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标准新型冠状病蠹核酸检测的技术人员、标本采集、标本治理、实验 室检测、结果报告等工作,保证检测质量,提升检测效率,满足新冠病蠹核酸检测 需求,特制定本工作标准.
一、技术人员根本要求
〔一〕
〔二〕 .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或具 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 2年以上的实验室工作经历和基因检验 相关培训合格证书.实验室配备的工作人员应当与所开展检测工程及标本量相适
宜,以保证及时、熟练地进行实验和报告结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二、标本采集根本要求
〔一〕
1.医院检测水平应当与门急诊就诊人次、住院人次等诊疗量相匹配,并与采集 的标本量相适应,预防采集数量明显超出检测水平导致的标本积压、标本失效、检 测结果反响缓慢等问题.
2.在采集标本时,要根据不同采集对象设置不同的采样区域,将发热患者与其 他患者、“愿检尽检〞人群分区采样,预防交义感染.
3.标本采集应当在满足本机构发热门诊、住院患者、陪护人员及院内职工的检 测需求根底上,进一步保证其他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和一般人群“愿检尽检〞的 要求.
〔二〕
设置新冠病蠹采样点应当遵循平安、科学、便民的原那么.采样点应当为空 问,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应的活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卫生设施或装置.采 样点需设立活晰的指引标识,并明确采样流程和本卷须知.设立的等候区域, 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 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
〔三〕
每个采样点应当配备1-2名采样人员.合理安排采样人员轮替,原那么上每 2-4
小时轮岗休息1次.采样人员防护装备要求:N95及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 服、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如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戴双层乳 胶手套;手套被污染时,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每采一个人应当进行严格手消蠹 或更换手套.
〔四〕
应当建立新冠病蠹核酸检测采样操作流程制度,根据采样对象类别确定具体采 样流程,包括预约、缴费、信息核对、采样、送检、报揭发放等.应当利用条码扫 描等信息化手段米集受检者信息.标本米集前,米样人员应当对受检者身份信息进 行核对,并在公共区域以信息公告形式告知核酸检测报揭发放时限和发放方式.每 个标本应当至少记录以下信息:1.受检者〔患者〕姓名、身份证号、居住地址、联 系方式;2.米样单位名称、标本编号,标本米集的日期、时间、米集部位、类型、 数量等.
〔五〕
应当采集呼吸道标本,包括上呼吸道标本〔口咽拭子、鼻咽拭子等〕或下呼吸 道标本〔呼吸道吸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深咳痰液等〕.其中,重症 病例优先采集下呼吸道标本;根据临床需要可留取便标本.
1.口咽拭子.被米集人员先用生理盐水漱口,米样人员将拭子放入无菌生理盐
水中湿润〔禁止将拭子放入病蠹保存液中,预防抗生素引起过敏 〕,被采集人员头部 微仰,嘴张大,并发“啊〞音,露出两侧咽扁桃体,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 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往返擦拭至少 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 3次,将 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蠹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 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2.鼻咽拭子.采样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贴鼻孔进入, 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丁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 血.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 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 2〜3ml病蠹保存液的管中.
3.深咳痰液.要求患者深咳后,将咳出的痰液收集丁含 3ml采样液的50ml螺 口塑料管中.如果痰液未收集丁采样液中,可在检测前,参加 2〜3ml采样液,或 参加痰液等体积的痰消化液.可以采用痰液等体积的含 1g/L蛋白酶K的磷酸盐缓 冲液将痰液化.
4.鼻咽或呼吸道抽取物.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粘液或从气 管抽取呼吸道分泌物.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或气管,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 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 3ml采样液冲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儿导尿 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器〕.
5.支气管灌洗液.将收集器头部从鼻孔或气管插口处插入气管〔约 30cm深 处〕,注入5ml生理盐水,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