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故事二则》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纪昌学射 扁鹊治病)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19:58:38
文档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故事二则》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纪昌学射 扁鹊治病)

《故事二则》说课稿及反思(一)(纪昌学射扁鹊治病)一、说教材《故事二则》这篇略读课文由《扁鹊治病》《纪昌学射》两则故事组成,每则故事情节生动,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扁鹊治病》原文见《韩非子·喻老》。名医扁鹊几次拜见蔡桓侯,指出蔡桓侯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侯坚信自己没有病,认为扁鹊在骗人,最终病重身亡。整个故事以时间为序,以蔡桓侯病情发展为线索,讲述了扁鹊和蔡桓侯四次见面的情形,通过两人的不同神态、语言,刻画出扁鹊的医术高明、尽职尽责,蔡桓侯的骄横自负、不听善言。故事以蔡桓侯悲惨的结局,警示
推荐度:
导读《故事二则》说课稿及反思(一)(纪昌学射扁鹊治病)一、说教材《故事二则》这篇略读课文由《扁鹊治病》《纪昌学射》两则故事组成,每则故事情节生动,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扁鹊治病》原文见《韩非子·喻老》。名医扁鹊几次拜见蔡桓侯,指出蔡桓侯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侯坚信自己没有病,认为扁鹊在骗人,最终病重身亡。整个故事以时间为序,以蔡桓侯病情发展为线索,讲述了扁鹊和蔡桓侯四次见面的情形,通过两人的不同神态、语言,刻画出扁鹊的医术高明、尽职尽责,蔡桓侯的骄横自负、不听善言。故事以蔡桓侯悲惨的结局,警示
《故事二则》说课稿及反思(一)

(纪昌学射扁鹊治病)

一、说教材

《故事二则》这篇略读课文由《扁鹊治病》《纪昌学射》两则故事组成,每则故事情节生动,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扁鹊治病》原文见《韩非子·喻老》。名医扁鹊几次拜见蔡桓侯,指出蔡桓侯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侯坚信自己没有病,认为扁鹊在骗人,最终病重身亡。整个故事以时间为序,以蔡桓侯病情发展为线索,讲述了扁鹊和蔡桓侯四次见面的情形,通过两人的不同神态、语言,刻画出扁鹊的医术高明、尽职尽责,蔡桓侯的骄横自负、不听善言。故事以蔡桓侯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纪昌拜射箭能手飞卫为师,飞卫却让他先下功夫练眼力。纪昌勤加练习,做到了看东西不眨眼睛,能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飞卫才开始教纪昌开弓放箭。后来,纪昌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作者详细描写纪昌如何练眼力,只用一句话交代飞卫教纪昌学习开弓射箭,突出了纪昌的恒心和毅力。故事阐明了一个道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它的基本功入手。从另一个角度,还可以看出名师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

故事很有条理,有不少表示事情先后发展顺序的词句。《扁鹊治病》中,“过了十天”“十天后”“又过了十天”“五天之后”等词句,表明课文在按时间先后顺序讲述故事;“皮肤上有点儿小病”“发展到皮肉之间”“发展到肠胃里”“深入骨髓”“浑身疼痛”等词句,写出蔡桓侯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对左右的人说”“很不高兴,没有理睬”“非常不高兴”“觉得奇怪”“派人去请”等词句,写出蔡桓侯对扁鹊的话从不信到生气,再到相信的变化过程。《纪昌学射》中,“开始练习”“两年以后”“练得相当到家”“再次去拜见”“又开始练习”“练到后来”等词句,提示了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

故事主要情节部分记叙顺序基本相同。《扁鹊治病》中,扁鹊与蔡桓侯的前三次相见,都是按“指出病在何处—蔡桓侯的态度—扁鹊告退”的顺序来写的。《纪昌学射》中的两次练眼力,都是先写“纪昌拜见飞卫”,再写“飞卫提要求”,接着写“纪昌如何练眼力”,最后写“练眼力的结果”。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读“拜、侯”等生字。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故事。

