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3-2014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J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20:04:17
文档

2013-2014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J

1.名句填空:(8分)(1)木受绳则直。(2)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3)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4)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5)在《七律?长征》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__。(6)《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1.阅读节选,完成下列问题。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推荐度:
导读1.名句填空:(8分)(1)木受绳则直。(2)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3)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4)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5)在《七律?长征》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__。(6)《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1.阅读节选,完成下列问题。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1.名句填空:(8分)

(1)木受绳则直。

(2)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3)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4)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5)在《七律?长征》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__。

(6)《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__________。”

1.阅读节选,完成下列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主义者的精神。

【小题1】对这段文字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⑦/⑧⑨⑩B.①②/③-⑨/⑩C.①-⑦/⑧-⑩D.①②/③-⑩【小题2】对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赞扬并号召学习白求恩不利已专利人的精神。B.叙述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C.叙述白求恩同志的必要性。D.批评"不少的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错误态度恶劣。【小题3】分析"无不为之感动"一句

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之"指代_______________,

"为"可换用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段文字夹叙夹议的特点十分明显,这段文字中"议"的句子是第___________句。;本段文字中正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_____句,侧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______句。

【小题5】选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分析其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文段中为什么对白求恩用了三种称呼?请简要回答

①称“白求恩同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白求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称“白求恩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周庄水韵》(节选),完成下列问题。

①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②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③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④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⑤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⑦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小题1】选文写两次游周庄给作者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

【小题2】作者写第二次游周庄,先从觉的角度描写阳光下的雪景,再从觉的角度描写的优美意境,令人神往。

【小题3】第②句中的“抚摸”一词用得十分形象,请说出它的好处。

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小题4】第③、⑤句中有两个“到处”各有所指,第③句指的是;第⑤句指的是。这是因为它们描写的对象不一样,第③句是__________,第⑤句是。

【小题5】第⑥句中的“丝竹”一词指的是“奏乐的声音”,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也有这种用法的句子:“。”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

 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 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④趋:指快走。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又何间焉⑵.一鼓作气

⑶.克之⑷. 召任座而反之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写在答题卡上。(4分)

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⑵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小题3】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小题4】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领悟出怎样的道理?(2分)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共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②,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③,务尽 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阿:古地名。②鄄(juan):古地名③饰诈:掩饰,欺诈。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闻寡人之耳者_____(2)期年之后______(3)誉言日至_____ (4)田野不辟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甲、乙两文,分条概括出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一)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二)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小题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 

【小题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2.诗歌鉴赏

樵夫词【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小题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3.读下面的诗和词,回答小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小题1】二者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共同点是什么? 

【小题2】二者反映的作者感情的不同点是什么? 

【小题3】两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找出相关的两句来。 

1.以“牵着你的手”为题写一篇作文。

牵着父母的手,感到温暖和安全;牵着老师的手,懂得思考和探索;牵着同伴的手,明白理解和支持……我愿永远牵着你的手,把所有的眷恋都放在手心,慢慢读,细细品。人生之路,风雨兼程,牵着你的手,我便风雨无阻。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文档

2013-2014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J

1.名句填空:(8分)(1)木受绳则直。(2)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3)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4)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5)在《七律?长征》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__。(6)《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1.阅读节选,完成下列问题。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