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营造和谐班级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20:03:03
文档

营造和谐班级

营造和谐班级-----学校良好德育生态环境的构建桂林市第十四中学杨丽欣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孩子成长成材最重要的场所。班集体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发展和顺利成才。创建一个和谐班级,能够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健全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一个班级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班主任是连结师生关系的纽带。如何形成一个和谐奋进的班集体,是广大班主任老师共同关心的话题。所谓“和谐班级”,是一种民主公平、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共处的集体。它是一个生命健康协
推荐度:
导读营造和谐班级-----学校良好德育生态环境的构建桂林市第十四中学杨丽欣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孩子成长成材最重要的场所。班集体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发展和顺利成才。创建一个和谐班级,能够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健全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一个班级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班主任是连结师生关系的纽带。如何形成一个和谐奋进的班集体,是广大班主任老师共同关心的话题。所谓“和谐班级”,是一种民主公平、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共处的集体。它是一个生命健康协
营造和谐班级

----- 学校良好德育生态环境的构建

                                        桂林市第十四中学  杨丽欣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孩子成长成材最重要的场所。班集体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发展和顺利成才。创建一个和谐班级,能够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健全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一个班级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班主任是连结师生关系的纽带。如何形成一个和谐奋进的班集体,是广大班主任老师共同关心的话题。

所谓“和谐班级”,是一种民主公平、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共处的集体。它是一个生命健康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生处于这个系统,在健康的集体和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自觉的主动活动,个性能获得健康、充分、全面的发展。它又是动态平衡的,极富生机和活力。在和谐班级中,发展与新的矛盾同时存在,但矛盾总是朝着积极的方面转化。在和谐班级中,学生品味着班级生活的愉悦,任课教师享受着为人师表的精神满足,班主任工作充实、快乐。

营造和谐班级,关键在于构建班级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一、学生之间的和谐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和谐首先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暖的、幸福的,在班级中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重心,受到父母和家人过多的照顾,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班级内矛盾的出现在所难免。如不妥善处理、化解,必然影响班风学风,影响班级和谐。为此,班主任要做好引导工作。

 1、“偏爱”后进生。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也有一席之地。同时可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也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用百分之百的热情,去争取哪怕百分之一的效果。

  2、严爱优等生。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别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成天被人赞誉的学生,只能在理智深沉的爱之中,严格要求,警钟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前进。

3、博爱中等生。中等生是一个班级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我们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与此同时,班主任可以通过谈心、以德育文章引路、班会专题讨论、让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引导学生,或者让学生在强调互助协作等精神的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自觉”明理;以让他们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团结、学会宽容与爱、学会换位思考,并以“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来规范自己的班级行为,借此构建好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其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师生之间的和谐

班级的和谐也应包含师生关系的和谐。它也是营造和谐班级的基础。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强调师道尊严,使师生之关系完全变成了一种“主仆关系”,变成一种静止的统治与管理状态,没有了动态的活性,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即而也失去了平衡与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是: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1、“师生和谐”,首先,要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存在,师生关系最根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主体平等的关系;其次,要理解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不确定性和未成熟性,以及相对的性。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决不是班主任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的关系。班主任必须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去寻找好学上进的那部分脑细胞,使之兴奋起来,学起来。反过来,班主任也要充分相信每位学生也都是老师的助手。从这样的认识出发,不停地到学生心中去寻找,教师的助手就会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互助的关系。教师帮助学生发展、完善美好的人性,使人生有意义;同时学生也帮助老师进一步发展完善自己,使人生更有意义。师生建立起互助的关系,便减少了许多猜疑、对立、甚至斗争,师生关系和谐了。

2、平等对话促“和谐”。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尊敬、体贴任课老师;也应建议任课老师在“师生和谐”模式下,尊重学生,并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更应经常了解任课与学生双边心理动态,及时协调师生关系,并客观公正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这样,就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了一条通畅的桥梁,使平等对话成为现实,有了这种现实,才会有班级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才会有学生和谐的成长。

三、教师之间的和谐

和谐的班级,离不开教师之间的和谐。和谐班级的营造,离不开任课教师的团结协作,仅凭班主任的单打独拼远远不够。每一位任课老师都是班级这部机器的一个重要部件,一旦缺失或是损坏其中任意一个,就不能正常运转;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马卡连柯说:“哪里教师没有结合成一个统一的集体,哪里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教育过程。”任何学生的成长,都是教师集体努力的结果。班主任要协调好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形成团结友爱、和谐向上的班集体不可或缺的条件。

首先,班主任应该加强和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理解与尊重,并以实际行动表示对其工作的真心支持,如帮助了解学生,给他们提供班级助手、 搞好工作等,经常与他们互通有无,齐抓共管,要求统一,从而赢得任课教师的信赖与团结,更好地搞好班级的管理工作。

其次,让科任教师参与班集体工作管理。一个班级的教学人员组成后,作为班主任,在拟定班级工作计划、班规,选拔班干部与科代表、优生培养、后进生转化等工作中,要让科任老师参与进来,多点尊重、参考、采纳科任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迅速实施,如让科任老师自己选择本学科的科代表,分派后进生转化任务,让他们协助班主任培养班级拔尖人才等。如果班级在校内外组织的大型活动,如班级间进行的篮球赛、跳长绳赛,班主任要诚心邀请科任教师和自己一道参加,给学生加油打气,这样不仅能促进工作,激发科任教师关心班级工作的热情,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员,互相配合,同舟共济。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协调一致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要经常和所有科任老师取得联系,对学生的要求宽严适度,尽量一致,保持平衡。尤其是班主任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如碰到屡教不改的学生,教育过程中形成僵局而难以奏效,可请科任教师出面斡旋,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些能使科任老师和学生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焕发起学生对科任教师的尊敬之情。班主任在协调科任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同时,也协调了教师之间的关系,使教师的整体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满意的效果奠定了基础。只有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再次,作为班主任,思想观念上应该对所开设的课程,科目都一视同仁,绝不能有“主科”、“副科”的界限,但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基础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因为这反过来又对学生其它学科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班主任只重视某些所谓的“主科”,而轻视其它所谓的“副科”就势必在学生思想上产生对“副科”的大学情绪,甚至反感,最终放弃,这与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截然不同背道而驰的。同时这一认识也必然影响和伤害各科任课老师间的关系,出现不和谐与不愉快。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做到:第一,各门学科应同等对待,摒弃“主科”、“副科”的认识;第二,相对而言,督促学生在时间上向基础学科倾斜。

四、教师与家长的和谐

教师与家长的和谐关系,对构建和谐班级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也是构建和谐班级的保障。要构建和谐的班级,离不开对学生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其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学校对学生的各项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如果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与家庭不一致,就会相互抵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因人而异,不尽相同,学生在学校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定期召开家长会,经常家访,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思想和学习表现,适时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而学生家长也可以随时把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提高教育方法与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和谐相处,双方密切配合,相得益彰。促进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和谐,最终也促进班级的和谐。

和谐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重心,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个性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教师只有引导建立开放自主、体现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创新合作的和谐班集体,才能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使学生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而扎实的基础。

文档

营造和谐班级

营造和谐班级-----学校良好德育生态环境的构建桂林市第十四中学杨丽欣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孩子成长成材最重要的场所。班集体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发展和顺利成才。创建一个和谐班级,能够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健全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一个班级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班主任是连结师生关系的纽带。如何形成一个和谐奋进的班集体,是广大班主任老师共同关心的话题。所谓“和谐班级”,是一种民主公平、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共处的集体。它是一个生命健康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