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__________,焜黄华叶衰.《长歌行》
2树树皆秋色。《野望》
3,决眦入归鸟。《望岳》
4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春望》
5战乱频繁,灾难连连,导致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一贫如洗的句子, 。《石壕吏》
6表现室主人居住环境优雅的句子:, 《陋室铭》
7写出莲花风度气质的句子:__________。《爱莲说》
2.默写。(10分,每空1分)
⑴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⑵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⑶星汉灿烂。(曹操《观沧海》)
⑷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⑸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
⑺2011年11月,园博园开园迎宾。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作为东道主,请你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欢迎之意:__________,?
⑻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许多人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是这种高尚情操的体现。
1.不动笔墨不读书
①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
④“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
⑤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
⑥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 (选文有删改)
【小题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2】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证的?
【小题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小题4】阅读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请写出顾炎武“动笔墨”的三种方式。
(2)读书“动笔墨”需要注意哪两方面的问题?
2.阅读下面选文。
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
①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快了就难免浮躁。比如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话,那些平步青云的传奇,还有那些赤裸裸的炫富,都会让正准备扎根的你,内心突然失去平静。也许你会感叹,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没有多少时间能深植自己,更别说安静扎根了。但我认为,做人行事切忌浮躁,而要沉稳务实,脚踏实地。这好比一棵大树,只有扎根大地,才能抗击暴风骤雨,才能枝繁叶茂。正所谓。
②扎根大地,踏实行事,才能将基础打牢,将能力累积。辉煌的成绩背后,是训练场上姚明站在同一地方,千百次反复地练习投蓝,是刘翔认真地做着枯燥的肌肉锻炼。姚明灌篮的飒爽英姿、飞人刘翔的“云端”神话都凝聚着苦练的汗水,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迅速敏捷的身手,其实都只是平日基础动作训练的连贯整合。
③“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繁花绿叶下面一定有根的努力,磅礴大海的前面一定有涓涓细流的汇聚,风光耀目的背后一定有踏实艰辛的汗滴。
④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要有潜下心来、勇于挑战并坚持到底的信念与毅力。
⑤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淡泊的情怀。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无论是作为乡村教师还是名满天下的专家学者,他都一如既往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扎根于泥土,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成为广受赞誉的“杂交水稻之父”。
⑥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著名科学家霍金21岁就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但他克服了全身几乎不能活动的障碍,克服了基本丧失语言能力的困难,完成了《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等伟大著作。轮椅没有住他心灵的自由,疾病没能阻挡他思维的扩散。
⑦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古文学家季羡林,十年如一日,潜一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影响世人,让人钦佩不已。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业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的果实。
⑧扎入大地,不慕云淡风轻,是树根的潜修;勇于挑战,不惧艰难险阻,是行动的根植;坚持到底,不畏万苦千辛,是人心的锻铸。
⑨不踏实地,驰于空想,何以享千里风光之醉美?望而却步,知难则退,何以感一览众山之豪迈?浅尝辄止,锲而舍之,何以聚金石镂空之匠心?
⑩只有戒除浮躁,脚踏实地,像树一样扎根而后长,像水一样盈科而后进,坚实迈好每一步,稳步向前不松懈,才能最终到达一个美好的境界。让我们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在地面开花结果,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注】①盈科:溢满洼地。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说说选文第⑤-⑦段的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小题4】选文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5】从下列道理论据中,选出最适合填在选文第①段横线上的一项()。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D.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贞观政要》
1.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
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耳。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竞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詹适弹琴
(2)担头常囊此
(3)受工之直而已
(4)即老人所贻
【小题2】与“詹予以金”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今以献公B.以啮人C.以君之力D.以塞忠谏之路【小题3】翻译句子。(6分)
(1)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耳。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4】作者写“木工”,是觉得他是一个奇人。根据记叙说说他奇在哪里。(3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3分)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①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父②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③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④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并南山⑤,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选自“主题学习”丛书)
【注释】①月氏(zhī):我国古代西部的兄弟民族。 ②堂邑父:姓堂邑,名甘父,是中国汉朝时的西域胡人,为堂邑县一贵族家奴仆。③传: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④遗(wèi):馈赠。⑤并(bàng,傍):同“旁”,靠近。南山:指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匈奴得之,传诣单于()(2)又自以远远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问欲何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B.以其头为饮器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C.乃募能使者凡三往,乃见。(《隆中对》)D.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2)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你的理解用“”断开。(2分)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问欲何之。
【小题5】你认为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3分)
1.诗歌鉴赏: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小题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小题2】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4分)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小题1】诗中表现诗人仰望寥廓天宇,发现斗转星移,感到时光流转的诗句是。(1分)
【小题2】第三句中哪一个词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诗歌赏析(6 分)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绝句》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
②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小题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2分)
【小题2】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2分)
【小题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塞下曲(唐·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曾两度与汉和亲。
【小题1】诗中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一个字是(2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请以“追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班名、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