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
题目1
1.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选择一项:
B.基本矛盾
题目2
2.十九世纪上半叶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欧文、圣西门和()o
选择一项:
C.傅立叶
题目3
3.下列哪木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
选择一项:
D.《神圣家族》
题目4
4.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要求,大会决定将同盟更名为()。 选择一项:
D.主义者同盟
题目5
5.《党宣言》指出:党由无产阶级中最坚决、最先进的分子组成,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利益, 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o
选择一项:
A.消灭私有制
题目7
1.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等五种要素构成的观点属于()o
选择一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题目8
2.“一切从实际出发”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选择一项: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题目9
3. 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
选择一项:
C.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题目10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
选择一项:
C.内在联系
题目21
5.反映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哲学范畴是()。
选择一项:
A.现实与可能
题目22
6.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0
选择一项: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题目23
7.十九大报告中,总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选择一项:
D.质量互变规律
题目24
8.经过否定阶段和否定之否定阶段,事物的发展趋势呈现为()0
选择一项:
A.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题目13
1. 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 面貌。
选择一项:
B.物质生产实践
题目14
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o
选择一项: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题目15
3.水是流动的、音乐是动听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认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所以,这种认识是( )o
选择一项:
C.感性认识
题目16
4.(
选择一项:
B.实践
题目17
5.随着实践和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客体价值的判断也会发生改变,这说明价值具有( )o
选择一项:
B.社会历史性
题目18
6. 在(
选择一项:
D.《改造我们的学习》
题目11
1.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本仅够生存的资料有了剩余,剩余产品催生了私有制。从而,(
社会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选择一项:
B.奴隶社会
题目12
2.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
选择一项:
B.宗教
题目13
3.(
选择一项:
C.社会
题目14
4.张衡,发明了地球仪和地动仪;祖冲之,首次把圆周率准确推算到小数点后六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这说明人民群
众直接参与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尤其是(
选择一项:
C.知识分子
5.与群众史观不同,唯心史观坚持认为(
选择一项:
D.英雄人物创造和改变了历史
题目23
1.苹果、葡萄可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对人们是有用的,这种有用性指的是商品的()o
选择一项:
A.使用价值
题目24
2.在商品经济中,由于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会围绕()上下波动。
选择一项:
A.价值
题目25
3.在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选择一项:
A.具体劳动
题目26
4.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是()o
选择一项: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题目27
5.自15世纪末开始到17世纪初,下列哪个国家没有通过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
选择一项:
B.美国
题目28
6.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实现了价值增殖,它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而这个增殖的价值就被称为()。 选择一项:
A,剩余价值
题目29
7.对于资木家而言,他会把剩余价值的产生看成是()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剩余价值便取得了 “利润”的形态,
资本家这样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掩盖了对工人的剥削。
选择一项:
C.全部预付资本
8.在生产某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因个别生产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了成本,能够赚取更多的 利润,这个利润被成为()。
选择一项:
D.超额剩余价值
题目31
9.下列哪项不属于资本积累带来的结果()。
选择一项: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得以缓和
题目32
10.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以下哪项关于生产过剩的说法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
C.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
题目33
11.关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o
选择一项:
D.集体主义
题目13
1.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变化,使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这一变化的是()0
选择一项:
C.工会具有生产的最终决定权
题目14
题干
2.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向外“输出民主”,进行了一系列争,中东地区战乱不止,许多国家政局动荡,宗教和政
治派别冲突不断,致使经济凋零,民不聊生。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战争()o
选择一项:
A.第一次世界大战
题目15
3.经济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和负而的影响。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其消极影响 ()。
选择一项:
B.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
4.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曾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其中,不 包括()o
选择一项:
B.垄断资本获取一般利润
题目17
5.关于第三次科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D.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题目18
6.关于垄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私人垄断阶段,这是垄断的最高形式
题目17
1.十月的历史意义重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题目18
2.英、法、美等国家开始对新生的苏维埃进行武装干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o
选择一项:
C.德国帝国主义者由于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没有对苏俄新生政权进行武装干涉
题目19
3.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生产、分配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非常措施,被称为“战时主义”,对其 评价不正确的是()0
选择一项:
B.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题目20
4.农民、士兵和工人对战时主义十分不满,在这紧要关头,新经济应时而生,包括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允许小工业企业发展。除此以外,还有()o
选择一项:
D.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题目21
5.1936年,苏联正式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在本国基本建成,其标志是()。
选择一项:
B.《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诞生
题目22
6. 从根木上决定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特征的原因是()0
选择一项:
A.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
题目23
7.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选择一项:
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木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题目24
8.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最终达到。
选择一项:
C.消除两极分化
题目7
1.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首先是因为未来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唯物史观和(
选择一项:
A.剩余价值
题目8
2.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消灭了三大差别,包括工农之间、(
选择一项:
C.城乡之间
题目9
3.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展股份公司、拓展全球市场、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建立
社会福利制度等方式,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选择一项:
B.生产关系
一、
1.考核对象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所有专业学生。
2.启用时间
2018年秋季起试用,2020年春季正式启用。
3.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历史条件。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无产 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实 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 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考核依据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依据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于网络的学习课程、文字教辅《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学习指导书》(本书编写组编,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制定的。
5.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7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 成绩的30%o课程终结性考试成绩必须及格且课程综合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及格),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二、
(一)形成性考核
1.考核目的
