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卷第3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May 1,2008Vol 16No 15
3收稿日期:2007-11-15
作者简介:原一川(1957—),男,四川简阳人,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态度和动机实证研究
3
原一川1
,尚 云2
,袁 焱3
,袁开春
4
(11云南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云南昆明650092;2.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3.云南大学留学生院,云南昆明650091;
4.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云南昆明650092)[摘 要] 文章采取实证定量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态度和动机以及
与汉语水平的关系。受试者为在云南某高校学习汉语的44位来自越南、泰国、缅甸和老挝的留学生。问卷包括66个有关为什么学习汉语的问题,主要根据Gardner/La mbert 的二语习得量表编制而成。用
SPSS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写性分析,以探索14种态度和动机的类型的重要程度,得分最高的7个
态度/动机依次是教学因素动机、合作/竞争学习动机、家长支持动机、融合型动机、对外国语言/文化的态度、社会责任动机和学习愿望。皮尔逊相关系数表明,受试者的汉语成绩与学习汉语的态度、对本民族认同的态度和学习努力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成绩的前4个最重要的因子指标是:学习努力程度、学习汉语的态度、对本民族认同的态度以及家长支持的动机。
[关键词] 汉语学习;态度/动机;汉语成绩;东南亚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08)03-0046-07
一、引 言
国外对语言学习态度和动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下半叶。加拿大的心理学家Gardner /La m 2
bert (1972;[1]Gardner,1985[2]
)首先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教育学的经典理论:学习态度影响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又反过来作用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和动机与学习成绩和语言水平关系密切,持有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能力要高于持有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提出需要更广泛地借鉴心理学理论,来扩展Gardner 的经典动机模式。
匈牙利语言学家Dornyei (1990)[3]
博士建立了外语学习的态度和动力的理论,即持有工具型动机的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比持有融合型动机的水平高,因为外语学习有别于第二语言习得,外语学习的工具性大于融合性,语言环境也完全不同。
近两年,美国学者Noels 及其同事(2001,[4]
2005,
[5]
2006
[6]
)提出了新的观点:第二语言习
得/外语学习的态度和动机的综合型模式(内在/外在/融合型动机)。这一模式比较好地解决了外语学习和第二语言习得态度、动机和语言水平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国内就对外汉语学习态度和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钱旭菁
(1999)、[7]江新(2000)、[8]张莉、王飙(2002)、
[9]
何干俊(2002)、[10]曹贤文、吴淮南(2002)、[11]冯
小钉(2003)[12]和倪传斌等(2004)[13]
才从对外汉
语学习态度和动机的不同侧面开展研究。他们使用实证定量或定性的调查方法,获得了部分颇有意义的结论,如分离出了对外汉语学习态度和动机的构成要素,分析了某些因素对态度和动机的影响,讨论了态度和动机同汉语水平的关系。但目前尚未见到对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态度和动机进行的专项实证调查。
本研究的目的是,借鉴西方第二语言习得的态度和动机理论,运用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理论,以东南亚留学生为样本,采用实证定量调查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
本研究采用了代表性抽样的方法,抽取了44名在云南某高校学习汉语的东南亚留学生,含越南19人,泰国15人,老挝5人,缅甸5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28人;年龄从19岁到40岁;汉语专业学生占一半;在华时间从1个月到1年不等。
本研究的工具主要根据Gardner/La mbert (1972)[1]和Jacques(2001)[14]的二语习得量表编制而成问卷,采用了从“很不同意”到“很同意”的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得分从1分至5分;问卷包括14个汉语学习态度和动机因子,含66个问题。最终问卷整体信度(Cr onbachα)达到0.96。另外的工具是受试者对自己汉语水平的自我评价,分好、中、差三等。
