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梅奥的“霍桑试验”:梅奥等人确定改善福利条件与工作时间等其他条件对生产的影响。在试验过程中逐步增加一些福利措施,如缩短工作日,延长休息时间、免费供应茶点等。试验研究者原来设想,这些福利措施会刺激人们生产积极性,一旦取消这些福利措施,生产一定会下降。而试验的结果仍与学者们的设想相反,经过深入地了解分析发现,这依然是融洽的人群关系在起作用。这个试验表明,人群关系在调动积极性、提高产量方面,是比福利措施更重要的一个因素。P23
3、梅奥的“群体试验”:梅奥等人在这个试验中是选择14名男工在孤单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计件工资制度。但观察的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这一实验表明,工人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梅奥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P24
4、1933年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问题》一书,全面总结了霍桑试验的结果,系统地提出了人群关系论的许多重要的管理观念。这些新的理论观念,如上所述是:1、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试验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而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2、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决定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试验认为,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3、传统管理只注意“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而霍桑试验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4、霍桑实验还提出了新型领导能力问题。P25
5、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把人的过去,现在形成的内在需求看成是内在的心理力场,把外界环境因素看成是外在的心理力场。人的心理活动是实现生活空间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的心理力场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P26
6、以泰勒为首倡导科学管理,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经济管理问题。他们的目的是在解决如何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问题。他们在严格的科学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所谓标准的操作方式的实施,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和标准化原理。与之相适应,他们还提倡推行一种有差别的、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他们主张以取得雇主和工人双方的合作作为途径,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P39
7、按照现代化大生产对管理提出的要求,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就是要把企业视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树立市场观念,服务观念,竞争观念,革新观念,经济效益观念和战略观念等。(2)管理组织的高效化。根据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管理机制,设置管理机构,确定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3)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就是要有一套合适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科学办法,使各项经济管理工作做到标准化、系统化、准确化、文明化和最优化。(4)管理技术的计算机化。把计算机应用于管理,不仅可以节约管理劳动,而且由于它具有准确计算、快速储存、综合分析和自动控制等功能。(5)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就是要由各方面的专家来管理。(6)管理方式的民主化。就是经济管理要求发扬民主,要发挥下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要广泛地组织工人参加管理。P48
8、个性一般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而人的个性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P84
9、影响性格发展的因素:1、生理因素。(1)遗传(2)体格与体型(3)性别2、环境因素。(1)家庭(2)学校(3)社会文化(4)职业 P98
10、能力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人在顺利地完成某项任务时,必须既具有一般能力,又具有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很多种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出现在某些专业活动中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专业技术能力。P104
11、“智慧结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一种新的能力结构设想,成为“智慧结构”学说。他认为智慧因素是由操作、材料内容和产品三个变项构成的,像一个长、宽、高三个维度的方块。每一变项由一些有关的要素组成,因此,他以排列组合的方法,提出智慧可能由120种因素所组成。
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的最基本的需要,它指饥有食品、渴有饮料,寒暑有衣服和庇护所,疾病有药物治疗。(2)安全需要。这是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要求劳动防护、社会保险、退休金等。(3)社交需要。人们希望和同事们保持友谊,希望得到信任和友爱(社交欲)。人们渴望有所归属,成为群体的一员,这就是人的归属感。(4)尊重的需要。社会中的人有着这样一种愿望和需要,即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所期望的人物。P126
13、马斯洛认为需要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1)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2)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地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3)同一时期内,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4)需要满足了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P128
14、解决职工需要必须遵循几个原则。以下四个原则是中国企业中解决职工需要的出发点:(1)首先要考虑中国式一个处在发展中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2)要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出发;(3)解决需要的程度必须和生产水平相适应;(4)解决需要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P134
15、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于19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这种理论认为,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目标的可能时,积极性才能高。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极力水平=期望值*效价 (mitivation)=E(expectancy)V(valence) P148
16、期望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人们可以自觉地评价自己努力的结果(绩效)和自己绩效的结果(报酬)。(2)一个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指点、指导和参加各种技术训练的办法,明确提高下级对努力到绩效的期望。(3)报酬必须紧密地和明确地与对组织有重要意义的行为相联系。(4)人们对其从工作中得到的报酬的评价(效价)是不同的,有的人重视薪金,有的人更重视挑战性工作。因此管理人员应重视使组织的特定报酬同职工的愿望相符合。P153