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测,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学 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考核手段
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
3.形成性考核各形式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包含“专题测验”和“日常学习行为表现”。两项任务共占课程综合成绩的70%,具体情况如下:
(1) 专题测验
任务要求:完成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课程中何个专题的测验,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o
专题测验题型:题型包括判断题和单项选择题。
特殊说明:学生学习完每一专题全部视频课程后,才可以进入“专题测验”完成每一专题的考核任务。
(2) 日常学习行为表现
任务要求:完成分部组织的面授课程、专题讨论及其他任务,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
评分说明:省校自主制定日常学习行为表现的学习任务方案和评分标准,各教学点根据评分标准在形考规定的完成时 间内给学生评分。
(二)终结性考试
1.考试目的
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2.命题原则
第一,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控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
第二,主要考察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手段
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
4.考试方式
开卷考试,学生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完成规定任务。具体考试时间安排见国开下发的期末考试安排文件。
5.考试题型
终结性考试题型包括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何次考试命题任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形式。考试共有三套试题,考生请选 择其中一套试题且只能选择一套试题作答。字数不低于1000字。
三、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试题题型主要包括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一) (100分)
试题: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万事万物有没有共同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 原,世界统一于物质。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
(二) (100分)
材料:
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 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 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 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 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 ”后来, 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 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干部、红 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党员呢? ”
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 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基本原理加以分析: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试题参及评分标准:
(一) 100分)
要点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35分)
1.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 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5分)
2.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0分)
3.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10分)
要点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体现在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30分)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0分)
2.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10分)
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0分)
要点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大意义。(15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有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15分)
评阅说明:
第一,该题共计三大要点,合计80分,作为基本要点论述分数。答题要做到观点正确;结构完整、严谨;语句通顺; 不少于1000字。作答内容与参考要点意思基本一致即可,不需要完全一致。
第二,剩余的20分,作为奖励分数。答卷能够结合实际展开科学分析,认识深刻、见解独到,可以给予奖励分,否 则,无奖励分。具体分数由阅卷老师视情况决定。
(二) 100分)
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启示主要有:要点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丰富而真 实的感性材料。(20分)
要点二: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20分)
要点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认识也需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深化。(20分)
要点四: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20分)
评阅说明:
第一,该题共计四大要点,合计80分,作为基本要点论述分数。答题要做到观点正确;结构完整、严谨;语句通顺; 不少于1000字。作答内容与参考要点意思基本一致即可,不需要完全一致。
第二,剩余的20分,作为奖励分数。答卷能够结合材料与实际展开科学分析,认识深刻、见解独到,可以给予奖励 分,否则,无奖励分。具体分数由阅卷老师视情况决定。
四、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
课程考核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并着重考核课程中的重难点,以及与时政相关的热点问题。考试难度分为重点掌握、掌 握和了解三个层次。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考核内容及要求:
1.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和阶级基础;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3.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界观的探索;
4.了解《党宣言》诞生的基本过程。
5.重点掌握《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专题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考核内容及要求:
1.了解物质的内涵及其存在形态;
2.重点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掌握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4.掌握联系和发展的五个基本环节;
5.重点掌握对立统一规律;
6.了解质、量、度的基本内涵;
7.重点掌握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8.重点掌握否定之否定规律。
专题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考核内容及要求:
1.掌握实践的基本结构和实践活动形式;
2.重点掌握实践的内涵及其基木特征;
3.重点掌握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重点掌握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5.掌握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6.掌握真理的特性;
7.了解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
8.掌握价值及其基本特性;
9.掌握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重点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专题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考核内容及要求:
1.了解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变化;
2.重点掌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了解阶级的内涵;
4.掌握阶级斗争、社会和改革;
5.重点掌握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6.掌握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本质区别。
专题五资木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考核内容及要求:
1.了解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2.重点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3.重点掌握价值规律理论;
4.重点掌握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了解商品拜物教的内涵、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6.了解资本的原始积累;
7.掌握劳动力商品及其特点;
8.重点掌握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9.了解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掩盖;
10.掌握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11.掌握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形式和资本积累的后果;
12.重点掌握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13.掌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14.掌握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专题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考核内容及要求:
1.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
2.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实质;
3.掌握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4.重点掌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和实质;
5.了解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6.重点掌握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专题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考核内容及要求:
1.了解十月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
2.了解苏俄新生政权的“内忧外患”;
3.掌握战时主义的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4.重点掌握新经济的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5.了解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奇迹和社会主义建成;
6.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7.重点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专题八主义的崇高理想
考核内容及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 .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
3.掌握实现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