(二)数据分析
我们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写性统计(Descri p tive Statistics)、皮尔逊相关系数
(Pearson Coefficient Correlati on)和多元回归(M ulti p le Stepw ise Regressi on)分析,目的是探索态度和动机的类型以及与汉语水平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态度/动机类型的描写性统计分析
将问卷的66个问题归纳为14个态度和动机因子,即:(1)对本民族认同的态度;(2)对外国语言/文化的态度;(3)学习汉语的态度;(4)对汉语为母语的人的态度;(5)内部动机;(6)外部动机;
(7)融合性动机;(8)社会责任动机;(9)家长支持动机;(10)学习焦虑;(11)合作/竞争学习动机;(12)教学因素动机;(13)学习努力程度;(14)学习愿望。对这14个因子进行描写性统计(de2 scri p tive statistics)分析显示,得分最高的7个态度/动机(mean value>4.00)依次是教学因素动机(4180)、合作/竞争学习动机(4.49)、家长支持动机(4.49)、融合性动机(4.30)、对外国语言/文化的态度(4.20)、学习愿望(4.07)和社会责任动机(4.02)(见表1)。
表1 描写性统计(Descri p tive Statistics)
因 子人 数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值标准差A11对本民族认同态度442.004.003.2443.45587 A21对外国语/文化的态度443.207.004.1955.62875 A31对学习汉语的态度441.5011.503.05681.39128 A41对汉语为母语的人的态度441.5015.503.62501.96370 A51内部动机442.4020.003.95912.52046 A61外部动机441.7525.883.84943.45492 A71融合性动机442.3833.504.30114.54142 A81社会责任动机441.6739.004.02275.44809 A91家长支持动机441.4043.004.485.98407 A101学习焦虑441.0047.203.43186.79041 A111合作/竞争学习动机442.0051.504.48867.27151 A121教学因素动机442.6056.004.80007.91290 A131学习努力程度441.5060.503.81828.75214 A141学习愿望441.75.504.06829.32775 Valid N(list w ise)44
因子1(见表2)是教学因素动机,包含了与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和老师有关的项目,都属于学习情境的影响,与Dornyei外语学习扩展模式中的“学习情境层面”相吻合。此因子的得分最高,说明受试者对汉语教师的教学、教材、教学内容等评价好,满意率高。
・
7
4
・
第3期 原一川,等: 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态度和动机实证研究表2 教学因素动机541我特别喜欢我的汉语老师。
551老师的教学方法有趣,启发性强。
561教材妙趣横生。
571汉语课外活动非常有用,丰富多彩。
581我学汉语的劲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喜欢我的汉语班。
因子2(见表3)是合作/竞争学习动机,前3项含有竞争学习的特点,第4项属合作学习的内容。这一因子与Jacques[14]和Sch m idt&W atan2
abe[15]的调查得出的外语学习竞争与合作学习结论类似。
表3 合作/竞争学习动机501有同学与我竞争的情况下,我的汉语学得最好。
511我要在汉语科目上超过其他同学。
521汉语取得优秀成绩目前对我十分重要。
531我在合作的环境里学得最好。
因子3(见表4)是家长支持动机,包括5个题项,都与父母要我学习和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直接有关。此因子支持了Gardner/Lam bert、Dornyei和高一虹等[16]的对二语习得/外语学习研究。可能东南亚国家在历史上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留学生们认为自己的学习是同父母的关爱分不开的。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学生对家长的态度。
表4 家长支持动机411我父母的确鼓励我学习汉语。
421我的父母强调毕业后汉语对我的重要性。
431我父母认为,我应该投入更多时间学习汉语。
441如果我的汉语学习有问题的话,我父母催促我向老师求助。451学好汉语,我才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因子4(见表5)的4项尽管目的有所不同,可能是融合性的“交友”、“体验文化”或“移民”,我们将它命名为“融合性动机”(Gardner/La mbert,Gardner,Noels)。高一虹等[16]在调查中国大学本科生汉语学习的动机时,把此因子命名为“出国动机因子”。
表5 融合性动机
341学习汉语可能对我重要,因为更易于我同中国人交朋友。
351学习汉语可能对我重要,因为将使我能够像中国人那样去思维和表现。
361学习汉语可能对我重要,因为将使我能够更加自由地参加操汉语文化群体的活动。371学习汉语可能对我重要,因为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艺术和文学。
因子5(见表6)包含学习外语的“意愿”、“爱好”、“重要性”的认识等,反映了学习者对外国语言/文化的积极态度。这与Gardner/La mbert和Gardner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表6 对外国语言/文化的态度51我愿意学几门外语。