3.明白讳疾忌医的恶果,体会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苦练这门技艺的基本功,都要有恒心和毅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明白讳疾忌医的恶果,体会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苦练这门技艺的基本功,都要有恒心和毅力。

四、说教法学法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根据学情教师随机正音。“拜、肤、剂、标”等字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建议重点认读“侯、髓”。要将“侯”与“候”的字形区分开,联系课文,理解“侯”在本文中指的是诸侯国国君。“髓”字可以结合“骨髓”一词,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还可以借助形旁表义的特点,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多音字“纪”,可以提示学生“纪”作姓氏时读“jǐ”,并引导学生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进行巩固。

2.朗读感悟

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形象。比如纪昌练眼力时的动作,要读出夸张的描写——“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比如扁鹊的机警——看到大王生气,他“连忙退了出去”,看到蔡桓侯病重,“老远望见蔡桓侯,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知道蔡桓侯会找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这些句子,只有读出来,人物形象才会鲜活起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3.想象感悟

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不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体会,再将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想象带入,想象与故事角色对话,从而得出启示,感悟道理。

4.练习复述

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简要复述的方法和要求,可以在练习之前,引导学生说说哪些信息不能缺少,哪些可以适当省略。如,“扁鹊第一次见蔡桓侯”,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时间”“扁鹊指出病情”“蔡桓侯的态度”这几个信息对故事的推进很重要,是不能缺少的。人物的对话可以进行转述,说清楚对话的目的或结果即可。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本次复述练习的评价标准。如: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主要信息不遗漏,人物对话要转述。

【课前准备】

1.搜集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扁鹊治病》。

2.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4.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再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看图猜成语的游戏。

2.出示看图猜成语,内容包括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的图片,指名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明确这几个故事是寓言故事。

4.指名学生回顾寓言故事的特点,其他学生补充。

5.教师归纳总结:说得不错,寓言正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7课《故事二则》中的《扁鹊治病》。(板书课题)

6.介绍扁鹊其人。

资料介绍

扁鹊(前407—前310),汉族,姬姓,秦氏,名越人(秦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因他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中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7.过渡:从资料中我们知道了扁鹊是一位名医,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齐读课题,进入课文的学习吧。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扁鹊给谁治病?怎样治病?结果怎样?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易错警示

“髓”为平舌音,“纪”为多音字,课文中读jǐ,不要读成jì,“侯”读hóu,不要读成hòu;“剂”读jì,不要读成qí。

3.交流汇报提出的三个思考题。课件相机出示答案。

内容提示

扁鹊给谁治病?(蔡桓侯)

怎样治病?(三劝蔡桓侯并请求为他治病,但都遭到蔡桓侯拒绝)结果怎样?(蔡桓侯病死了)

4.指导学生根据刚刚的提示串联成一句话。

内容提示

扁鹊三次拜见蔡桓侯,劝告蔡桓侯并请求为他治病,蔡桓侯却再三拒绝,以致小病酿成大病,最后无药可救。

5.引导学生明确这也是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而这种针对课题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答案串联在一起的概括方法叫作“课题扩充法”。

板块三梳理过程,感悟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句,同桌交流完成表格。

内容提示

时间

蔡桓侯

的病情

扁鹊

的诊断

蔡桓侯

的态度

2.学生自由分享自己的表格,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教师适时指导。

内容提示

时间蔡桓侯的

病情

扁鹊

的诊断

蔡桓侯的态

有一天病在皮肤

热敷

能治好

毫不在意、不

屑一顾

过了十天

发展到皮

肉之间

扎针

可治好

不高兴、不理

十天后发展到肠

胃里

服几

剂汤药

非常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深入骨髓

只能

等死

不解

(1)出示第一次扁鹊劝蔡桓侯后,蔡桓侯对扁鹊的态度的句子。

①蔡桓侯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②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2)让学生默读这两个句子,结合生活经验和蔡桓侯的语言,想象蔡桓侯此时的心情。

