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定义: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
碎 石 土 分 类
土的名称
颗 粒 形 状
土的名称
颗 粒 形 状
漂 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碎 石
棱角形为主
块 石
棱角形为主
圆 砾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mm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卵 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角 砾
棱角形为主
二、描述内容: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性、层理特征。 (QhAGk&lu
1、颗粒级配:不同粒径碎石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① 漂石、块石、粒径大于200mm超过总质量的50%;
② 卵石、碎石、粒径大于20mm小于200mm超过总质量的50%;
③ 圆砾、角砾、粒径大于2mm小于20mm超过总质量的50%。
2、颗粒形状
① 块石、碎石、角砾:以棱角形为主。
② 漂石、卵石、圆砾:以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3、颗粒排列:颗粒间排列、接触方式。
4、母岩成分:
① 岩浆岩:代表性岩石 玄武岩 花岗岩、流纹岩、辉绿岩等;
②沉积岩:代表岩石 泥岩、砂岩、页岩、灰岩、砾岩等;
③变质岩:代表岩石 千枚岩、板岩、片麻岩等。
5、风化程度:
① 未风化: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② 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用手锤不易击碎;
③ 中等风化:结构部分破坏,沿节里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用手锤易击碎,岩芯钻方可钻进;
④ 强风化: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手可折断,干钻不易钻进;
⑤ 残积土: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锹镐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
6、充填物性质和充填程度:当充填物为粘性土、粉土、砂土充填应按充填物性质分别描述颜色、状态、密实度、湿度等。
7、密实性
① 按N63.5分类;
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
密实度
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
密实度
N63.5≤5
松散
10 5 N63.5>20 密实 ② 按N120分类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120 密实度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 密实度 N120≤3 松散 11 3 N120>14 很密 6 ③目测法: 密实性 骨架颗粒含量和排列 可 挖 性 可 钻 性 松 散 骨架颗粒质量小于总质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 锹可以挖掘,井壁易坍塌,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后,立即塌落。 钻进较易,钻杆稍有跳动,孔壁易坍塌。 中 密 骨架颗粒质量等于总质量的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 锹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面形状。 钻进较困难,钻杆、吊锤跳动不剧烈,孔壁有坍塌现象。 密 实 骨架颗粒质量大于总质量的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 锹稿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井壁较稳定。 钻进困难,钻杆、吊锤跳动剧烈,孔壁较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