61我喜欢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往。
71外语学习是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1汉语对我很重要,因为能使我放眼全球,大开眼界。
91我对语言学习有特别的爱好。
因子6(见表7)包含3个有关国家(母语文化)的题项“为我国的富强尽力”、“让世界了解我国”和“了解世界”。希望国家强盛,体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由此可称为“社会责任动机”。这一动机在国外以往研究中未曾见过,但在高一虹等对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中和原一
・
8
4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6卷川(2007)[17]对云南少数民族英语学习的调查里出现过。
表7 社会责任动机
381学好汉语,我才能很好地为我国的富强尽力。
391我学习汉语是为了让世界了解我国。
401我学习汉语是为了了解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发展情况。
因子7(见表8)包含4个题项,内容是学习汉语的愿望。
表8 学习愿望
631如果课外我有机会说汉语,我会
a)永远不说;b)场合容许,有时候说;c)如果确实有必要,做到大部分时间讲汉语。1上汉语课时,我希望
a)只讲汉语;b)汉语和英语兼用;c)尽量多说本民族语。
65.比较其他课程,对汉语课我
a)最喜欢;b)最不喜欢;c)像其他课一样喜欢。
66.假如有机会并且懂足够的汉语,我阅读汉语报纸杂志。
a)会尽量经常;b)不会经常;c)也从不
本调查结果同前人进行的二语/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成果基本相符(Gardner&La mbert,Deci and Ryan,Dornyei,Noels,原一川,高一虹等)。但是,此发现中有一个与大多数前人研究成果不相一致的因子,即,问卷中关于外部动机的10个问题得分较低(mean value<4.00)(见表1)。这10个问题见表9。
表9 外部动机
231学习汉语可能对我重要,仅仅因为是必修课,另外还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241学习汉语可能对我重要,因为我想,今后找理想的工作时有用。
251我学习汉语是为了出国寻找更好的受教育和工作机会。
26.我学习汉语是为了出国亲身体验中国的文化。
27.我学习汉语是为了最终移民外国。
281我学习汉语,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
291学好汉语对我很重要,因为它是当今社会非常有用的交流工具。
301学习汉语对我重要,因为会使我成为更加博学的人。
311学习汉语对我重要,能让我获得成就感。
321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是教育程度和修养的象征。
331因为如果懂一门外语,别人将更加尊重我。
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可能是受试者绝大多数来中国时间只有几个月,靠学好汉语找到理想工作的前景在当前十分渺茫,因此失去了外语学习者的主要动机———外部动机或工具性动机。在本调查里,出现了又一个与前人研究有区别的发现,即,外语学习者很少持有的融合性动机在本调查里的得分较高(mean value>4.
00)。这表明,受试的东南亚留学生更多的是想融入或体验中国社会和文化。该结果也许证实了Dornyei的融合性动机理论:决定外语学习融合性动机的因素,不是融入新的目标语社会团体的欲望,而是对语言学习的总的意向和目标语传达的价值。
(二)东南亚学生汉语学习态度/动机类型和
汉语成绩之间的关系
我们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多元回归分析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态度/动机类型和汉语成绩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汉语成绩同两个因子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对本民族认同的态度(r=01320, p<0105)和学习努力程度(r=01531,p<0101)。但意味深长的是,与学习汉语态度(见表10,表11)呈显著负相关(r=-0.497,p<0.01)。
・
9
4
・
第3期 原一川,等: 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态度和动机实证研究表10 汉语成绩与态度/动机的相关系数(Pears on Correlati on)
对本民族认同的态度对外国
语言/
文化的
态 度
对学习
汉语的
态 度
对汉语
为母语
的人的
态 度
内 部
动 机
外 部
动 机
融合性
动 机
社会责
任动机
家长支
持动机
学 习
焦 虑
合作/
竞争学
习
教学因
素动机
学习努
力程度
学 习
愿
望
汉语成绩
相关系
数r
.3203.221-149733-.079.086.203.261-.048.204.030.153.019.53133.1
显著性.
(2-tailed)
.039.159.001.618.5.198.095.7.194.851.335.907.000.230数 量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
3Correlati on is significant at the0.05level(2-tailed).
33Correlati on is significant at the0.01level(2-tailed).