(3)学生自由分享,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抓住第1句中蔡桓侯对自己身体的自信态度,明确该句中蔡桓侯对扁鹊的劝告的态度是毫不在意;抓住第2句中“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体会蔡桓侯对医生存有偏见,对扁鹊劝告的不以为意、不屑一顾的态度。

3.让学生结合梳理的表格和阅读的经验,体会一下扁鹊和蔡桓侯的人物形象。

4.学生自由分享,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时指导。

(1)体会扁鹊的形象。

①引导学生抓住扁鹊站在蔡桓侯的身边一会儿就能够看出蔡桓侯生病的这个情节,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

②引导学生抓住扁鹊不管蔡桓侯态度多么恶劣,一次又一次地劝说蔡桓侯医治,体会扁鹊为病人着想、以病人的健康为己任的医德高尚的形象。

(2)体会蔡桓侯的形象。

①引导学生抓住对蔡桓侯认为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显示自己医术的高明,体会蔡桓侯傲慢的形象。

②引导学生抓住蔡桓侯不顾扁鹊的劝告,反而一次又一次地生气,体会蔡桓侯的固执、不听劝告和自以为是的形象。

5.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蔡桓侯此时的状态——浑身疼痛、病入膏肓,错过了最佳的医治时机,扁鹊已经走了,想象蔡桓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6.学生自由分享。

7.过渡:如果跨越时空,回到两千多年前,面对这浑身病痛的蔡桓侯,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写一写。

8.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9.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选择写得比较有新意的学生进行分享。同时针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强调。

10.引导学生从蔡桓侯的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体会这个故事告

诉给我们的道理。

内容提示

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不堪

设想。

板块四课堂总结,复述训练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扁鹊治病

皮肤→过了十天皮肉→十天后肠胃→又过了十天骨髓→五

天之后浑身疼痛→不久病死

2.复述指导。

(1)引导学生找到讲故事的角度。

内容提示

角度1:讲扁鹊治病,体现扁鹊医术的高超。

角度2:讲蔡桓侯讳疾忌医,最后病死。

(2)引导学生圈画出表示故事发展顺序的词句,以将故事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讲清楚。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结合结构图示和之前梳理的表格,

列出复述的大纲,教师巡视指导。

(4)四人一个小组,每个人轮流复述,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复

述者根据评价完善。教师巡视指导。

(5)每个组派一个复述得较好的学生进行全班展示。

3.总结:这则故事写蔡桓侯不听扁鹊的劝告,延误治病时间,导致病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讳疾忌医。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对于小错和小缺点要及时纠正,防微杜渐,才能避免事情变得更糟糕。

练习设计

把《扁鹊治病》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纪昌学射》。

2.通过借助工具书和互助交流的形式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理解重要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故事。

4.明白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苦练这门技艺的基本功,都要有恒心和毅力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词语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箭无虚发”这几个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并理解其意思。

2.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指导。

4.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词语的意思,发现这些词语形容的对象是——射箭,且形容的是射箭技术高超。

5.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射箭技术非常高超的人——纪昌。(同步板书)那么,纪昌的射箭技术为什么能练得这么高超呢?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介绍了纪昌学习射箭的经历(板书:学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6.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任务,学生默读课文,同桌交流思考。

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对词语进行理解。

(2)射箭学习包括哪几个步骤?课文主要写的是哪一个步骤?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出示本课的生字“纪、标”,指名学生进行认读,注意“纪”在作为姓氏时读三声。

(2)强调“栓、吊”的读音,均为三拼音节,且“栓”是翘舌音。

(3)引导学生辨别识记“模糊难辨”中“模”的读音和“辨”的字形。

4.指名学生回答自读要求中第(2)题,教师适时指导。

内容提示射箭学习包括三个步骤:练眼力—学开弓—学射箭。课文主要写的是“练眼力”这个步骤。

5.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扁鹊治病》的时候,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来梳理故事的发展顺序的。

