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室盗窃案件高发的原因:
1.社会的防范力不够,给犯罪分子留下可利用的空隙和漏洞。一是一些居民区和单位的意识相当薄弱,物防设施简陋,技防设施匮乏。二是居民的防范意识淡薄,麻痹大意,使入室盗窃犯罪分子频频得手。三是居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客观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2.机关的基础业务不够牢。目前,机关对废旧收购行业、个体金银首饰店、典当行等销赃场所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使赃物流向社会,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市场。特别是对一些流动个体手机等物品的收购者打击难度大,他们一般集中在繁华的街道,竖起一块小牌就开始收购手机等物品。
3.领导不够重视,办案人员的责任心也不是很强。主要是把警力投入到对一些严重暴力犯罪和涉等重大案件的侦破上,而忽略了入室盗窃案件。
4.群防群治工作跟不上,机关不能很好地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作用。目前机关是社会的主要治安防范力量,主要的巡逻任务由机关来承担,社会上的治安防范力量非常有限,有的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5.机关对此类案件的打击力度不够,破案率不是很高,大案要案多且难以侦破,使大部分犯罪分子逃避了打击。
6.机关的情报信息工作有些滞后,对作案手段的变化没有及时的了解。随着时代的变化,各种新的入室盗窃手段不断出现,有的机关没能及时掌握这些信息,造成防范和打击措施的相对滞后。
对入室盗窃案件的防范和打击对策:
1.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群防群治的工作,严密防范,加大人员和物资投入,完善防范的设施,加强警系,使犯罪分子无可乘之机。单靠机关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防范工作,堵住入室盗窃犯罪分子可利用的空隙和漏洞。一是要针对入室盗窃多发的季节和作案手段,通过各种媒体向群众宣传安全防范知识,使单位居民自觉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完善防范的必要设施,消除麻痹思想和安全隐患,使居民和单位自觉地加装必要的防盗设施。二是要加强对居民的法制教育,让群众自觉地来维护本社区的治安,敢于同入室盗窃犯罪分子作斗争。三是要加大人员和物资的投入,要以创建“安全小区”,“治安先进单位”活动为载体,建立以机关的巡警、治安警、派出所民警治安防控为主,事处、居民委员会等多形式为辅的群防群治格局,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到实处。同时,机关可以向居民传授一些简单易行的防范措施。四是要将防范入室盗窃案件的责任落实到派出所和责任区民警,形成警民协作的防控体系。
2.加大对入室盗窃案件的打击力度,强化侦查破案,不断提高打击实效,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震慑入室盗窃犯罪。一是的领导要对此类案件高度重视,分管的局领导要亲自挂帅,精心组织案件的侦破。二是要加大对机关刑侦和技侦部门的装备和技术投入,使各市县尽可能装备高、精、尖的刑事技术装备,从总体上提高机关作战能力,为侦查破案服务。三是要加强对基层民警的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现场勘察要领,会使用简易的勘察设备。四是要适时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工作,针对入室盗窃的多发季节和地区开展专项整治,将犯罪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五是要多破大案、积案,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3.侦查措施要适时得力。在侦查初期,一是要召开案情分析会议,全面、深入、准确分析案情。二是要确定侦破人员,明确各自的分工。三是要对搜集的情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四是要充分发挥刑事秘密力量的作用,从团伙的内部进行调查。五是要使技术侦查手段成为侦破案件的有力武器,及时用技侦手段掌握犯罪分子的动态和团伙的内部信息。六是要选择正确的抓捕时机和地点。七是要加大审讯的力度,灵活运用讯问谋略和技巧,获取犯罪分子的信任,深挖余罪,使其能主动承认罪行。八是要积极开展狱内侦查,通过狱内特情搜集犯罪情报资料。九是要保守秘密,防止案情泄露,致使犯罪分子逃跑。
4.加强机关的基础业务建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防范机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二是要加强阵地控制。特别是要加强对一些复杂场所、特种行业、“两劳”释放人员的管理。三是派出所要加强对本辖区的旅馆、出租屋的管理,防止这些地方成为犯罪分子的栖身之所。
5.建立强大的情报信息网,挖掘各种信息渠道。一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档案库和指纹库。二是要多与群众接触,走群众路线,发挥群众这一巨大情报网的优势。三是要依靠布建的特情,开展侦破工作。逐步形成的信息情报网。
6.建立统一战斗,各警种共同协同作战,取得友邻机关的支持协作,发挥机关整体作战能力。一些入室盗窃团伙的作案时间长、流窜区域广、犯罪成员多且分散,这就需要各方各警种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搜集、核实犯罪证据,抓捕犯罪嫌疑人,完成破案使命。
编后:只要充分发挥专门机关和人民群众的两个积极性,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形成安全防范体系,对入室盗窃重拳出击,就一定能有效地遏制入室盗窃案件的发生。秋冬季节入室盗窃案件多发,请大家做好防盗措施,不要给犯罪分子留有可乘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