表11 学习汉语的态度
101学汉语真的了不起。
111生活在我的国家,我认为汉语无用。
121我想,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学习汉语。
131毕业后,我将完全放弃汉语学习,因为无兴趣。
为了找出影响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成绩的
显著预示因子,我们对14个态度/动机因子(自
变量)和汉语成绩(因变量)进行了多元回归分
析。表12显示,影响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成绩
的前4个最重要的预示因子是:学习努力程度、学
习汉语的态度、本民族认同的态度以及家长支持
动机。如表12所示,首先进入的变量是学习努力
程度,它决定了28.2%的汉语成绩;学习汉语的
态度和对本民族认同的态度两个变量分别添加了
8.2%和4.7%;家长支持动机左右了6.0%的汉
语成绩。总之,这4个自变量为提高汉语成绩贡
献了47.1个百分点。
表12 多元回归模型总结
(Stepwise Regressi on Model Su mmary)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2),受试者的学习努
力程度在汉语学习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该
发现进一步支持了Gardner和Lam bert的发现。
作为“外来压力”,家长支持动机在本研究
中成了第四重要的汉语学习成绩的预示因子。
这个因子同汉语成绩的关系排列第三,且呈显
著正相关(见表10)。此发现证实了前人的研
究,即,如果学生家长对目标语和目标语文化及
社区持积极态度,学生往往是该语言的成功学
习者。这一点在孔孟文化传统背景下尤为真
实,家长对孩子的语言学习和全面发展承担着
不可推卸的义务。
一般说来,学习者如对自己的民族身份认
同和对目标语持积极的态度,同时保留了自己
的母语,就可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较高的
二语或外语水平。在本调查里,对本人民族身
份认同的态度与汉语成绩的关系是正相关,是
提高汉语水平的第三重要预示因子。这个态度
因子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发挥了举足轻重的
作用。
有一点是引人注目的,即,学习汉语的态度
与汉语水平的关系呈负相关。这意味着,受试
者学习汉语的态度愈好,汉语成绩就愈差,或反
之。这也证实了国外一些学者的观点,学习者
对自己的民族身份和目标语文化持积极态度,
便会培养出学习第二语言/外语的强大的动机
和很高的第二语言/外语能力。但是,有时学习
者对目标语文化持非融和态度或否定态度,却
能成功地学习第二语言/外语。本调查中汉语
成绩与学习汉语态度呈显著负相关,也可能是
受试的东南亚学生对学习汉语的态度因子的题
项(见表11)认可度不高,平均值仅 3.06(mean
value<4.00)(见表1)。同时,还支持了Ellis ・
5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6卷(1994)的观点:“一般说来,如对第二语言,讲
第二语言者和其文化持积极的态度,可能会促进学习,也可能产生阻碍学习的消极态度。”[18]这个问题还需要在今后做进一步的研究。
四、结 论
(一)主要发现
本研究探索了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态度/动机的类型以及同汉语水平的关系。我们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写性统计分析,以探索14种态度和动机的类型的重要程度,得分最高的7个态度/动机依次是教学因素动机、合作/竞争学习动机、家长支持动机、融合型动机、对外国语言/文化的态度、社会责任动机和学习愿望。皮尔逊相关系数表明,受试者的汉语成绩与对本民族认同的态度和学习努力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同学习汉语的态度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成绩的前4个最重要的因子指标是:学习努力程度、学习汉语的态度、对本民族认同的态度以及家长支持的动机。
(二)研究的启示
通过对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态度/动机类型及同汉语水平的关系的调查,能够为中国汉语教师和留学生提供受试者所持有的汉语学习的态度/动机类型和同汉语成绩关系的信息,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帮助留学生或留学生自己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机。针对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外部/工具性动机弱、学习汉语态度有些消极的现实,要加强汉语学习重要性的教育,特别是强调其对就业、实现个人价值的意义。
(三)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由于条件的,本调查的受试者只是来自东南亚4国的留学生,且来华时间参差不一。因此,本研究结果在样本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样本应该包括更多国家的更多的留学生。汉语学习成绩是受试者的自我评价,应该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课堂测试,提高其信度。对本课题的结果如何做出更合理的、深入的解释,有赖于今后的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加拿大)Gardner,R.C.&La mbert,W.E.A tti2
tudes and Motivati on I 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Rowley,Mass:Ne wbury House.1972.