6.学生自由分享和教师指名回答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为表格梳理法。

7.让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同时按照《扁鹊治病》这一课中所运用的表格来梳理纪昌练眼力的过程。

8.学生自读和梳理,教师巡视指导。

9.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选择表格比较典型的学生来分享自己的表格,适时指导,并针对巡视中发现的其他情况进行强调说明,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内容提示

飞卫的要求练习方式练习效果

第一

次盯住一个目标不

眨眼

妻子织布

的时候躺在织

布机下面,死死

盯住织布机的

踏板

即使是锋利

的锥尖要刺到眼

角了,眼睛也不会

第二

次把极小的东西看

得很大,把模糊的东西看得很清楚

聚精会神

地盯着用牛尾

毛拴住的虱子

虱子在他的

眼中大得像车轮

板块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阅读第一次“练眼力”的内容。

(1)播放织布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对织布原理的理解,体会纪昌练习的程度之深。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死死盯住”,体会纪昌的认真刻苦。

(3)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和破折号后面的内容,理解“相当到家”为“炉火纯青、成功”的意思。

(4)抓住“两年以后”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明白纪昌练习的时间之长,从而体会其坚持不懈的品质。

2.阅读第二次“练眼力”的内容。

(1)引导学生抓住第二次练习中“每天”“聚精会神”“盯”等关键词,体会纪昌练习的认真刻苦,抓住“一天天”体会纪昌坚持不懈,同时明白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慢慢进步的道理。

(2)出示虱子和车轮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大小的对比,感受要把虱子看得像车轮一样大需要付出的努力,从而体会纪昌练习的时间之长,以及他付出的艰辛。

3.引导学生结合纪昌两次练眼力的表现,体会纪昌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

4.出示小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填空。

内容提示

此时的纪昌不仅学会了(),还学会了(),最后成为了()。

5.指名学生来完成练习,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内容提示此时的纪昌不仅学会了(不眨眼),还学会了(把小东西看大),最后成为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6.过渡:本课的题目是《纪昌学射》,课文则介绍了学习射箭的三个步骤:练眼力—学开弓—学放箭。“学开弓”“学放箭”只用了一句话来交代,而“练眼力”则用了两个自然段,这种写法是什么呢?

7.学生自由回答,明确是详略得当的写法。

8.引导学生回顾详略得当写法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内容提示

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9.引导学生结合“练眼力”是学习射箭的第一步,而该部分是详写的,从而来体会本课所要表达的主旨。

内容提示

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苦练这门技艺的基本功。而要练好基本功,则要有恒心和毅力。

板块四课堂总结,复述训练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

成就大事业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介绍的复述课文的方法,结合本课的结构图示和梳理的表格进行复述训练。

3.学生列复述的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4.四人一个小组进行复述训练,听者进行评价和给出完善的建议,复述者根据建议进行完善。

5.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全班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教师适时指导。

6.让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收获和简要复述故事的方法。

练习设计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六、教学反思

1.利用课题,合理设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好的问题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教学这两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抓住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设疑。如《扁鹊治病》就围绕课题提出了三个问题:扁鹊给谁治病?怎么治病?结果怎样?而对于《纪昌学射》也可以围绕课题设疑:纪昌向谁学习射箭?纪昌是怎样学习射箭的?学箭的结果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完成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对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拓展资料,联系生活。在《纪昌学射》一课中,纪昌在练习不眨眼的时候,是在妻子织布的时候,躺在织布机下面,死死地盯着织布机的踏板来训练的。由于织布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点遥远,而在理解的时候,需要学生通过想象当时的情景来体会纪昌练习的刻苦,因此,在该部分就准备了织布机织布的视频,让学生更合理地想象。在第二次练习眼力时出示虱子和车轮的对比图,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感知,从而加深体会。

《故事二则》说课稿及反思(二)

(纪昌学射扁鹊治病)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选编这两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的重点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词句解析。

