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发移植的历史:
最早可追述到1800年Baronio的动物毛发移植试验。
1882年Diefenbach第一个在临床上用自体毛发移植技术治疗秃发并获得成功。
1938年日本皮肤科医生Okuda应用打孔毛发移植技术对瘢痕性缺发及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治疗。
1959年,美国的Orentreich首先在英文杂志上描述了打孔移植,发表了现代毛发移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提出了对毛发移植技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毛发移植“供体优势”学说。
“供体优势”学说
“供体优势”学说的原理是将自身供体的毛囊移植到身体其它部位,生长出来的毛发保持原有毛发的一切生理特性。
在这以后毛发移植被广泛的运用到临床治疗中,手术操作方法也得到不断革新、完善,并通过几十年的临床观察,自体毛发移植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得到了证实。
毛发移植技术的原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秃顶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种遗传在雄性激素(二氢睾丸酮)的作用下表现出来,而这种遗传因素只在头顶的毛囊中存在,周 边及后枕部的毛囊不含有这种遗传因素而保持终身生长,因而我们称这部分毛囊为“永久性”毛囊的存在是毛发移植技术的前提,理论研究及临床都证明了,将“永 久性”毛囊移植到身体其它部位都能保持“永久”性生长。
FUT技术
最早运用在临床的毛发移植技术是打孔毛发移植,具体操作方法是用一种直径 4mm的环形刀从后枕部钻取一个直径4mm的带毛囊皮片,再将秃发区皮肤钻上直径4mm的孔,将带毛囊的皮片放入孔中。
这种方法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毛发生长良好,但外观因为一簇簇生长比较呆板并不美观,后来将皮片中的毛囊分割出来,在受区用针或小尖刀做小 切口将这种含少量毛囊的移植体种植在头皮取得了较为自然的外观,但这种钻取毛囊的方法取得的毛囊数量有限,而且后枕部留下“虫蚀”样的瘢痕影响外观。
后来改为条形皮瓣取毛囊,这种技术取发量大,后枕部取发区缝合后留下一线形切痕不影响外观,这种技术逐渐完善形成了现代巨量小切口毛发移植技术,并达到了非常良好的临床效果。这就是现在的FUT技术。
FUE技术
FUE(单毛囊采集技术)是在打孔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完全有别于原打孔技术的一种先进的毛发移植技术,它几乎完全避免了原打孔技术的缺点, 又是有小切口移植技术的优点,没有手术切痕,术后恢复快,几乎没有痛苦。缺点是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长,一次手术毛囊采集数量有限。
具体操作方法:用一种直径1mm或0.75mm的环形针,从后枕部钻取毛囊,每钻取一个单位可获得1-3个毛囊,每次手术的极限量在2000个单位(4000个毛囊)左右。
PD加密技术
PD植发技术,意即高精密度移植术,这项技术是在FUT/FUE技术基础上的完美升级,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最精 密的移植针在头发稀疏的部位,显微镜下做显微切口,避免损伤现有的毛囊单位,并且采用美国进口的无痕吻合缝合技术,将实现FUT和FUE技术的密度和后枕 部瘢痕的缺憾。该技术可结合FUE和FUT技术运用。适合女性头发稀疏、男性头发加密以及部分对头发密度要求非常高的客户,手术后效果好,头发生长自然, 密度分布均匀,看不出来任何手术的痕迹,完全可以恢复到脱发前的自然效果
文章来源:新发现植发连锁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