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双银(中国人民第406医院大连市116041)
摘要: 本文概述了鱼腥草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配伍性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关键词:鱼腥草;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R93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03)-01-0008-02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 uuuynia cor dat e T hunb)的全草,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性味辛、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要应用于肿痛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有关鱼腥草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 有效成分
1921年国外报导过鱼腥草含有癸醛(Capr il aldehyde)、月桂醛(L aur ic aldehyde)及甲壬酮(M ethy L-n-nony L ketone)等成分。1952年用水蒸汽蒸馏法自鱼腥草中提取的精油里发现一种抗菌物质,即为癸酰乙醛(Decanoy aceta L dehy de)CH3(CH2)8COH2CHO。1971年国内用人工方法制备了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原料(合成鱼腥草素),使之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现在研究表明,全草含挥发油0.0049%,油中含抗菌成分鱼腥草素Sodium Houtt rufonate(癸酰乙醛)、甲基正壬基酮、月桂烯、月桂醛、癸醛、癸酸。尚含氯化钾、硫酸钾、蕺菜碱。花穗、果穗含异槲皮甙,叶含槲皮甙和无机成分(即氯化钾、甙酸钾)。也有报道花、叶、果中的黄酮类相同,都含槲皮素、槲皮甙、异槲皮甙、瑞诺甙、金丝桃甙。
2 药理作用
2.1 抗菌作用 体外抑菌试验表明鱼腥草素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差;动物试验证实:鱼腥草能延缓小鼠实验性结核病变的发展,延长小鼠寿命;对酵母等酶菌有抑制作用;另外,鱼腥草素与T M P配伍还有协同作用,抑菌效果显著增强;鱼腥草注射液同抗生素合用,未发现有拮抗现象。
2.2 抗病毒作用 鱼腥草对多种病毒都有抑制作用。鱼腥草的水蒸馏物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流感病毒、人体免疫缺乏病毒(HIV-1)有直接抑制活性的作用,且无细胞毒性〔1、2〕;鱼腥草注射液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 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鱼腥草滴眼液(生药2g・ml-1)对腺病毒(Adv)3型、7型和单疱病毒Ⅰ型(HSV-1)均有抑制细胞病变的作用。经组织培养观察到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病毒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甲3型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孤儿病毒有灭活作用;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能灭活,其机制是明显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以及脾脏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率,具有增加免疫功能〔4〕。鱼腥草所含的槲皮甙也有抗流感病毒、水疱性口疮病毒的作用〔5〕。
2.3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鱼腥草可以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比例,促进lg m的生成,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王潮临〔6〕用化学发光法研究鱼腥草,发现其可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化学发光值,而对单核细胞无显著影响。表明鱼腥草可能参与调整中性粒细胞氧化过程(呼吸爆发)并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合成鱼腥草液对X线照射和环磷酰胺致小鼠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的恢复作用〔7〕。
2.4 抗炎作用 鱼腥草煎剂对大鼠甲醛性足肿胀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浆液渗出,促进组织再生的伤口愈合。其抗炎作用的抑制炎症介质P GB、SRS-A有关〔14〕。
2.5 利尿作用 用鱼腥草液灌注蟾蜍肾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对肾血管的扩张、血流量明显增加使其具有强大的利尿作用。所含钾盐辅助了利尿作用,主要是槲皮甙的作用。
2.6 抗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鱼腥草煎剂在试管内对钩端螺旋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7 镇咳作用 用鱼腥草煎剂的小鼠腹腔注射有镇咳作用,但祛痰平喘作用略差,周大兴〔8〕实验证明:鱼腥草能明显拮抗慢反应物质对离体豚鼠肺部支气管的收缩作用。
2.8 抗放射作用 鱼腥草具有强烈的抗放射作用。1945年在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心地带,21000多名受害者仅幸存56人,其中两人用鱼腥草治疗而得以康复。用噬菌体试验,鱼腥草有抗噬菌体作用,提示有抑癌作用,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国外从鱼腥草中提得一种熔点为140℃的针状结晶,证明有治疗胃癌作用。其清肺、解毒功效尤为显著,对食管癌放疗后并发出现的肺部炎症有明显的辅助治疗效果;对癌症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治疗中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有缓解和治疗作用。
2.9 其它 鱼腥草具有镇痛、镇静、止血的作用;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在冠心病合并感染时,鱼腥草具有抗感染又具缓解冠脉痉挛的作用。故遇冠心病合并感染时应首选鱼腥草。其降压作用与利尿有关;鱼腥草可改善U C大鼠结肠动力异常,使腹泻等症状减轻〔9〕。
3 临床应用
3.1 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 以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3~6d为一疗程,有效率为95.6%。以鱼腥草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有效率为80%。用鱼腥草口服液治疗小儿肺脓疡,有效率100%。用鱼腥草口服液治疗中期肺癌,可以使症状改善,病灶稳定,治疗肺癌咳血有效率为95%。另外临床已将鱼腥草注射液稀释后雾化吸入作为感染性肺疾病的常规治疗,如果加肝素超声雾化吸入〔12〕,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
・
8
・
海峡药学 2003年 第15卷第1期高于常规超声雾化吸入方法,且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作用更为迅速、直接,解痉起效快,毒副作用少。
3.2 五官科疾病的应用 用鱼腥草合剂治疗鼻渊患者,有效率99.5%。鱼腥草能使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的局部症状迅速改善,角膜溃疡浸润愈合;鱼腥草滴眼液对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疗效很好,其综合疗效优于4%吗啉双胍滴眼液;用鱼腥草注射雾化吸入各种急慢性扁桃腺炎、咽炎、喉炎,获显著疗效;采用鱼腥草注射行下鼻甲注射治疗急、慢性鼻炎,效果十分明显。