(1)“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学习态度的虚心和认真。他虚心听从老师指导,并且真正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一点也不犹豫,一刻也不耽误。

(2)“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练习眼力的决心、毅力和恒心。说他有决心,是因为他练习的目标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来回穿梭的梭子,这就增加了追逐目标的难度;说他有恒心、毅力,是因为他躺在织布机下面,并且一躺就是两年,其学习之劳苦可想而知;并且,据说他练习看虱子时又用了三年。前后利用五年时间练习基本功,其恒心和毅力可见一斑。纪昌学习的态度及决心、毅力、恒心,与他成为一个射箭能手,也是不无关系的,这点教学时不能忽略。

(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派人去请扁鹊”。

这些句子,前几个句子都以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嫌他胡说自己有病而生气、愤怒。后来他的“奇怪”,是奇怪扁鹊的行为不同以往──掉头跑了,不再讲自己有病,直到听了扁鹊的解释,也无动于衷,病入膏肓后再找扁鹊,是说他开始相信扁鹊说的话了。

(4)“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这些带有时间的句子,隐含着写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前后不过月余,蔡桓公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暗含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并且,从扁鹊在月余时间,不管蔡桓公的态度怎样,几次来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劝诫他及时治病,足见其医德的高尚。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为力”等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难点)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流程

1.课前布置学生回顾一下学过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查阅有关纪昌、扁鹊的资料。

2.两则寓言故事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好学的纪昌,堪称名师的飞卫,医术高超的扁鹊,固执己见的蔡桓公;且人物对话较多,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才有可能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3.在熟读课文之后,可请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跟大家讨论的问题,梳理提出的问题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思考,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1)纪昌学射箭,为什么花那么大功夫练习眼力?

(2)蔡桓公明知扁鹊是名医,为什么对他的话不相信?

(3)扁鹊为什么跑到秦国去了?

(4)寓言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4.结合句子体会人物的想法,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扁鹊和蔡桓公的想法。例如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的话,扁鹊为什么还要三番五次去说?蔡桓公浑身疼痛后,派人去请扁鹊,他又是怎么想的?扁鹊没被请来,蔡桓公会怎么想?体会扁鹊和蔡桓公的想法,对理解寓意会大有帮助。

5.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形象。比如纪昌练眼力时的动作,要读出寓言夸张的描写──“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比如扁鹊的机警──看到大王生气,他“连忙退了出来”,看到蔡桓公病重,“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知道蔡桓公会找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这些句子,只有读出来,人物形象才会鲜活起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6.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纪昌学射的成功固然是因为他有扎实的基本功,但也与他学习的态度、恒心、毅力和老师指导有方分不开;再如,学生对蔡桓公的评价,也应见仁见智。可以谴责蔡桓公自以为是,可以给他讲病须及早医治,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别人的忠告、接受别人正确意见,防微杜渐的道理,还可以指出蔡桓公左右之人的阿谀奉承,不加劝谏等。

7.结合文本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经典寓言故事。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来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由浅到深,由点到面进行分析,学生既能把握故事内容,也能很好的理解其中内涵。因为将两篇寓言故事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品读,所以时间是有点紧张的,一些文章技巧没有给学生点到,这是这次教学中的小缺憾。

文档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故事二则》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纪昌学射 扁鹊治病)

《故事二则》说课稿及反思(一)(纪昌学射扁鹊治病)一、说教材《故事二则》这篇略读课文由《扁鹊治病》《纪昌学射》两则故事组成,每则故事情节生动,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扁鹊治病》原文见《韩非子·喻老》。名医扁鹊几次拜见蔡桓侯,指出蔡桓侯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侯坚信自己没有病,认为扁鹊在骗人,最终病重身亡。整个故事以时间为序,以蔡桓侯病情发展为线索,讲述了扁鹊和蔡桓侯四次见面的情形,通过两人的不同神态、语言,刻画出扁鹊的医术高明、尽职尽责,蔡桓侯的骄横自负、不听善言。故事以蔡桓侯悲惨的结局,警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