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数字媒体设计/ Digital Media Design
2.课程代码
163Y096
3.课程类别
专业课
4.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
5.学时/学分
(4+20+40)/4
6.先修课程
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平面广告设计、CIS设计
7.适用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教学目的
数字媒体设计课程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从策划、编导和设计的角度对数字媒体项目的设计开发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力求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提炼。课程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当代数字媒体的理论和实践,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实用价值。在教学中力图把数字媒体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基本创意设计综合于一体,形成有一定建树的理论体系,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借鉴。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数字媒体设计教学内容丰富,首先主要介绍了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传播特征、传播模式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数字媒体技术篇从应用的角度介绍了数字媒体编创设备、数字音频技术、数字图像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及流媒体技术等;数字媒体设计篇介绍了数字媒体时代创意设计的发展、数字媒体与平面设计、数字媒体色彩构成设计及数字媒体网站页面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篇主要介绍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表现特征、数字媒体在绘画摄影、影视艺术及广告艺术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第一章 数字媒体概念与设计原则(12学时,含4学时上机,8学时实验)
了解:信息时代与网络媒体。
理解:网络传播模式。
掌握:数字媒体的设计原则。
重点内容:1.信息时代的网络媒体设计。
2.网络媒体的传播模式和特性。
教学难点:数字媒体设计的设计原则;加强学生对数字媒体设计的认识。
第一节:信息时代与网络媒体。
知识点:信息时代下数字媒体设计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数字媒体的设计原则。
知识点:视觉传达与设计;数字媒体与设计。
第二章 数字媒体软件的项目与管理 (12学时,含4学时上机,8学时实验)
了解:软件生存期与软件工程的概念。
理解:数字媒体软件制作机构。
掌握:数字媒体软件的测试与维护。
重点内容:1.软件工程的概念与原则。
2.数字媒体软件制作机构。
教学难点:数字媒体软件的测试与维护;数字媒体软件的应用。
第一节:软件工程的概念与原则。
知识点:掌握软件工程的概念与设计原则。
第二节:数字媒体软件的测试与维护。
知识点:数字媒体软件设计的测试,数字媒体软件设计的维护及应用。
第三章 数字媒体的前期创作技巧 (12学时实验)
了解:数字媒体前期创作流程。
理解:数字媒体设计的基础分类。
掌握:数字媒体设计的前期创作技巧。
重点内容:1.数字媒体设计的前期创作流程。
2.数字媒体设计的前期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数字媒体设计的前期创作技巧。
第一节:数字媒体设计的前期基础知识。
知识点:掌握镜头与分镜头脚本、影视语言与机位、景别与构图。
第二节:数字媒体设计的前期创作技巧。
知识点:掌握分镜头脚本的撰写技巧、故事版的创作技巧。
第四章 数字媒体的色彩设计 (12学时,含4学时上机,4学时实验)
了解:色度学基础。
理解: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
掌握:数字媒体设计的色彩构成方法与技巧。
重点内容:1.数字媒体中的色彩设计。
2.色彩设计在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数字媒体设计的色彩构成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数字媒体设计的色彩设计。
知识点:掌握数字媒体设计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数字媒体设计的色彩构成的技巧与运用。
知识点:掌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合理运用设计技巧进行表现。
第五章 数字媒体的后期合成与制作 (16学时,含8学时上机,8学时实验)
了解:数字媒体后期合成与制作。
理解:数字媒体的文件格式与编辑。
掌握:数字媒体的创意设计。
重点内容:1.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数字媒体的编辑与处理。
教学难点:数字媒体的创意设计。
第一节:数字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知识点:掌握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数字视频的编辑与处理。
知识点:掌握数字媒体视频的编辑方法与效果。
第三节:数字音频的编辑与处理。
知识点:掌握数字媒体音频的编辑方法与效果。
第四节:数字媒体的特效制作。
知识点:掌握数字媒体的创意形式与效果处理。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试形式:考查。
题型构成:创意设计30%,软件运用30%,版式设计40%。
成绩构成: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四、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一)推荐教材
[中国] 王蕊 编著.《数字媒体设计与艺术》.(第一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
(二)主要参考资料
[1]. [中国] 杨璇 编著. 《数字媒体界面设计》.(第一版).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年。
[2]. [中国] 李斐 编著. 《数字媒体信息符号设计》.(第一版).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五、其他说明
课程结束后学生优秀作品由主讲教师推荐,交教研室留存并发给《优秀作品
留存证》。
撰写人(签字) :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 年 月 日
院(系、部、基地)院长(主任)(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