[2] (加拿大)Gardner,R.C.S ocial p sychol ogy and lan2
guage learning:the r 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 on
[M].London:Ed ward A rnold Publishers.1985. [3] (匈牙利)Dornyei,Z.Concep tualizing motivati on in
foreign-language learning.Language Learning[J].
1990,40,(1).
[4] (美国)Noels,K. A..Ne w orientati ons in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 on:Towards a model of intrinsic,ex2
trinsic,and integrative orientati ons and motivati on
[C].I n Z.Dornyei and R.Sch m idt(Eds.),Moti2
vati 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 on.Honlulu:Uni2
versityof Ha wai’I atManoa.2001.
[5] (美国)Noels,K. A.,Dece mber,M.,&Saumure,
k..I m p licati ons of heritage language maintenance for
ethnic identity,self estee m and acculturati on attitudes
[R].Paper p resented at66th Annual Conventi on of
the Canadian Psychol ogical A ss ociati on,June9-
11,2005.
[6] (美国)Noels,K. A.,Sau mure,K.,Cle ment,R.,
&Des marais,C.Nor m s,language use,and ethnic i2
dentity in Angl ophones and Francophones with high
and l ow ethnolinuistic vitality[R].Paper p resented at
the66th Annual Conventi on of the Canadian Psycho2
l ogical A ss ociati on,June9-11,2006.
[7] 钱旭菁.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焦虑[M].北
京:华语教育出版社,1999.
[8] 江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初探[J].语言
教学与研究,2000,(1).
[9] 张莉,王飙.留学生汉语焦虑感与成绩相关分析及
教学对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1).
[10]何干俊.论影响留学生掌握汉语的几个因素[J].
江西社会科学,2002,(9).
[11]曹贤文,吴淮南.留学生的几个个体差异变量与学
习成就的相关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2,(3).
[12]冯小钉.短期留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J].云
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
(2).
[13]倪传斌,王志刚,王际平,姜孟.外国留学生的汉语
语言态度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
1
5
・
第3期 原一川,等: 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学习态度和动机实证研究
[14](美国)Jacquez,S .R.Preferences for instructi onal activities and motivati on:A comparis on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s pective [C ].I n Z .Dornyei &R.Sch m idt
(Eds .),Motivati 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 2
ti on .Ha wai ’i:University Of Ha wai ’I Press,2001.
[15](美国)Sch m idt,R.&W atanabe,Y .Motivati on,
strategy use,and pedagogical p reference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C ].I n Z .Dornyei &R.Sch m idt
(Eds .),Motivati 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 2ti on .Ha wai ’i:University Of Ha wai ’I Press,2001.
[16]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 ].现代外语,2003,(1).[17]原一川.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态度和动机实证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8](美国)Ellis,Rod .(1994).The study of second lan 2guage acquisiti on [M ].Oxf ord:OUP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 on Press,1999.
A ttitude and M oti va ti on and Ch i n ese L earn i n g of Southea st A si a n Studen ts
Y UAN Yi -chua n 1,SHAN G Yun 2,Y UAN Ya n 3,Y UAN Ka i -C hun
4
(1.Yunnan Nor mal University,Kun m ing 650092;
2.School of Educati onal Science and Manage ment,Yunnan Nor mal University,Kun m ing 650092;
3.School of I nternati onal Culture,Yunnan University,Kun m ing 650091;
4.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Yunnan Nor mal University,Kun m ing 650092,China )Abstract: This thesis has e mp l oyed the questi onnaire survey in the study of the attitude and motivati on and Chinese learning of Southeast A sian students in Yunnan,China .Questi onnaire res ponses have been analyzed with the descri p tive statistics of SPSS,and seven most i m portant fact ors of attitude and motivati on have been found .The Pears on Coefficient Correlati on results have indicated that s ome of the attitudes and motivati ons a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Chinese achieve ment .
Key W ords: Chinese learning;attitude and motivati on;achieve ment of English;Southeast A sian students
[责任编辑:杨 恬]・25・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6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