,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可知,图片表达的是:鹊桥相会;仔细观察图④可知,图上有有一个人挑着担子,担中有两个孩子,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可知,图片表达的是:担子追妻。
根据课文《牛郎织女》的内容可知,牛郎因为盗衣和织女结缘,然后织女嫁给牛郎,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把织女带走,牛郎挑着担子带着孩子追织女,此后他们每年只能通过鹊桥相见。故依次排序为:①②④③。
13. 根据课文内容作答。
(1)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鹰隼试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矞矞皇皇。
(3)《己亥杂诗》中“九州生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万马齐喑”则暗示了___________。
(4)《桂花雨》一文中,作者以____________为主线贯穿始终,蕴含着浓浓的____________情。
(5)《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从_______________开始介绍,使我们知道了宇宙中速度更快的是__________。
(6)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素之一忽则嫌白 ②. 黛之一忽则显黑 ③. 风尘吸张 ④. 奇花初胎 ⑤. 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 ⑥. 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的现实状况 ⑦. 桂花 ⑧. 思乡 ⑨. 人们最熟悉的自身奔跑速度 ⑩. 光 ⑪. 集中注意力 ⑫. 不回读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
注意“忽、嫌、黛”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
注意“张、初”的正确写法。
(3)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己亥杂诗》作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全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意思是: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九州生气”: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暗指当时沉闷,腐朽的现状。
(4)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文章,作者以“桂花”为主线,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其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5)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先介绍了人的奔跑速度和鸵鸟的奔跑速度,接着比鸵鸟跑得快的是猎豹,然后介绍了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事物,由动物到飞机、火箭、流星体再到光,速度一个比一个快,最终得出结论: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其中宇宙中速度最快的是光。
(6)本题考查阅读技巧。
第二单元介绍了多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抓住关键词句读等。
阅读理解。
猎人海力布(节选)
①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②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14. 选文中画“ ”的句子不能够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俗语是( )
A. 穷家难舍,热土难离
B. 金窝银窝不如家乡的穷窝
C.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1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两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读了选文,同学们对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的原因议论纷纷。下面( )的说法最准确。
A. 王力:海力布因为乡亲们的不信任而感到伤心着急。
B. 张轩:海力布矛盾极了,不说清楚灾难马上就要到来,说清楚自己会变成石头。
C. 李萍:因为灾难马上就要降临,乡亲们却舍不得离开家而气愤流泪。
17. 请你以乡亲们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劝说大家赶紧搬家的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C 15. ①. 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但乡亲们不理解。 ②. 海力布为救乡亲们变成了一块石头。 16. B
17. 海力布急忙跑回家对我们说,让我们赶快搬到别处去,这个地方不能住了。我们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无论他怎么说,我们都不相信他的话,他急的都快掉眼泪了。还发誓说,他的话千真万确,让我们赶快搬走,晚了就来不及了。
【解析】
【14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俗语的理解。
A.句意思是:家虽贫穷,但曾长居久住,总舍不得离开;也指故乡即使是穷山僻壤,但因土生土长在那里,也会与那里难分难舍。
B.句意思指:人情总是留恋着自己的故居。
C.句意思是: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 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结合句子“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可知,乡亲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已经爱上了这片土地,虽然这里条件不是很好,但家人们都在一起,也非常幸福;外面再好也不如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住着舒服。
故选C。
【15题详解】
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和“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可知第①段讲的是:海力布极力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可大家都不愿意搬离。再结合句子“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及“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可知第②段讲的是:海力布为了救大家,最终说出了真想,变成了石头。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和“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可知,此时的海力布是非常矛盾的,不说原因大家不搬家,说了原因自己又会变成石头。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转述句。
转述句是指: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表达句式。角度变化后,标点符号,人称代词都要改变。短文第①自然段是海力布劝说大家搬家,题目要求“以乡亲们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劝说大家赶紧搬家的部分。”转述后为: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来,让我们马上搬到别处去,说要越快越好,还发誓说没有骗我们,见大家都没有听他的话,眼泪都急出来。
阅读。
爱国的理由
①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国家的民族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天然的、血缘上的爱国的理由。
②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断维持,不断发展。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劳建设,如蜂酿蜜,如燕垒窝,不能有一时的停顿。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一国既处于世界各国之林,必然会有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甚至会遭遇欺侮和侵略。这是爱国的第二个理由。