17、目标管理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它的功能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励人们的动机,指导人的行为,使个人的需要、期望与企业的目标挂钩,已调动人的积极性。P1
18、目标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能集中企业每个职工的力量,保证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2)能创造一个培养各级管理人员真正领导能力的管理环境。(3)能促使每一个职工的工作能力的迅速提高。(4)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P172
19、产生挫折的因素:(1)外在因素。又可分为实质环境与社会环境。(2)内在环境。包括个人的生理条件与动机的冲突。P180
20、挫折的组织原因:(1)组织的管理形式;(2)组织内的人群关系;(3)工作性质;(4)工作环境;(5)其他。 P181
21、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用“X理论”这一假设,其要点是:(1)大多数人生来懒惰,总想少干一点工作;(2)一般人都没有什么雄心,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被别人指挥;(3)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感性,对组织(集体)的目标不关心;(4)人缺乏自制能力,容易受他人影响。相应的管理观念,为了达到企业经营目的,追求生产的高效率,管理与作业必须分开。并运用严格的管理制度,也就是强制性的管理对人进行控制。P195
22、超Y理论,其特点是:(1)人不但复杂,而且变动很大;(2)人的需求与他所处的组织环境有关系,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与时间、地点会有不同的需求;(3)人是否愿意为组织目标作出贡献,决定于他自身需求状况以及他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4)人可以依自己的需求、能力,而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映,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人、任何时代的外能管理方式。管理实践按其本性就要求管理者在应用理论或方式时应考虑现实情况,做好一个管理者的实际工作要取决于所处的环境与条件,它要求管理者具有洞察人的个性差异的能力,并能随机应变地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P197
23、激励的程序:(1)了解需要;(2)情况分析;(3)利益兼顾;(4)目标协调。P228
24、决策:当人们经过思考,决心采取行动去达到这种目标时,这便是决策概念的产生。决策时同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紧紧连接在一起的。没有目标当然也就谈不到决策过程。P237
25、决策领导者的思维特征:(1)应有广阔的思维品质;(2)应有善于深入思考的品质;(3)应有决断的能力;(4)应有思维的敏捷性。P247
26、正式领导者主要功能是(1)制订和执行组织的计划、与方针;(2)提供情报知识与技巧;(3)授权下级分担任务;(4)对职工实行奖惩;(5)代表组织对外交涉;(6)控制组织内部关系,沟通组织内上下的意见。P256
27、“1.9型管理”——一团和气的管理。这种管理同偏重任务的管理遥遥相对,即特别关心职工。它的论点是,只要职工精神愉快,生产成绩自然很高。认为不管生产成绩好不好,都要首先重视职工的态度和情绪,这种管理的结果可能是很脆弱的,万一和谐的人群关系受到了影响,生产成绩就会随之降低。P263
28、“9.9型管理”——集体精神的管理。这种管理对生产的关心和职工的关心都达到了最高点。结果,管理工作发扬了集体精神,职工都能运用智慧和创造力进行工作,关系和谐,任务完成得出色。P263
29、科学技术的全才是没有的,经营管理的全才也是极少的。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偏才”,但“偏才”组合得好,却可以构成真正的、更大的全才,这就是领导班子合理结构的问题。P275
30、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只要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素质结构及专业结构等。因此,领导班子的结构是一个的、动态的综合体。P275
31、一个不良的组织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分工与协作不合理,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及权力等不明确,指挥混乱。(2)管理层次或管理幅度划分的不合理,权力或过分集中,或过分分散。(3)目标混乱而不明确,相互缺乏协调一致的配合。(4)工作指派不合理。(5)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扯皮现象严重。(6)用人不当。P282
32、一个良好的组织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1)必须具有良好的意见沟通系统。(2)组织内部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与创造性。(3)实行参与制。(4)在组织内,使每个成员都觉得自己是受支持的。(5)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使每个成员都有获得个人需要满足的机会。P302
33、创新就是指创新主体为了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的观念指导下,以一种新颖独特的方法,通过艰苦、专心致志的努力,改造客体,使之产生有社会价值的、新颖别致的成果的活动。P315
35、创新的特点:(1)创新的结果应当是新颖而独特的,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的。(2)创新所采用的方法必然是新颖而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方法。(3)创新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创新主体专心致志。(4)创新的主体有创新的欲望和动机。(5)创新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P315
36、头脑风暴法:就是一组人采用开会的形式,通过相互启发,把与会人员对问题的主要看法聚集起来去解决问题。该法的主要特点是能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在短时间内获得新观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P341
37、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组织外部因素和组织内部因素两大类。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政治制度、市场规模、产业结构、资本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文化等;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企业文化、组织构架、激励制度、学习氛围、人力资源开发、领导风格等。P348
38、我国劳动者心理健康的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智力正常(2)需要结构合理(3)情绪健全(4)人际关系和谐(5)自我意识准确。P397
39、经理人健康心理调适:(1)积极发展情商(2)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3)正确对待竞争和合作(4)不断学习(5)加强职业道德修养。P413
40、意见沟通,一般包括以下三个过程:(1)传达者将一定的信息内容传递给对象的过程;(2)收受者收受信息与了解内容的过程;(3)收受者接受或拒绝该项信息的过程。P514
41、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的比较:(1)从速度上看,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快;(2)从内容的正确性来看,则双向沟通优于单向沟通;(3)从表面的秩序来看,单向沟通显得安静规矩,而双向沟通则较吵闹而无秩序;(4)从意见收受者的立场来看,他们在双向沟通中,可以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对自己的行为较有把握。(5)从意见的传达者的立场来看,他们在双向沟通中所感到的心理压力较大,因为随时可能受到收受者的批评或挑剔。P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