3.3 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 鱼腥草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对功能性腹泻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对肠炎、胃炎、胃病也有较好的疗效。用鱼腥草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0〕,效果良好,如采用特定穴位注射,有效率在97.5%〔13〕。
3.4 外科疾病的应用 鱼腥草可以代替抗生素用于预防治疗外科术后感染:用鱼腥草注射液湿敷创伤性感染,或注射治疗少量外伤性血胸,效果确切;鲜鱼腥草还外用可治疗痔疮。
3.5 妇科疾病的应用 鱼腥草对慢性宫颈炎、盆腔炎、附件炎有较好的疗效。
3.6 皮肤科疾病的应用 应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带状胞疹、小儿急性荨麻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寻常型或红皮型银屑病,效果好。
3.7 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用于治疗肺癌、喉癌、鼻咽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肝癌,有较好的辅助效果。临床采用鱼腥草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肺癌咯血,与常规药物比较,疗效显著;李海强〔21〕对38例经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治疗,在常规胸穿抽尽胸水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鱼腥注射液胸腔内注射;对照组给予顺铂、氟尿嘧啶胸腔内注射。观察胸水消退效果、生活质量、客观疗效指标。结果有显著差异,总体效果优于常规化疗药物。
3.8 其他应用 采用鱼腥草注射液直接注入关节内,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运用鱼腥草注射液配合丹参注射液、复方莪术注射液治疗因输卵管炎性引起的不孕症,疗效显著。
4 配伍性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为鱼腥草注射液,其与葡萄糖、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洛美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可以配伍使用〔15、16、17、18〕,与乳酸环丙沙星〔19〕不宜配伍使用。
5 毒性
鱼腥草毒性极低。只有“本草纲目”称其有小毒,其它中医文献均未谈及毒性。以鱼腥草给小鼠口服之半数致死率为1.6正负0.081g・kg-1,对犬静脉注射38~49mg・kg-1不致死亡,增至61~mg・kg-1可致死亡。解剖可见肺脏严重出血和血栓。据“全网中医医院急诊科必备中成药应用指南”介绍鱼腥草注射液对小鼠静脉注射80g生药/kg与2000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临床成人一日用量的40倍与1000倍)均有明显毒性反应。反复蒸馏鱼腥草注射液浓缩至每毫升相当于生药50g,分别给20只小鼠一次尾静脉注射此浓缩液0.4ml/ 10g,相当于生药200g・kg-1(为临床成人一日用量的1000倍)也未出现明显毒性反应。临床应用的100m l鱼腥草注射液只相当于200g生药,在安全范围之内,故不会出现中毒症状。6 不良反应
鱼腥草的不良反应少,报道最多的是过敏反应〔20、11〕,大多停药后可自行消退,个别还可引起过敏性休克,需停药对症治疗。上述不良反应多发生于小儿患者,故小儿患者和高敏患者用药时,应加强用药监测,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赵丽华〔11〕建议儿童在应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时,除要严格按体重计算用量外,应将药液稀释至0.6~1%浓度后静滴;对首次应用鱼腥草注射液的患儿需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以避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通过对鱼腥草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表明其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而不良反应较少,并且资源丰富,使用安全,其临床应用的前景非常乐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大喜.鱼腥草水蒸气气蒸馏物的抗病毒作用及其对HSV-1、流感病毒和HT V作用的研究〔J〕,中成药,1996,18(11)∶49.
〔2〕史雅静,刘湘.含鱼腥草提取物的抗病毒剂〔J〕,国外医药,植物学分册,1996,11(4)∶187.
〔3〕郑宣鹤,廖晓鹏,苏先狮,等.4种中草药抑制出血热病毒的实验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3,18(2)∶165.
〔4〕王本祥,主编.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52.
〔5〕孙志佳.鱼腥草注射液肺部灌注治疗肺痈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结合杂志,2000,9(2)∶106.
〔6〕王潮临.鱼腥草等中草药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化学发光影响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7,14(2)∶20.
〔7〕任玉翠.鱼腥草液升白细胞作用的研究〔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1999,5(1)∶5~6.
〔8〕周大兴.鱼腥草油抗慢反应物质及平喘作用的研究〔J〕,中成药, 1991,13(6)∶31.
〔9〕江学良,权启镇,王东.鱼腥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对结肠压力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7)∶639.
〔10〕王艳霞.鱼腥草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72例〔J〕,华西药学杂志, 2000,15(5)∶384.
〔11〕赵丽华,赵元妹.鱼腥草注射液致小儿过敏反应3例,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0,2(4)∶260.
〔12〕詹文.鱼腥草加肝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0,8(16)∶693.
〔13〕陈景銮,等.鱼腥草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80例〔J〕,中华传统医药新论,1998(8)∶336.
〔14〕李爽,等.合成鱼腥草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8,14(5)∶442.
〔15〕李国豪,甄少立.鱼腥草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J〕,广东药学,2000,10(3)∶30.
〔16〕王科兵,邓朝晖,葛碧瑾.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与五种中草药注射配伍变化的实验研究〔J〕,华南药讯,1999,29(3)∶19.
〔17〕覃麟.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鱼腥草注射液配伍稳定性初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3)∶87.
〔18〕黄楚权,谢翠.培氟沙星注射与鱼腥草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1,4(11)∶75.
〔19〕张杨.乳酸环丙沙星与鱼腥草注射液配伍禁忌〔J〕,实用心脑肺心管病杂志,2001,9(3)∶152.
〔20〕连纯钢,薛佩华,孔德凤,等.鱼腥草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2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1,3(3)∶198.
〔21〕李海强.鱼腥草注射液胸腔内注射恶性胸腔积液2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2,34(4)∶21.
・
9
・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 nal Vol15No.1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