18. 从短文中,我们知道爱国的两个理由分别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结合下面资料,完成练习。
《可爱的中国》写作背景:1935年5月2日,当时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还没爆发,但“九一八事变”的炮声已使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而此时蒋介石领导的一边奉行不抵抗,一边仍在大规模围剿党人。方志敏在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司令,但在行军的路上因叛徒出卖而不幸落到反动派的手中。《可爱的中国》就是方志敏被捕后在监狱中写下的。
(1)短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母亲”指__________,“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指__________。
(2)结合资料,理解“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这句话中蕴含的情感,下列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表达了祖国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能为自己增光添彩的怨恨。
B.表达了对奉行不抵抗和残酷围剿党人的愤怒与控诉。
C.表达了对日本帝国主义肆意占领中国领土,欺侮中国人民的痛恨与愤怒。
D.表达了对国土沦陷,祖国母亲遭受苦难和中国人民遭受蹂躏的悲痛与愤怒。
20. 中国自古以来从不缺乏爱国志士,请你结合所学内容分享你心目中为国家和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并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国。(至少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 ①. 国家养育了你 ②. 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
19. ①. 祖国 ②. 祖国人民 ③. A
20. 袁隆平爷爷,为中国的粮食做出巨大贡献。
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做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习之余,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自己的能力。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第①段,读句子“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第②段,读句子“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可知,短文告诉我们爱国的两个理由分别是:国家养育了你!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和句子的理解。
(1)第②段,读句子“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可知,方志敏看见祖国积贫积弱,之后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母亲”指的是祖国;读句子“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可知,这是“母亲”说的话,故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指的是祖国的人民。
(2)A.第②段,读句子“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可知,表达的是祖国母亲呼吁祖国人民团结起来,辛劳建设,共同爱国,为祖国效力。题干表述错误。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积累和表达能力。
为国家和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符合主题即可。如:
两弹一勋邓稼先,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实际生活中怎样爱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即可。如:
作为小学生,我们首先应该努力学习,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为以后报效祖国做准备。其次,我们应该锻炼好身体,俗话说身体是的本钱,有了好身体,以后才能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阅读课内诗词,完成以下练习。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1. 读懂诗歌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内容,从“题临安邸”这个题目中,了解到了什么?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 写诗的地点;在那里写诗的时代背景
22. 对国家现状的无比忧虑和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讽刺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题目的理解。
临安:南宋的京城,今浙江杭州。邸:客栈、旅店。诗题意思是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题目告诉我们写诗的地点交代了。
这个题目可以引发我们很多思考。
示例:作者当时为什么在临安旅店里写这首诗?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的主旨。
全诗的意思是: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痴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南宋君臣偏安杭州,忘掉国难,依然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讽刺了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作者对此极大的愤怒,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23. 写作
你的父母是怎样的呢?请你“漫画”一下你的父母,先想想你的父母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不少于350字,题目自拟。
【答案】例文:
我的百变妈妈
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显得那么清爽、干练,柳叶眉下嵌着一双能洞察我一切的“火眼睛”。她还有高挑挺拔的身材,这就是我既爱又烦的妈妈。
我在暗地里给妈妈取了许多外号:“变脸女王”、“母狮子”、“厨神”。
说到变脸,我妈妈翻脸比翻书还快。记得有一次的星期天,我们一起愉快地探讨着我的语文作业时,妈妈用火眼金睛检查出很多错别字。妈妈瞬间气得脸色发青,头发一根根竖了起来,像发飙的狮子,马上“河东狮吼”,那声音响彻整幢楼:“胡芸熙,你又犯低级错误了!”吓得我一哆嗦,赶紧一看,原来我又造残疾字了,要么缺胳膊断腿,要么画蛇添足。我把今天的“今”写成了“令”,又把“己”写成了“已”,就这样,我又得享受妈妈给我的下午茶了。
我的妈妈还是我们家的厨神,放学接我回家后,她立马系上围裙,挽起袖子在厨房里奏起了锅碗瓢盆的进行曲。不一会儿,色香味俱全的营养大餐就摆上了桌,那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勾走了我的魂。
妈妈在我沮丧时、高兴时、骄傲时、害怕时永远陪伴我左右,妈妈的爱无处不在,我爱我的百变妈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每个人都各有各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父母有什么特点,明确写些什么。写作时可以直接入题,首先要交代父母有什么不一样,他的特别之处在哪里,然后扣住题目来写,可以选择一两件能体现他特别的事写下来,突出他的特点,人物性格的描写要鲜明,注意详略,适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和人物描写方法。
开头:开篇点题,写出要写的人的特点。
中间:具体写一写你们之间的故事,体现人物特点。注意通过神态、动作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结尾:结尾点题,表达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